从中美的实质性审核不同看两国资本市场的差别之二审核内容的不同
(2012-04-09 09:52:24)
新股改革之争的核心就是核准制与注册制之争,但不管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其关键就是公平公正和公平,是否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从这两个方面看,美国证交会有许多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注册制并不是不审核,而是比我国进行更为严格的实质性审核。
1,审核的宗旨,我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审核宗旨,而美国有一个很明确的审核宗旨,首先确保发起人与公众投资者有一个公平关系,因此任何侵犯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事情都是不允许的;其次向公众投资者提供一个与承担风险成合理比例的收益,以敦促上市公司不胡乱花钱,不做轻率的投资。这一点对我国资本市场尤为重要,像庞大集团超募数十亿元,但仅仅过了几个月,就花完所有的钱又再次巨额再融资,居然还被批准。
2,基于上述三公原则,证交会认为发行价格过高,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行为者;上市前发行便宜的股票,被确认为对公众投资者是不合理不公平者;承销费用和发行费用过高,有稀释公众投资者的资本之嫌;高管的工作经历和背景有虚假成分。都会遭到证交会的上市否决。我国证监会也能做到这三点,令人诟病的三高发行将迎刃而解,PE腐败也没有滋生的土壤,有效地切断保荐人和投行推高发行价的利益冲动。
3,美国证交会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都是行业的翘楚,熟悉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各主要公司的市场地位,拟上市公司很难在他们面前班门弄斧蒙混过关。尤其是高新公司,他们审核更严,他们会对招股说明书进行广泛的调查,甚至去实地调查,看看你的技术有多高新,你的技术人员有多少。我国在这一点上真是短板,我们委员的专业水准姑且不论,对高新资质根本不可能展开调查,结果就出现了许多伪科技公司坑害投资者。
4美国证交会审核之仔细真是令人叹服,他们不仅审核公司产品的开发销售情况,还审核客户的满意度,以保证你的产品是有固定的用户和得到良好的评价,这样你就很难虚构客户虚增收入了,像绿大地之类的公司就很难蒙混上市了;还要求说明书使用通俗的语言,让普通投资者一看就懂,我国的说明书是天书;对风险的提示,不能是通用的本行业的泛指,而是要你自己公司的独一无二的风险,我国呢是一笔带过;
5美国人耗的精神,耗并不是不讲究效率,而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一旦审核委员认为招股说明书有瑕疵,而相关各方的整改又不到位,委员们就跟你耗了。因为我不是靠批准你上市来维持生计的,我是靠国家和纳税人养活的,你就老老实的给我说清楚,否则你的发行会被延续到任意时候。因为他们信奉“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唯一办法就是控制股份进入市场。”这种你缺毋滥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发审委好好学习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