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场妈妈也可以是育儿专家

(2012-10-31 16:32:18)
标签:

家教书

教育

亲子教养

育儿

儿童心理

分类: 关于我的出版讯息(杂志、书籍)

http://s9/mw690/9ecdd2c1gcd56c2198c28&690
※2012年10月11月台湾的【蒙特梭利】杂志专访我的内文

台湾刚刚出刊的【蒙特梭利】杂志主编琴莲以「职场妈妈也可以是育儿专家」为题采访我,那一天我们聊了很多有关职业妇女在家庭与职场上的两难与时间的安排。琴莲说很多人好奇我怎么可以身兼数职的经营公司又亲自照顾孩子,所以希望我分享这方面的经验。

自从我写了一些关于我和荳芽、蝴蝶的生活故事后,我时常被问起工作和家庭的安排问题。这一次琴莲的访问算是很周详的提问了所有相关的问题,征得杂志及琴莲的慷慨允诺,我把这一次的访问内容贴出来和大家分享。也趁此机会向大家介绍这本国内对蒙氏教育理念传递得最完善而清楚的杂志──【蒙特梭利】双月刊,之前荳芽和蝴蝶念过的那所托儿所的园长也时常在这里发表她的教学分享。对蒙氏教育有兴趣但又担心自己无法分辨出真正落实蒙氏教育理念幼儿园的家长,我推荐您读读这一本杂志,相信会获益良多。

以下是【蒙特梭利】杂志专访我的全文~~


采访/曾琴莲
专业咨询/谢淑美(Carol)‧奥林文化、大颖文化总编辑

家有喜欢阅读绘本的孩子,书架中一定少不了一本大颖文化出版的绘本。大颖文化总编辑谢淑美Carol是台湾首位引进欧语系国家绘本的推手,同时也是亲子教养作家。Carol除了繁重的编务工作外,还以「荳芽‧蝴蝶‧Carol的美丽花园」为名,在部落格分享绘本和亲职教育;此外,还要忙于演讲、写书,更每天为孩子做便当、陪孩子做功课、说睡前故事,以及养花莳草、照顾宠物……。一位职业妈妈,为何能够优游于工作和育儿中,享有快意人生?

职场妈妈产前必修功课

「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全职妈妈,因此不曾陷入工作与育儿的两难。」这句话乍听有些自负,但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文字工作的Carol,很清楚工作之于她的意义,对她来说,到全世界寻找好绘本就是她的天职。Carol虽然不曾有过该不该上班的困扰,但身旁确实有许多妈妈陷入抉择的两难中,这时Carol会建议选择上班的妈妈:「如果工作是个人的生涯规划,首先思考工作的意义,检视自己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如果是为了经济考虑,用收入减掉开销的方式合计一下,答案立即分明,但是陪伴孩子成长是无价的,如果收支相差不多,不如选择在家照顾孩子。一旦做了决定后,就应调整心态,全力以赴。」

Carol认为人生的规划需提早3、4年开始思考,不要事到临头才着手计划,这样往往会措手不及,若仓促决定,难免会有遗憾。以职场环境为例,Carol提醒现代年轻女性,如果打算产后继续工作,就应了解当前的职场环境是否友善?具有同理心的友善职场,能让职场妈妈较安心的兼顾育儿工作,因此如果职场不友善,就该及早调整生涯规划,转换职场,不要等到当妈妈后,状况百出,陷入工作与育儿的两难。」

产后选择继续上班的妈妈,如果有长辈亲友可以交托孩子是最理想的,否则孩子的托育问题也是必须在产前就着手进行。Carol说:「从选择保母到挑选幼儿园,决定权在父母,帮孩子做出适当的选择,不仅是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无形中也帮助了自己。优质的保母和幼儿园能为孩子的各项发展奠立良好基础,父母就愈轻松,亲子关系也比较不会紧张。反之,事事代劳的妈妈不仅心力交瘁,还会经常责备孩子,使得亲子关系不好,夫妻关系也受到影响。」

做好时间管理,育儿更轻松

除了工作外,职场妈妈还需扮演母亲、妻子、女儿、媳妇等各种角色,因此,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很重要。Carol认为要做好时间管理,首先需筛选、过滤干扰家庭生活步调的事件,比如:很多妈妈喜欢看偶像剧,不仅浪费时间,更失去和孩子相处的宝贵时光;而且电视的声音对孩子是一种干扰,容易让孩子分心。此外,Carol也不在晚上打电话和接电话,「当你明确告诉他人你的家庭作息规律,别人都会给予尊重和配合。」当孩子入睡后,Carol就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听音乐、看书、看影集,和先生一起享受宁静时光。

现在,Carol每天早上和就读小学的两个女儿一起出门,到达公司的时间比其他同事早,因此,每天8:00~9:00这段不受打扰的时间是Carol最爱的独处时光,也因着这段极具工作效率的时间,让Carol能够准时下班回家陪伴孩子。

蒙特梭利教育是好帮手

Carol并非天生就知道如何教养孩子,直到5岁荳芽、3岁蝴蝶相继就读蒙特梭利幼儿园后,从蒙特梭利教育中得到许多教养的启发,她说:「现代父母生得少,过度保护孩子,经常禁止孩子碰触、跑跳,致使孩子的肢体动作、手眼协调能力不足。不要小看孩子实际操作的经验,让孩子动手做家事很重要,不仅培养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经由成就感带来的自信。」

「许多妈妈重视孩子的认知学习,而轻忽自理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形反映在小一新生的身上最为明显。原本小一才学习的注音符号,由于在幼儿园提早起跑,小一老师反而不教;反观原本该在幼儿园学会的自己穿脱衣物、如厕等自理能力,孩子到了小一还不会,小一老师只好代劳,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顺序,令人发噱,也令人感慨。蒙特梭利教育的学习顺序符合我的期待,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的适应力和学习态度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可以减轻父母许多育儿压力。」Carol认为当孩子渐渐长大,养育孩子就会愈来愈轻松,不过前提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当孩子的自理能力愈来愈好,成人需要帮忙的就会愈来愈少,养育工作就会愈来愈轻省。

以平常心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喜欢看书、写文章的Carol,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养成阅读习惯。Carol说:「阅读习惯一旦养成,终生不会再改变,但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可成,父母必须有耐性。」以培养荳芽阅读习惯为例,Carol从荳芽小时候就积极培养她的阅读习惯,但Carol始终看不到期待中的成果,直到荳芽小五才表现出爱看书的行为,因此,如果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成人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时间未到。

Carol观察到台湾父母和孩子谈话的内容,范围很狭隘,不外是「功课写好了吗?钢琴练了没?考试准备好了吗?」等让孩子觉得无趣、有压力的话题,长久下来,孩子就不爱和父母聊天。Carol说:「绘本是和孩子聊天的好素材,藉由绘本,孩子会比较不设防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亲子共读不在于透过绘本教育孩子多么高深的学问,而是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温暖,内心得到慰藉。」Carol提醒妈妈们,为孩子说睡前故事是值得长久持续的睡前仪式,但不要勉强自己一定要每天不间断。一旦勉强,就会有压力,质量也不会好,因此,如果身心很疲累,可以诚实告诉孩子,孩子一定可以体谅。以平常心持续进行,累积一段时间后,一定可以看到期待的结果。

给孩子安全、稳固的力量

「不管工作型态如何,每一个妈妈都要挪出时间陪伴孩子,亲手帮孩子洗澡、喂孩子喝奶、拥抱孩子;孩子开始上学后,更需要陪伴孩子,每天至少拨出10~20分钟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感觉被关爱,否则孩子会误以为妈妈只喜欢工作。」Carol坚信良好的家庭生活质量能提供孩子安全、稳固的力量,因此,Carol极力维持家庭的规律作息,包括尽可能不外食,每天亲自为孩子制作早餐和午餐的便当,下班之后直接回家,全家一起吃晚餐,餐后陪伴孩子做功课,睡前为孩子说故事,假日规划全家户外活动,尽情享受亲子共处的快乐时光。

Carol非常坚持让孩子「晚上看得到妈妈」,如果到外地出差,也会利用3C和孩子聊天、说话。Carol说:「这世界变得很快,很多传统的价值观在崩坏中。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掌握孩子在家以外的世界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什么时候会有偏差?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生活,给他安定的情感支持,以便孩子在面对外在混乱世界时有一个足以支持的力量。」

从Carol身上,我看到一个用心、用脑,感性和理性兼具,乐于工作与育儿的妈妈。

Carol给职场妈妈的备忘录

1.每天出门前,和孩子亲吻道别,告诉孩子:「妈妈很想一天24小时都跟你在一起,但是我们都有该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你要上学、妈妈要上班。我们各自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晚上就是我们甜蜜的亲子时间了。我们一起加油!」

2.每天下班回家时,一进门,先和孩子亲密拥抱问候。「今天过得好吗?」一句温暖、慈爱的关心话语,绝对会让孩子滔滔不绝的和妈妈分享一天的趣事或悲伤。妈妈的拥抱,是消除孩子一天疲累的最大安慰力量。

3.出差不在家、有事不能出席孩子学校的活动时,一定要诚心的向孩子说明原因、道歉,告诉孩子:「妈妈爱你远胜过工作,但是有时妈妈必须为了对工作负责而缺席你的活动,请你体谅。」下一次,找一个机会,为孩子拒绝工作,让他相信你的缺席的确是不得已。

4.早起半小时,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丰盛的早餐。一天之中,再怎么忙碌都要有一餐是和孩子一起共餐。知道孩子吃了什么,和知道孩子想什么,同等重要。

5.和孩子分享妳的工作,就如同妳希望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及学校生活一样。彼此分享快乐,才有可能心意相通;互相了解,才有可能互相体谅、协助。亲子关系一如所有人际互动,需要细心培养、呵护。

http://s2/mw690/9ecdd2c1gcd56d3aa1541&690

http://s9/mw690/9ecdd2c1gcd56d6cedb78&690

http://s1/mw690/9ecdd2c1gcd56dcfa7bf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