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科普知识—儿童I型糖尿病的管理

(2013-11-15 15:35:27)
作者简介:
徐庄剑,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小儿内分泌学组副组长,苏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无锡医学会理事,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无 锡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优生优育协会理事,无锡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擅长小儿内分泌和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对小儿性早熟、矮小症、青春期疾 病、小儿甲状腺疾病、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研究。完成江苏省和苏州大学科研课题各一项,近几年在《中华儿科杂志》等权威性学术期刊上发表 学术论文30余篇,并获无锡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2项、无锡市卫生局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3项和苏州大学“周氏医学教育科研基金”奖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它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我国目前约有5千万糖尿病人,而且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I型糖尿病是严重危及儿童健康的慢性病之一,我国儿童I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明显的南低北高现象。儿童I糖尿病的管理,与成人I糖尿病相比,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

儿童I型 糖尿病一旦确诊,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但是,患儿的血糖往往波动较大,并且易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如下:很多初次诊断糖尿病患儿 的家长,尤其是小年龄患儿的家长,不能正确面对现实,经常存有侥幸心理,觉得孩子有可能不是此病,甚至停打胰岛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 体重处于动态改变之中,其患病、聚会、运动、潜在的日常生活习惯改变和月经等,均可使体内血糖波动。

因此,在儿童I型 糖尿病的临床管理中,不仅是使用和调整胰岛素,而且包括对患儿及其家人的教育,由包括儿科糖尿病或内分泌医师、糖尿病专业护士或糖尿病教育工作者、营养 师、受过儿童糖尿病专业训练的心理/精神咨询专家和儿科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参与;在患儿后续的管理中,家庭管理很重要,如何正确地进行管理,对患儿的生活质 量及以后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等的预防至关重要。儿童I型糖尿病的管理涉及到“五驾马车”,即合理应用胰岛素、饮食管理、运动锻炼、自我监测血糖、糖尿病知识教育与心理支持,在此,重点谈谈糖尿病知识教育与心理支持。

一、糖尿病儿童知识教育。

糖尿病知识教育应以孩子为中心,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理解力成熟度和家庭文化背景等实施教育。使教育成为一种自我管理的手段,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糖尿病儿童初次确诊的管理:糖尿病初次确诊孩子的家长应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糖尿病知识,为孩子后期的糖尿病管理奠定基础。家长可通过向医生、科普读物和网络(①百科名医网:点击http://www.baikemy.com/进入网站→互动社区→糖尿病→糖尿病病友讨论社区或糖尿病并发症社区;②糖尿病网:点击http://www.tnbz.com/进入网站→论坛→专家咨询或I型糖尿病等;③好大夫网站:点击http://www.haodf.com/进入网站,在“搜索”输入“糖尿病”;糖尿病QQ群;等等)等途径,重点学习和交流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的必须技能如胰岛素注射、饮食安排、血糖及尿糖监测等,以及如何调节胰岛素等降低血糖水平,如何预防、识别和处理低血糖等。

2、 糖尿病孩子的自我管理:糖尿病孩子的管理应不断深入,加强学习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管控好血糖波动,以防止、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孩子成为糖 尿病自行管理和治疗的“医生”。学龄期孩子应学会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和运动,并处理好糖尿病治疗和学习的关系;青春期孩子应学会关注饮食不当、疾病、运动 和低血糖等糖尿病相关问题;还应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

二、 糖尿病儿童心理支持

糖尿病儿童的心理支持应贯穿诊治的整个过程,消除孩子及家长的焦虑、恐惧和紧张等情绪,使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孩子世界上没 有完全一样的事物,即使是双胞胎也会存在差异,就像他的小伙伴一样,视力不好的孩子要戴眼镜进行矫正,牙齿不好的孩子要带牙齿矫正器,正是人们的这些差 异,才造成我们每个人的不同,糖尿病的孩子是因体内的胰岛细胞被破坏了,因此他们不能产生胰岛素。而这些胰岛素是我们身体所必需的,我们每天吃进的食物转 化为葡萄糖后,正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进入细胞内,为细胞提供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就像那些因看不清东西而需要戴眼镜的小朋友一样,得了I型糖尿病的孩 子需要胰岛素来帮助他的细胞去工作,他与别的小朋友不同之处就在于此,让他们了解患了糖尿病,并不意味着他会变成和别人完全不同的异类,从而鼓励、激励糖 尿病孩子提高自信心和独立性,加强自我管理的责任感。经治医生和学校老师均有意识和责任给予糖尿病儿童科学合理的心理支持,糖尿病儿童也可参加各种与糖尿 病儿童有关的社会活动(如糖尿病儿童夏令营、糖尿病儿童科普知识讲座和糖尿病儿童联谊会等),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给予糖尿病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心理咨询。

祝愿I型糖尿病儿童及其家人通过科学合理的糖尿病管理,能够像正常儿童及其家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和生活!

扩展阅读:

一天中血糖是怎样变化的?http://xianghongding.baikemy.com/article/2005223161857

肥胖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http://xianghongding.baikemy.com/article/2005208591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