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爱又怕的机动车考试

(2015-09-03 23:03:09)
标签:

365

杂谈

经历

分类: 随笔
     前天,因为需要考科目三的关系,我又在家赖多了两天。从科目一到科目三,都是蛮有趣的体验。
对于科目一,现场念名字等考试,我发现了在我们这穷乡僻壤学车,就像是在找失散多年的同学。监考员念着念着,你就会听到很多熟悉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的名字,确实是意外的惊喜。至于我为什么要学车,抱歉,我一直不知道。那可能是大学生的潮流,特别是刚高考完的学生。有一天,我爸说他帮我报名了,然后我就去考了,学了这么久,我还是无法解开我的疑惑,其实我更怕的是以后可能并不需要买车或者根本没钱买车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6EN00SIGG.gif
科目二是公认的四个阶段的考试中最难的一部分。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在广州学车的同学,一大早就去清远考试,后来没过,她一直懊悔的是自己心态不好,而且还说一早就知道自己不会过,因为她认为她高考就是心态不好才会考这么差。第二个把科目二考试和高考联系在一起的是今年暑假一起练车的一个刚毕业的男生,因为他科目二第一次考试没过,所以他告诉我们这些新手的经验就是,心态千万要放好,才不会紧张。
或许就是他们说得这样吧,我硬是把科目二一次过了。经历甚是奇怪。考前一周多没碰过车,等到教练终于肯通知我上手了,他也顺便告诉我后天考试。第二天也是起大早看考场,但是车没练到,于是就找了视频来看。第三天下午考试,因为下雨,拖了很久把肚子里的午餐拖掉了才轮到我考试。而在考场等候时,还有蛮多现场视频的,我什么都没做,只是不断提醒自己这是什么都没有的。考试结果不能代表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害怕它代表着什么。我似乎就是想通过这次不紧张来表达,我的高考没有失误。事实上我不知自己成功了没有。或许我的高考就是失误了,但是我不想接受,打心底里不想接受,也从没接受过。但是身边还是有人一提到,就告诉我当年怎样怎样,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听多了也便随他们去了。
小学啊,最喜欢的课文就是《和时间赛跑》,主人公每天黄昏从学校回家,总是用跑的,他和自己打赌,若是能在月亮出来前就到家,就算是自己赢了,赌约是什么我忘了。这篇课文大致的意思我懂,尽管我忘了最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小学语文课堂上最害怕老师提问中心思想,每次提问到这里,全班低头)。你知道吗,我也开始和自己玩起这种游戏了,小孩子玩的游戏往往是最有意义的。就拿这次来说好了,我答应自己,若一次过了科目二,以后就能克服所有的心态上设置的障碍。而当我一次性过了之后,走在路上还是蛮开心的,却也没有那种天塌下来的快乐,那时的快乐更多是因为羊肠小道只有一个人时带来的快乐。它的诀窍在于,能帮助过分看重结果的人化解对整个过程完成的担忧,让过程简单而快乐。这还有点宿命的味道,因为不是你做了一件小事就能决定另一件大事的顺利完成,但,谁叫我是个顺天命的少年呢!
科目二一考完,教练就赶忙约了时间考科目三,顺了意能多留几天家里还是很高兴的。又一个大早跑去考长途。等开完四十公里后,就顺顺当当地把整个考试当旅游出行啦。还有什么比啥事都不干光思考来的惬意呢。我们都不说话,现在才意识到车上坐满了人却只有我一个女生,若是全部是男生大家应该就没有顾忌地开腔了。人是蛮有趣的存在,中途休息还能遇到同一驾校的高中同学又爱又怕的机动车考试燕纯,我记得她的笑容忘了她的身份,她记得我的笑容不过她忘了我的名字。还有晓宾先生,因为他帮我买的百岁山导致我自己带的水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我妈,所以我妈一直追问我买水的是男生还是女生。更多时候我注视着前方有着氤氲雾气环绕的梅州的群山,偶尔抬眼看看又在寻找手机联系人的教练。他用的是手写输入法,在笔直的高速上转盘接近一百二十时速每公里时,用了两秒打开输入法,一秒内单手握住方向盘并扫了前方,接下来两秒开始在苹果手机上划笔画,再用一秒接着之前的动作,在一秒和两秒间替换着生死时速的动作,我看到副驾驶座那位一直在看他的眼神。
两个小时的车程,被夹在中间无法睡觉,所以脑子像永远不睡觉的马儿一般活动。想了什么我忘了,我只记得我很开心,原来我的快乐居然是当一个无所作为的空想家。
又爱又怕的机动车考试,我用一个无所事事的暑假来体验,很不错的过程。任何过程都是这样,用智慧、用心理以及以后学到更多时,还会用更多的体验角度去完成一个过程,从而给出不同的生命状态。
答应给我姐的信也在今晚寄出去了。我知道一直没寄出去是我在找答案,并将答案作为答复给她。我很庆幸我没有给出答复,如果把答复给出,不管它是承诺还是空想,那限定了生活的一种状态。但是生活有无限可能,你怎么知道,两种状态不能合二为一成为更好的第三种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相的纯度
后一篇:Tuesday Peopl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