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5x5/Madcow5x5力量训练计划

标签:
训练计划madcow5x5疯牛力量训练 |
分类: StrongLifts5x5 |
Bill Starr 5x5 / Madcow 5x5(疯牛5x5)
中级训练者的线性递增计划
原文作者:Mehdi (StrongLifts创始人)
原文地址:http://stronglifts.com/madcow/5x5_Program/Linear_5x5.htm
译者:滕达(@力量营)
简介: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易懂的计划。它很好的阐明了系统规划的重要性。我强烈建议您先阅读我写的训练须知,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整个训练。
历史:
这是Bill Starr(比尔·斯塔尔)众多5x5计划中我最喜欢的一款。它为中阶训练者着身定制,源自一个叫Deep Squatter的网站。虽然很多训练者通过它取了不错的效果,但你需要理解,这个计划只是过渡,你不能永远依赖它。为了能更好的理解这一点,我推荐你看一下Glenn Pendlay 和 Mark Rippetoe对计划制定的探讨。
用法:
这个计划以星期为单位线性递增。先通过3-4周系统性地加重,达至你目前各项能举起5次的最大重量(5RM)。然后持续采用相同的加重模式,不断地提升你的个人极限记录(PRs),直至瓶颈。如果你未能完成要求次数,那就保持重量不变,下周重复挑战直到能全部完成5x5。如果你大多数项目都停滞不前,几周之内仍未能加重或完成对应次数,那么你就得休整几周,然后再次开始。如果你仅是某个项目停滞不前,那就重设该项以退求进,无需重做整个计划。若你不得不重做整个计划,我无法在本文给予帮助,因为其中的变数太多了。训练集科学和艺术一身,给某个特定的训练者制定训练数值更是一门艺术。计划无非是让人变得更壮更强,让训练更为合理正确。但计划永远是量身定制的好。所以试着成为自己的教练,寻找并学习知识。(有个法则就是尽量不要阅读基于健美的资料,它们大多只会让你误入歧途)
发力速度保持适中,组间记得休息。不要着急忙慌,但也别偷懒。2-5分钟的休息时间通常差不多,如果某些组完成得艰难勉强,就休息5分钟。
核心内容:
注意——先读这里:如果你决定长年累月地在这个计划上花功夫,那就请用10-15分钟的时间好好读懂这一页,这会让你的时间精力花得值得。同时,我整合的训练须知也十分有用。阅读它们,你对整个训练的理解会上到另一个层次,为你之后数年的训练生涯省下许多时间。说真的,你tm都该把它们打印下来贴厕所里,这样几天之内你不得不读完,然后瞬间超越很多人一大截。对了,一定也要读完下面可能的问题那块——千万别因小失大。
在开始之前,你最好知道自己只能举起一次的最大重量(1 rep max/1RM),只能举起五次的最大重量(5RM)则更理想(我们会在规划重量时用到)。如果你不知道,最好给自己测一下,或者开始时练得轻一点,好给每周的规划留出变动余地。整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每周的递增,保持训练量相对较小以防过度劳累,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可能久的每周创下纪录。换句话说,精华不是来源于极重的重量,而是从你可控的范围内厚积薄发,每周系统而高频地前进。
进程:
显而易见,你将每周一在五次举起最大重量上加2.5%。比如你周一深蹲的最后一组是100kg,那么在周五加重2.5%,做一组三次,也就是1x3 102.5kg。那么下周一时,102.5kg就是你最后一组5次该做的重量。以此类推。而周三那些非深蹲项目,则每周按百分比增长。
你需要在一开始用几周的时间慢慢进入目前的极限重量,给你的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留一些余地。所以你自己稍微算一下。将你的5RM放到第四周,然后用每周2.5%的减重倒推3周,你就知道训练该从何开始。重申:每周五那一组3次的重量,就是你下周一最后组该做5次的重量。就这么简单*。
有些人似乎觉得这样的进展太慢(这对新手来说确实有可能),但是对大多数训练者来说,每周2.5%的提升已经非常激进了。试想你先用4周达到目前极限,然后在此记录上每周提升2.5%。假设你可以连续四周打破个人纪录,也就是你用了8周的时间总共提升了10%(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而未曾达到的提升度了,很多人只能在相同时间内提升1-2%)。如果你能持续进展,完成12周的计划(也就是8周都打破纪录)那么这可是将个人极限提升了20%啊。就算你不能长期跟上计划,那就减少加重的百分比慢慢弄来,因为这种模式还是奏效的。
再次重申,这不是一个仅9周的训练计划(我相信许多人已经下载了我的训练表,所以我觉得9周的例子足以让你理解这种加重模式)。只要它起效,你就继续。如果你每周都能将训练项目提升2.5%的重量,并且吃的够多,训练计划就已经尽职了。如果大多项目都停滞不前,训练碰到瓶颈,那就减少热身组或者休息几周。实在不行就重设整个计划,将瓶颈重量放至第四周。稍微修改一下训练也可,组次数的话试试3x10,并且/或更改附加项目:如周三做杠铃前蹲,将肩上推举换成爆发力上举。
增/减体重和经验对训练的影响:
不可否认,体重的增加是训练进展的助推器。也就是说,如果吃的够多,让你的体重持续上涨,那么这对训练的长期有效十分有帮助,你会很容易就变壮(也称为长块头或增肌)。但就算你计划增重,一开始也不要练得太重,这让很容易让计划半途而废,小步稳进比大步踉跄好。另一影响因素则是你的受训经验。有受训经验的、将自己潜能开发殆尽的训练者,进展起来要相对慢很多。他们只能在长期的训练区间里给自己一个小的提升,新手则反之。
如果你想通过此计划节食或减重,那一开始就得练得非常轻,或者减少加重的幅度。(比如用6周时间过渡到你目前的5RM,而非4周)。因为举起相同的重量,体重较轻者比较重者要难。所以如果你想减轻体重,你必须调低或用更长的时间进入你的现5RM。(即便如此,如果一个新手训练者想要减重,他还是可以较快地变强。因为训练经验的影响要稍大于体重的增减)
渐升重量:
这就像你热身时每组每组地增加重量。如果你的最后一组(最重组)是315磅,那么你先做135,185,225,275然后再315,每组5次。原因如下:你通过前几组热身,渐入训练状态,同时保持训练量均衡,防止提前疲劳或训练过度。如果你5组都做315磅,那训练量就太大,几周之内你就顶不住这样的训练了。
每组重量的上升幅度可根据的你最重组重量选在10-15%之间(或者12.5%左右)。最好的方法就是倒推,由你最重组的重量按百分比递减,四舍五入。
例子:
如果你的最重组是100磅
10%就是10磅,15%就是15磅。
以10%的提升度为例:那么你的第5组就是100x5,第4组是90x5,第3组是80x5,第2组是70x5,第1组是60x5。数字并不总是整数,比如你用12.5%的时候,这里我们选用相对直观的10%为例。
你需要理解这种加重模式,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提升度。谨记,你若按照200,205,210,215然后220的方式渐升,那就跟220 5x5没多大差别了。这样你很难顺利完成最重组,并易疲劳且耽误进度。
*注意:在算数的过程中,也许你也发现了:倒推的算法会产生较大的重量变化数值。因为递增的基数较小,是给最小值逐渐提升2.5%;而倒推时,则以最大重量取2.5%,依次递减。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精确数值,那就正着算,不过那样比较麻烦。
可能的问题:
如果计划一开始就停滞不前,那你一定是起始重量用太重了。比较保守的开始则没有任何负面的效果(最差也就是多用了点时间)。而你若非常激进地起步,则可能会毁了整个计划。选择是你自己的,耐心点多用点时间,还是让所有投入的时间都徒劳无功。
尤其是那些卧推狂。很多朋友一直苦练卧推,用很高的训练频率且经常挑战极限重量。听着,你得在不影响其他项目的前提下提升某个项目——否则你会造成适应力的不均衡,你的深蹲、硬拉、划船和肩上推举会都付出代价。这无关计划本身。出现这个问题,时常因为他们没有2.5磅的哑铃片(所以加重取10磅的倍数),而他们觉得稍微多一点没什么大不了,但他们大错特错。而还有人,将他们真实的最好的,但之前未作多少热身的5RM放到第4周。这大体不是问题,可真正在第四周时,能在20次的渐升重量后仍然完成那5RM确非易事。所以,在选择卧推重量时保守一点,尤其如果你是那些卧推崇拜者的话。
至于深蹲和频率问题,如果你之前从未深蹲过,或不能保证深蹲的全程性那就有点麻烦了,因为本计划将有较多的深蹲安排。就算有些人一切正常,也会有过度用腿的困扰。相信我,这不是每周三次深蹲导致的,而是逐渐上升的训练量及强度。就好像人人都可以一天走2公里,但如果你一天到晚坐沙发上,每天顶多走100步,那可就得花些功夫了。关键是,如果你的关节/筋骨/肌肉开始有些慢性/习惯性的疼痛了,那就赶紧停下。强行继续导致肌腱炎,那休整起来可就久了。这不是叫你在第一周觉得肌肉有些酸痛就放弃,通常它们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显现,那时再立马停下。如果你有教练,那么他会告诉你,介于你没有,那就用用自己的脑子来判断。这个计划需要用4-5周的时间才能让你的身体渐渐适应,进入状态。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真正的问题是这个“时间点”,有些人准备好了, 有些则没有。我只是想说明,大多数人应该不会有上述问题,但不排除少数。
其他相关信息
训练项目:
深蹲——需要如奥林匹克蹲的全程性。全程地移动你的身体—这代表着你需要蹲得尽可能的低,至少臀部比大腿低一些。如果你的大腿连水平于地面都不能达到,那就是废动作。如果你认为蹲得较深会损伤膝盖,那么你和这样误导你的人都被古老的谬论蒙蔽了。任何懂点人体学的人都会告诉你,臀部低于大腿的深蹲,要比水平或半蹲安全太多。不完全的深蹲会将压力施加给膝盖,而不能很好的将重量转移至你的下半身肌肉,这违背了你身体的运动机制。
硬拉——每次拉起前,先将重量完全地停放在地上,别一碰到地板就拉起来。硬拉的英文是“deadlift”,因为重量应是静止“死”地上的。唯一允许刚碰地就拉起的情况是较轻的热身组。
肩上推举——站立式过肩推举。稳定超过头部的重量是一个极其基础的力量训练,因为它能练到整个身体。借力推举可以代替此项。
杠铃划船——附身90度,做的时候要有动感(将重量如水中的船桨般渐渐加速拉至你的躯干,而不是猛扯)。
常识——在开始此计划前,你起码得知道如何正确地做其中的项目。开始时练得轻一些,慢慢学习。千万别不花时间,就直接进行那些你从未接触过的复合运动,你会受伤的。复合运动会调动你的全身,所以非常高效。如果你有某一环(某一肌群)很弱,复合运动会将它练起来。但如果不肯花时间从轻重量开始练习,那你的弱点就会让你受伤。好好想想吧。
其他就都是不需加以说明的了。
组间休息时间:
这个你别多虑。举时发力速度适当,休息则跟据你的需要而定。别太懒,也别太火急火燎。你无法快速地一组接一组地做复合运动。那些较轻的热身组你可以只休息一分钟,但大多情况,2-5分钟是合理的。上一组轻易完成就休息两分钟,艰难过关则5分钟。这样你才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为之后的训练发出全力。稍微超过5分钟休息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在挑战个人记录的那几周,你不确定能否完成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举,那就随机应变不要拘于细节。
饮食:
这取决于你是否想增肌。如果想,那么摄入过多的热量是必须的。大多人,尤其是健美爱好者都在点栽跟头。如果你确实吃够卡路里,训练却有所懈怠,那你只会长膘。还有许多朋友则练完后体重一点都没变,但是变得十分有力气——因为他们变得十分精壮(不过多饮食,否则会变胖),体脂和肌肉都没有增加(重申:没有过多摄入热量)。单单计划本身并不足以让你变壮实、长块头。如果你单纯地只想增肌变得壮硕有力,肯德基麦当劳都好过那些所谓的极其干净的食物,后者可能会健康一些但是它们真的不足以让你喂饱身体,促进生长。所以过多的热量的必须的,你不必像个懒汉一样乱吃,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增肌的话,这绝对比你吃极健康的食物(还吃得不够)要好。已经有很多人用实例证明,较坏的饮食反而让他们变得壮实有力。然而如果你选择吃得干净无比,你值得敬佩和表彰(但这可能导致长期生活幸福度的问题)。
融入奥林匹克举重:
上面的训练安排,就算你不知道奥林匹克举重也可以进行。但斯塔尔的原训练计划包含了高翻(power clean)和高拉(high pull)(分别是挺举和抓举的第一个技术动作,译者注)。我们则用杠铃划船替代了高翻,用硬拉取代了高拉。这样是一个较为便捷而无须过多讲解的权衡之举。(这两个动作技术性较强,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练习以保证标准性,同时它们对器材和场地有一定要求,译者注)
替换训练项目:
别他妈这么干。每个健美爱好者都跟有注意力缺乏症似的,老有自定一切的强烈渴望。就这么跟你说吧,这些项目是最高效的,其他任何的变动只会让你获得更少的效果。老想改动计划的都是无知之人,真正行家不会这么做,因为确实没什么好改。此计划的原作者可是世界上最懂如何让人变强壮的人之一。擅自改动简直是自作聪明班门弄斧。无论如何,底线的底线是不要碰深蹲的安排,这是这个计划的基石。如果你想把肩上推举换成上斜卧推那可以。但不要换成机器——想都别想,实在忍不住就拿杠铃片磕死自己得了。手臂的话,二头肌和三头肌各选一个项目,每周一次在训练结束后做——其实你的手臂在拉和推的动作训练后已经快废了。如果你想在周三做引体向上或高位下拉也是可以得(如果你可以拉动自身体重那就别用机器)。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做,有氧运动也可——无氧间歇(interval training)不错,但是能给我练吐了。如果这些附加项目给你太多压力,那就先用一定的时间练出可观的肌肉和力量,再用接下来的几周,附加点项目,把你的肌肉线条打磨出来(我不请自说一个故事——我可真见过有人愿意拿20磅的肌肉量来换取一块肌肉的线条和美观)。简言之:相信那些真正有本事的教练吧。
新手训练者:
这不是一个为新手制定的训练计划,因通常新手可以用更少的训练量就获得较快的效果。我强烈推荐Rippetoe的Starting Strength。学习如何正确地完成训练项目,和一个好的计划对新手十分重要(而不是那些健美网站上的东西)。Rippetoe 是有能力为新手在4-6月内练出30-40磅肌肉的人。他出的书涵盖了所有训练项目的教学。它本该是给那些教练看的,但可惜的是,那些商业健身房或网上的教练根本不懂如何正确地指导——他们只会搞乱你的身体,让你看起来像个白痴甚至导致你受伤。那本书对于新手训练者的教学水平至少是数一数二的。
有经验的训练者:
一定时间之后,这种线性递增的模式就不那么好用了。但你得尽可能的坚持下去。比如根据个人纪录的瓶颈重置计划,调整些训练项目和组次数等。关键是你得想方设法地延续这种进展,别让之前的投入白费。再过一段时间,这样计划可能完全失效了。那就试试周期训练(periodization)吧。
训练计划样板
这是一个可供下载的Excel表格,它帮助你计算出几周里面训练该使用的重量。很多较为个人的情况和变量无法考量,所以这只是一个估计和参考,让你以此为例。你不必也不需死守这个表格。
很显然你需要有Microsoft Excel才能阅读。你可以去微软官网下载免费的Excel 阅读器,或者就去网上搜一搜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