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心理家教书教育亲子教养育儿 |
分类: 这就是人生哪! |
在我受邀演讲的经验里,很多单位都希望我谈孩子品格教育的问题,家长老师们都希望培养孩子成为正直、诚实、善良的人。现在,有一位妈妈,她的女儿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好的特质,但她却困惑了,她以忧心的口吻问我:「Carol,我该如何教导那正直的女儿?」
我读完她很详尽的事情前因后果及事后她与先生对女儿表现的不同评价,实在不忍心只用三言两语安慰她,这的确是个很困扰人的问题。于是,我决定以一篇文章来跟她讨论此类道德与现实两难的教养困境。
以下是这位妈妈的问题全文,只字未改,如实呈现。
Dear
Carol:
女儿今年升小五了,体育课时,老师要求全班跑操场四圈,不能停,体育老师则在阴凉处看着,经过司令台前的某区块跑道,有同学发现那是老师看不到的区域,于是有一位小朋友带头用走的,全班也都跟进,走一段再跑,在跑到第四圈时,老师才走到跑道上,发现有小朋友有走的,很生气,集合全班,问刚刚有同学用走的请站起来,我女儿和另一位同学很老实就站起来,她没想到其他同学竟面不改色的都蹲下了,她们两个人就被罚再跑一圈。
她感到很沮丧,不是应该诚实的吗?为何其他同学明明都有走一小段再跑,大家都没有承认,而她自己也没有检举的勇气,同学看到他们被罚,难道一点都没有感到不安?回家后她诉说这一段时,很委曲的哭了,她不知道下回遇到相似的情境,她是否也要选择不诚实?
我先赞赏她的行为,肯定她的想法没有错,也说,那我再向老师了解情况,可是爸爸说,现实社会不就是如此吗?是我们自己不懂变通,看到全班都选择蹲下时,就该跟进,爸爸认为我教女儿诚实面对自己,以后会害女儿常吃亏。因为现在的大人往往在夹缝中为自己找最有利的,这个社会太诚实的人一定会吃亏,班上这么多同学选择不面对,也是反应出孩子们在自身所处环境所学到的,为此我和爸爸有了一番争论。
Carol,我该如何教导那正直的女儿?该如何让她知道在这样的环境里,何时该诚实?何时该逃避?才能保护自己!当我们教小孩诚实时,这个社会的示范却一直是负面的。
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验……
有一次我们公司有两本书入围一项由读者票选的活动竞赛,游戏规则是每一位读者每隔半小时可以投一票给自己喜欢的书,一段时间后统计总票数,比较各书的得票高低。几天之后,我们发现有几本参赛的书有以计算机灌票的嫌疑,我很不以为然的在家里晚餐时间提起这件事。
「为什么连这种小竞赛也要作币?真是没道理!」我如是抱怨。
Kevin当着孩子的面,直接问我:「妳也可以灌票呀!我找助理帮妳做,做生意就是这样,大家只要赢,没人在意诚信的,这是现实问题。」
我转头问一旁的荳芽和蝴蝶:「妳们觉得我应该跟别人一样灌票吗?」
蝴蝶不假思索的回我:「当然要!不然我们不就吃亏了!那些人太奸诈!」
荳芽有些迟疑。她说:「灌票是不诚实的行为。但是……就是有人会这样呀!妳不灌票,妳的书就会输了。很为难。」
我对孩子们说:「妳们一个说人家太奸诈、一个说人家不诚实,却要我做一样的事,妳们希望妈妈是个既奸诈又不诚实的人啰?」
两个小家伙立刻哇哇叫澄清:「不是!不是!谁叫他们要先做坏事呀!妳不奸诈……」
「荳芽、蝴蝶,我希望妳们记得是非没有亲疏或人我之分,妳的亲人或妳自己做了坏事,那一样是坏事。作恶也没有先后的差别,妳们若做了坏事,不能拿别人先做了坏事当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恶行。如果妳不喜欢作恶的人,我只希望妳问问自己:『我要变成和他一样的人吗?』」我解释我的价值观。
蝴蝶又问我:「那不是太便宜了那些做坏事的人吗?好人、诚实正直的人会吃亏!」
「妳说的是表面和一时的公正和得失,长久看来,不一定是这样的。一个老爱偷鸡摸狗的人,可能一时可以得到眼前利,但时日一久,所有人都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总有一天,更大的损失可能会降临这些作恶的人身上呢!」
「如果很正直,却一直吃亏呢?还要正直下去吗?这样不是太倒霉了吗?」蝴蝶还是不死心,追问。
「嗯,最后要不要选择继续正直下去的理由,通常不会是吃不吃眼前亏这些小事了。而是妳的心、妳对你自己的期望、妳的价值观。妳把妳自己看得很重要、很珍惜妳自己,怎么样都不放弃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这样的心意会让妳把得失看得比较轻一些,不那么在意吃了多少亏了。」
蝴蝶可能还不太能够理解我的话,我知道她还小,但我还是必须让她听见妈妈这样教她,让她把这些话放进心底,以便在面对外在大环境的负面示范时,可以有个足以抗衡的力量稳住她的心。
一直沉默的荳芽,我想,她应该是懂得了妈妈的心意了。
那个读者选书的小竞赛,年年都有,我们的书也年年入围,得到读者的投票支持。后来,主办单位也在后端的投票机制做了防灌票的设计。一切回到公平的正路上运作。公理和保护自己最初的美好初衷一样,值得等待。
我不喜欢Kevin当着孩子的面若无其事的说着「为了现实、不必在意正直诚实」之类的话,但我也不怕孩子们听见爸爸说这样的话,在我看管不到她们的地方或时候,学校、同学的互动、电视计算机来的讯息,她们要听见类似的言论,太容易了。陪伴孩子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坚定不移的价值观,不是为孩子们隔离所有负面的信息言论,而是陪着孩子看着、听着、讨论着、辩证着、分享着,所有善的、恶的言行,透过这些真真实实的经历粹炼出坚强的自我价值观。
当然,这不会是一条好走的路。孩子们在让自己变坚定的路上,有时要跌一跤,有时也要委屈的哭一哭;时常相信自己,偶尔也不免怀疑自己是否过于傻气。
向我提出问题的这位妈妈,您的女儿正是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如果您可以略过对女儿眼泪的过多心疼与焦虑,我相信您可以和她一样,清清楚楚的看到这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至于那位看来昧于事实、对孩子做出不适当评断的老师,我想,他心里应该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只是,老师选择了一种最肤浅而简单的方式教育孩子,他让孩子误以为这世上仅仅存在着如此浅薄的现实,而不跟孩子讨论更深层的人性与价值观等等议题。如何作为一个老师,那当然也是个人的选择了。这选择,自然也与价值观有关。
一个老师在校园教室里,藉由事件处理了一两个当事的孩子,被这事件处置影响的,绝不仅是那一二个孩子而已,所有眼见、听闻此事件的孩子,都成了事件的受教者,影响无一幸免。爸爸跟妈妈随意讲了两句不经意的话,请别忘了,一旁看似不经心的孩子也听着了。教育,难就难在,无恐不入,防不胜防哪!如果教育不成为一种生活、不是教育者内心真正的信仰,自然,孩子也有很多机会看穿这是怎么一回事的呀!
关于理想与现实,我总是相信孩子是看得懂的,混淆孩子的,往往是他身边大人的杂音。给孩子一些时间,要厘清困惑,我想,对孩子们来说,也不是太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