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2019-03-03 10:59:01)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绩效性资料 |
《小学科学趣味实验的校本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本课题前期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基础来看,国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高,它对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开始的较早,例如美国家课程标准中就提出:需要科学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有助于持续探究和认识世界。同时该领域的科普书籍也是比比皆是:《53个最棒的趣味科学实验》、《趣味物理学》等等,可见国外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本课题可以依据这些研究成果,依据本校学生学情,建立研究内容结构。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少,主要集中在小学科学学情分析,趣味实验在中小学理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及个别区域内趣味实验开发与策略的研究。而像本课题这样侧重于校本化实施的趣味实验开发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小学科学学情调查分析研究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从1998年10月开始,以10个省市的中小学生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其中最喜欢学科和最不喜欢学科一项调查令人惊讶:小学生喜欢社会活动和科学课的学生为数很少。这些想来非常有趣的学科却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确实令人困惑。
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分析,课题组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去找原因:说明如今的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教学方法保守有余开放不足,造成实验的趣味性及可操作性下降。其实科学学科基本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开放的空间,创新的空间都是比较大的,在完成国定教材内容的教学基础上,完全可以在小学生中开展科学的趣味实验活动,以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中心的特色教育。
2.小学科学趣味实验选择与培养策略的研究
徐志标老师在《浅谈科学课堂中“趣味实验”的巧妙运用》中,总结了在一线科学课堂中,利用趣味实验进行导入、调节教学节奏,攻克教学难点的几个典型案例,阐明了趣味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顾婷婷老师在《以“趣味实验”为抓手,综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中,阐述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以“趣味实验”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科学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多元化科学探究。
朱心奇、李平的《科普趣味实验中酸的选择及其实践》中,主要是对某种材料的趣味性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用柠檬酸或维生素C 代替醋酸做实验,其中涉及到了几个有关于酸的趣味实验很有借鉴意义。
3.有关区域小学科学趣味实验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浙江省富阳市富春第四小学课题研究组认为,一些低成本的趣味实验活动取材方便,能在小学生中逐步普及推广,而且趣味性强,实验选材通用性大,能使小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将科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对科学的志趣。他们分别从科学教学中对趣味实验的开发和运用与课外活动的运用两个方面阐明课题的实施策略与过程,该课题组研究的科学教学是基于教科版教材而实施的,整个体系与苏教版有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趣味实验在课外活动中的运用都建立在当地的一些科技活动,与我校的特色活动雷同不多,不一定适应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小学科学趣味实验的开发研究探微》中华艳老师针对南京市鼓楼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文中提出了通过开发低成本的趣味实验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对培养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综上所述,学者、一线教师在小学科学趣味实验开发与实践、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通过查阅文献看到,这些研究开发的趣味实验并没有与本课题区域教材形成较高的匹配度,同时也不能和本校学生的情况完全融合,这就需要本课题组进行校本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