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对待儿童的逆反心理
(2013-03-06 11:17:07)
昨天和临床的老师谈心,她提到了现在她家那位正读初三的小少爷为一点小事或学习上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就会做出令家长不可理解的行为。与1.2年前的那个小男孩完全不一样了。我想应该是儿童反叛期了吧。
听完她的诉说,又想想自己将来遇到这情况应怎么处理。我也希望能与各位微友一起探讨:怎样一起和自己孩子顺利的不留下心理不良烙印的渡过儿童叛逆期。儿童期良好的心理形成进而促进他将来一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奠基、发展!
当儿童的思想、意志、需求与家长(老师、环境)不相符合时,此时的他们就会对家长、老师的意志、言语、行为或环境中某些食物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时所作出的一些与之相悖背的行为或语言。现在美国大多数心理专家称此为"叛逆期精神障碍"(属于心理障碍范畴并导致语言与精神行为异常)
(一)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因素(我粗略的总结了几点):
1.生理、心理发展因素:人是最高级的思维性感情动物,从出生到成年期的生理、心理都是环环相扣,日臻完善和不断增强中。这一时期孩子不乐意主动接受家长老师的教导与指使,并对他们产生不满的情绪和行为抵触,而此时的家长呢对于自己孩子做出这样的反馈就认为他们在思维、行动、情感上不成熟,然而家长做出的反馈便是:过度溺爱总爱帮助孩子处理这儿处理那儿,尽管这是善意,但这类孩子还是反感所以才会通过行为、言语展现自我,表现出我已成熟或独立的逆反心理以及精神障碍。
2.社会与环境因素:1).温室效应:如我以上所述,现多数"独生子女",或者出现李双江老来得子之类的啥,过度溺爱娇生惯养;2).多媒体效应:现90、00后的孩子出生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孩子们的模仿性极强,所以我认为这是有一定影响力。
3.性格因素:英国心理学家曼德里奥称:人的性格大致分"A、B"两型,A为"行为和精神的一种特殊复合体"这类性格人表现有极端化,B型性格恰与之相反认为男女性别无关,如果此类性格加之以上因素就会常常出现逆反心理。
4.心理伤害:曾经的心理伤害对儿童的逆反心理有助力作用。
(三)叛逆期儿童的临床表现
1.少儿期:多在3岁以后,临床表现:爱做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在某件事情上儿童如有不乐意时,就会对父母的劝告不置理会或顶嘴
2.未成年期:此期逆反心理更为明显严重,开始令父母老师烦心。其实他们的行为主要就是想告诉大人:我已经成熟、独立。所以常反驳父母,经常背道而驰。
(四)临床危害表现
1)影响孩子的整体素质提高: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孩子又听不进去。
2)影响儿童人格发展:若叛逆期儿童的心态不早期矫治很容易养成孩子性格固执、自尊心强、不肯服输、自以为是、自我中心、情绪变化多端。这样一来对人格发展不利。
3)影响社会交往:这类孩子已经养成自负心理根源,很容易走向偏激、气量小、常言语行为伤害他人、对事物常局限于很小的范围理解,不擅交流沟通。
(五)儿童逆反心理的重要几个时期段
1.2-4岁
2.4-5岁
3.家长开始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阶段
4.进入小学阶段
5.听不进家长老师的教导阶段
6.不尊重父母与师长
7.犯错不悔改、自私自利,怕做贡献、没有爱心
8.进入青春期后
(六)治疗方案
1.早期教育:不溺爱,常讲有爱心的事情。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当的行为抓现场及时纠正不能任其发展;不能光注重文化教育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加强和提高,培养儿童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使儿童富有爱心。
2.心理治疗:最常用的---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家庭疗法(这些百度都能搜到,我就不一一作指导)
前一篇:失眠---非药物治疗方法
后一篇:在USA的ER行开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