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的纯度
(2015-08-25 21:09:45)
标签:
365舆论 |
分类: 观自在评论 |
还没放假我就做了空头承诺,2015,身边发生太多太多事情,每一件事都惊天动地翻覆人生,比如跳楼,比如失踪,比如连续死亡事件,比如女厕偷窥,比如作弊开除,再比如,认为评优不公而寻短见。成了空头承诺,是因为我知道连自己的生活都需要费一番脑筋来过,自然没管太多其他人的事情。所谓评论,从来都是先安顿好了自己,才有功夫做的事情。其次,成了空头承诺,也如蔡康永先生所说的,他向来不喜欢和人讲道理。
等到我想记录下些什么东西了,也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纯粹是自己的利益,做闲事来打发时间,寻找生活更高一级的标准。
画中话:
因为是本校的学生,也曾经是评优的一员,所以有些感触。王同学从3月份开始参加评优,4月份要求辅导员开会补充不足的加分,尔后不满结果而离校出走。联系了一位暨大同学,一直住在大学城一个租的公寓里。等到弟弟高考完想找其过来,才上网,看到那么多网上的评论,起了自杀的心。再后来被同学和家人找到并劝阻。然后某日报单方面报道该事件,让事件一边倒。其后家属一直到学校闹,声称讨说法。现在是八月份,王同学和其家人携带事件上了某电视直播间。
事件的曲折令人咋舌,网上的评论我只是听说,而除了师大青年推出一篇东西,我曾发过链接,因为文章不为任何利益方站脚,有对真相的极力探寻,也有人文关怀。然而我看到的朋友圈里,关注的几乎都是在骂王,从力挺辅导员到维护母校。我很庆幸,自己站在河流中间。时光告诉我曾经有几股暗涌:
第一,朋友圈的声讨是,该辅导员曾经上过我们的课,为人我们自己较为了解,辅导员也向来是最爱护学生的。对于家属上办公室闹事,屡次拿刀威胁等,经多方报道,是事实。第一次朋友圈轰炸,除了是维护辅导员,还有就是对当事人王同学的质疑。从质疑其自杀真实性和可靠性开始,到质疑曾经的称号,质疑其荣誉,当然还有为人等等。
第二,王同学声称的是寻求评优中的公平公正,要求重评,认为学校给的二等奖不公平。由于是主动找媒体,所以媒体差不多是一边倒过去。要求辅导员开的讨论会变成批判会,令人伤心的网络攻击,学校给的回复有几次,但都被认为敷衍。
相不相信从来都不是所有大众的事情,而是个人的事情,我相信只有各方拼凑起来的才会接近真相,某些细节因为那一方的利益使然,免不了被过分放大美化,或者尽量缩小。比如,不必煞费苦心做出没有回报反而一切开销算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只为了给学校抹黑;比如,并非针对某个学生、故意歧视某个学生而故意不公。
而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反而是不应该了。不是期盼大事化小,而是,继续下去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关于王同学所要的公平问题,其实是“索”要了,我妈妈说这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大好,我只是觉得太天真。在节目的最后,场内场外各嘉宾都给她真诚的意见,对于气头上的人(事件中的人是很难理智客观的),几乎面对每个建议她都忍不住插嘴反驳,连她弟弟劝她——放弃重评,她都不怎么想要妥协,她只说过了这件事,她会继续坚强起来。你会看到,她认为要求重评、要求公平很重要(比如她表达了“这个社会没有公平,那社会就没有救了”、“现在学生都不敢要公平”这类的意思),甚至她怀疑别人那是心理上安慰她,认为那些是心灵鸡汤似的话。
对于她说的话,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社会怎么会有真正的公平,难道这孩子不懂这个道理吗?连高考都只是在尽力做到公平,却也不敢承诺真正的公平,一个学生怎么有力量要求真正的公平?但是我又换了一个角度,天真的学生没有错,她可能懂,但是不妥协而做出的一些举动不能让人理解,因为人们站在事外,有时考虑的是大局,而不是她一个人。那个揽了65份证书而难以找到工作的孙梦涛很真诚地说,那时被舆论攻击,还是挺过来了。将心比心,人毕竟是人,更何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每况愈下。她的行为有人觉得奇葩,有人觉得不必要,也有人会开始思考,怎样让规则更接近公平。但是,评优能运转这么久,如果是靠不公存在的,它肯定早就崩塌了。规则是拟好的,它不可能为所有人量身打造,它只有改进。
冲突点不仅在于利益不同,还在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她有她的家境不是常人了解的,而我们也有自己的规则,天下为公社会大同从来都是伪命题,只因为,人脑不可能一模一样。
画外音:
(一)我无意做出任何评论,只是纯粹八卦。
从小学开始,几乎每天都看娱乐圈八卦新闻,培养对文字的熟悉感是从八卦新闻开始的。而现在,不仅仅是大学,很多东西都变成了类似娱乐圈,社会背面的风在慢慢地、悄悄地改向。娱乐圈的性质就是,事件的真相总是可以一天变一个样,看客眼中的东西取决于狗仔的照片和八卦的评论,连官方都不可信,比如维护艺人可以扭曲,打压艺人也可以雪藏,韩国明星更甚。有段时间流行韩国明星自杀,公司给的要求太高,压力太大。
比如,每个艺人或多或少有情史或婚史。谁对谁错从来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流转。而现在连校园事件都可以有不同的真相,那么真相的纯度在哪里?
(二)真相的纯度,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有不同的纯度。
法理和情义哪个更重,就堪比鸡生蛋、蛋生鸡的古老两难难题。也不是说因为分不清就不再要求分清而成为犬儒。面对谋杀等刑事案件,追求真相、讲求法理从来都是更加重要的。有争议的是民事案件,为法理不容,却为道德站了脚,反之也有,像这样的难题,倒不如先评完法理方面的尺度,再评道德方面的意见,若真有个标准,定个五五分还是四六分就好了。所以我们还是做不到,这时真相的纯度只能接近百分百,就是说,不管上报纸还是做节目,总要尽量各方意见都听取。我相信的是,正义女神的心里不仅有一把秤,还有一颗宽容的心。
(三)关于我是不是犬儒的问题。
我不会否认我是犬儒主义,没有因此责怪自己,因为爸爸就是这样的人,也没有因此纵容自己,因为我曾经在一些事情上因为犬儒犯了错从而消极怠慢自己的人生。我会继续改进,明白一些事一定要分出对错来的,以及根据对错来做出相应的决定。现阶段只是明白,并非做到。但我会继续这样下去,这才是我。
(四)河流中间。
我有幸在另一次事件里站在河流中间,并非每次都那么幸运,只有当事件发生在你身边,你是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朋友时,你明白了煽动翅膀的蝴蝶是哪一只。就是那次女厕偷窥事件,当事人被突然地揭露出来了,因为好友的当局者迷,对事件进行了否认,极力澄清。后来的真相却是最初的真相。河流外的人看到的是,一个人为了撇开这样的事而撒谎,然而是好友当了那只蝴蝶。美洲的龙卷风是灾难的被谴责者,然而它却并非诱发者,不是真相本身,谁又有真正的资格发声?任何发声,从来都是给公众一个交代,祭奠的,是真相本身。
至此,站在河流中间的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犬儒道路。
我不是一个寻求真相的正义者,我只是个自媒体。自媒体的范围越来越大,它随时都可以被媒体当作媒体的一种,被谁谁谁以媒体的标准要求着。殊不知,媒体的标准对于自媒体来说,真的太高。
前一篇:狄更斯的最爱(一)
后一篇:又爱又怕的机动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