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网约车管理细则引发“激辩”
(2016-08-18 11:48:37) 《工人日报》(2016年08月18日 04版)
本报讯
(记者康劲)“全市3000辆,多一辆也不行;只能运行6年,多1天也不行;只许比出租车贵,便宜1毛都不行……”这是一位市民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兰州版”网约车管理细则的概括。
7月26日,酝酿两年的出租汽车改革和专车(网约车)运营方案终于出台。8月10日,兰州市城运处起草了《兰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意见》和《兰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并对外公布。据悉,这是国内“亮相”的首部地方版网约车细则。
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细则”在兰州引发巨大争议和“激辩”。
根据“兰州版”的管理细则,网约车总量被控制在3000辆以内,并进行统一标识、提供出租车发票、与出租车一样6年强制退出,且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对此,许多出租车司机表示欢迎。兰州顺风车行的一位负责人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网约车发展很快,对传统出租车的营运造成了影响,随着更多私家车的加入,给传统出租车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理应从严管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这个管理细则,网约车司机普遍不认可,并认为“兰州版”是对国家有关规定的“抵制”。滴滴出行公关部相关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兰州要求网约车进行统一标识、提供出租车发票、与出租车一样6年退出等,在国家规定中找不到相关依据。而限制网约车数量,车型和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由政府定价等,更是沿袭了对出租车资质、数量、价格管制的计划经济思路。
一位网约车司机表示:“开滴滴就是受益于互联网经济,能让自己兼职赚些补贴,如果数量价格年限管控太严,就失去了网约车的优势,感觉遭遇‘棒打’。”
“现在,全市的网约车已经超过1万辆,非要控制在3000辆,这一方面是要端掉多数网约车司机的‘饭碗’,另一方面又使‘免费’的网约车牌照变成炙手可热的政府资源,这样的政府干预背后,是否又是在为权力寻租找借口?”许多市民也向记者表达了对“细则”的不解。
据悉,按照交通运输部的部署,今年11月1日起,出租车改革意见和专车管理暂行办法都将落地生效,目前各地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拿出可行的实施细则。如何让专车、网约车的合法化从政府条文落到现实之中,正考验着各地政府管理部门的智慧。
面对“兰州版”细则的争议,兰州市城运处处长张建彪也通过当地媒体进行了回复。该细则目前只是兰州市城运处制定的初步方案,最终方案将报送兰州市交通委,由交通委送兰州市政府进行讨论,未来将由市政府征求市民意见。
前一篇:中国体操缘何兵败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