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不是同一个作者?

(2016-01-19 09:05:45)
标签:

红楼文化

高鹗

红楼梦续

分类: 红楼梦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不是同一个作者?

本来,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作者?这在以前是一个常识,即便是普通的读者也知道后四十回是另续的。有朋友就嘲笑我“没读过《红楼梦》的人也知道”。

不错,写这几篇文章我都觉得多余。

但这个问题是不是特简单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家是怎么看的。

“红学史”上“高鹗续作《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说法,最早出于清代文学家张问陶。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张、高二人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顺天乡试同年;嘉庆六年(1801)年,二人又同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当时,张问陶有《赠高兰墅()同年》诗。诗题自注云:“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诗中又云:

无花无酒耐秋深,洒扫云房且唱酬。侠气君能空紫塞,艳情人自说红楼。

逶迟把臂如今雨,得失关心此旧游。弹指十三年已去,朱衣帘外亦回头。

清纪昀的《续阅微草堂笔记》云:“《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吾辈尤喜阅之,然自百回以后脱枝失节,终非一人手笔。戴君诚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不与今本同,荣宁籍末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坼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言也。”

《绘境轩读画记》记载说,曹雪芹“《红楼梦》小说,称古今平话第一。嘉庆时,汉军高进士鄂酷嗜此书,续作四十卷附于后,自号为‘红楼外史’。”

震均《天咫偶闻》卷三:“世行小说《红楼梦》一书,即兰墅所为。余尝见其书诗册,有印曰:‘红楼外史’,则其人必放荡之士矣。”

铁珊《增订太上感应篇图说》云:“施耐庵作《水浒传》,子孙三世皆哑——高兰墅撰《红楼》,终身困厄。”

另外,清代的裕端也说: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绝非一色笔墨。

以上观点不管正确与否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

这是主张不是同一个作者的。

清代著名《红楼梦》评论家张新之指出,《红楼梦》80回前后在思想、结构上、人物性格发展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在《红楼梦读法》中写道:“一部《石头记》,计百二十回,沥沥洋洋,可谓繁矣,而实无一句闲文。有谓此书只八十回,其余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观其中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浑身动摇之妙,且此句笔气,前后略无差别——重以父兄命,万金赠,使闲人增半回,不能也。何以耳为目,随声附和者之多?”

这是主张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同一个作者的。

在现代著名的文人中,也分成了两大派。

主张不是同一个作者的有胡适、周汝昌、俞平伯、张爱玲等等很多,不能一一举例。这一派以脂砚斋评点本为真本,以一百二十回本为假本。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说:“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也没深究。直到一九五四年左右,才在香港看见根据脂批研究八十回后事的书,在我实在是个感情上的经验,石破天惊,惊喜交集,这些熟人多年不知下落,早已死了心,又有了消息。”

张爱玲还说:“——续书者红楼梦不熟,却似乎熟悉曹雪芹家里的历史。”

主张是同一个作者,或者是根据同一个作者的残稿改变的也不少。

现代越来越多的红学家更倾向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同一个作者。我看了一本关于程甲本研究的资料,主张作者是同一个人的红学家占了绝大多数。

周绍良先生在《略谈〈红楼梦〉后40回哪些是曹雪芹的原稿》等论文中,一方面从故事情节方面举例论证后40回是曹雪芹的残稿,另一方面又举例从一种写作形式“来证明后40回是根据曹雪芹残稿整理而成的”。最后得出结论:“后40回文字,主要是曹雪芹原稿,其残损或删而未补的,由程、高补缀了一部分也是有的。”

舒芜先生在《“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一夕谈》一文中说:“后40回里面,写得坏的太坏,写得好的又太好,文笔悬殊太远了。恐怕就是因为有的是根据曹雪芹的残稿,有的则出于高鹗的手笔吧。如果纯粹是一个人续写的,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王昌定先生在《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著作权问题》一文中认为,“《红楼梦》后40回和前80回一样,原作者应是曹雪芹。”

朱眉叔先生在《论〈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问题》一文中认为,“后40回和前80回不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且续有发展,使《红楼梦》成为完美的伟大巨制,这一巨制是任何人所不能续作的,势非出自曹雪芹一人之手不可。”

林语堂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著有《京华烟云》这样风靡海内外的长篇小说。他在《平心论高鹗》一书中说:“我相信高本的后四十回系据曹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而非高鹗所能作”。林语堂先生的意思是,后四十回的主体内容应该仍属曹雪芹所作,高鹗是没有这个能力写出的,他能做的只是根据“遗稿而补订”。

王蒙先生从创作规律、创作实践的角度研究《红楼梦》,谈“续书的不可能”。他说:“从理论上、创作心理学与中外文学史的记载来看,真正的文学著作是不可能续的……至于像《红楼梦》这种头绪纷繁,人物众多,结构立体多面,内容生活化、日常化、真实化、全景化的小说,如何能续?

白先勇先生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作家、学者,2014年他在台大开设“白先勇人文讲座”,认为后四十回本就是曹雪芹的原稿。他说:“长期以来,几个世代的红学专家都认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续,并非曹雪芹的原稿。……我对后四十回一向不是这样看法。我还是完全以小说创作、小说艺术的观点来评论后四十回。首先我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红楼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后四十回如果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这些无数根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为一体。”

这些都是主张是同一个作者的。

这些论点基本都建立在“真正的文学名著是不可能续的”(指续不好)这一观点上。这个观点我也是赞同的,但用这个对的观点来证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真”的,却站不住脚。

据我所知,《红楼梦》的续书就不下几十部,一个叫胡楠的小朋友(当然现在不是小朋友了)从十五岁就开始续《红楼梦》,如果把这几十部“续作”的其中之一附在《红楼梦》的后面,你还能用“真正的文学名著是不可能续的”这一观点来证明它们都是“真”的吗?

所以,能不能续是一回事,续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不能因为续得好就认为是真的,续得不好就是假的。是不是真的,是另有标准的。

红学家们难道就没有看到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不同?相信他们也是看到了的。前期的许多红学家认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作者,大概是因为脂砚斋。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认为后四十回另有续者。

后来认为是同一个作者的大概也是因为脂砚斋。现在的脂砚斋在红学上的地位大不如前,至少没有以前那么迷信。这样对脂砚斋的否定也导致了一些红学家提出新的观点。

要看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不是同一个作者,拿什么做标准呢?是看它们有多像呢?还是看它们有多不像?

我们买一张古人字画要花几十万元甚至更多,我们总会看的特别地仔细。这张画只要有一两个地方不对,我们就不会买。再比如买古瓷器,别的看着都对,只是时代特征或者什么的有一点不符合,你买不买?我相信这些红学家们也是不买的。因为这是要掏自己的真金白银的。让他们给《红楼梦》的作者下一个鉴定,明明看到了这么多不像的地方,为什么就轻易地下了结论呢?

当然,借此操作的就不论了,就像一些初入演艺圈的新人,为了出名先制造一些花边新闻一样。

我相信大多数的红学家是认真的,我觉得应该象自己掏钱买古董一样的态度去对待《红楼梦》里的这个问题。

红学史上对于后四十回的研究,常常把一些问题混在一起。如研究后四十回作者到底是谁的问题,常常把后四十回好不好,后四十回的历史功过等问题混在一起谈。

实际上,后四十回到底是曹雪芹的原著,还是高鹗等人的续作,这是一个问题。续书续的好不好,水平高不高是另一个问题。不能拿后四十回写的成功的、写得好的地方来证明就是和前八十回是一个作者;也不能拿后四十回写的不好的地方来证明红四十回就是别人续的。同样的道理,也不能拿后四十回的功过来论证是不是续作的问题。

许多红学家总是拿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接续的比较好的地方来论证两者是同一个作者。但有一个问题他是否考虑到?如果和前八十回连接不上,没有任何符合的地方,续书怎么能流传下来呢?

就好像我们得到一副字画,是不是真品,最好和已知的真品比对一下,看看风格、看看功力等,而不是道听途说,这样要可靠的多。

所以,要从结构、文字上,人物性格发展上是否有连续性,人物的结局是否符合前八十回的预想来全面考察。在关键性的证据上,有一条不符就可以否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