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185名职工最后的补偿

(2014-08-26 13:55:37)
标签:

房产

《工人日报》( 20140826 04版)

本报记者 张翀

徐家尧,这位曾经的武汉市江夏区一名默默无闻的服装店店主,如今却成了“名人”。今年2月,他当选一家关停企业的留守厂长后,干了一件所有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的“大事”:将企业的土地和旧厂房以163万元招标拍卖后,苦苦寻找失散19年的老同事来领钱。

一纸寻人公告引发的故事

故事要从今年7月开始说起,今年78日至17日,武汉市江夏区电视台发布了一份寻人公告,连续10天寻找职工:“江夏区第一服装厂公告,依照市政府2006131)号文件精神和区政府关于企业改制的相关规定,该厂实行全员买断。718日前,速急登记入册。联系电话:13554394736。”这个以企业名义发布的公告上所留的手机号码正是徐家尧的。今年2月,他被这家关停企业的职代会推选为留守厂长。此前,他在这家企业的职务是办公室主任。不过,当被选举为厂长时,他的身份是一家服装店店主。

公告提到的江夏区第一服装厂原本是一家区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曾经是国家定点的蚊帐、军服生产厂,红火时是当地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1980年,徐家尧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这里,因为人实在,做事扎实,他很快被委以重任,担任厂办主任。1995年,受市场大潮冲击,工厂资金链断裂,发不出工资并最终停产,职工们纷纷与厂子办理了“两不找”的手续,自谋生路去了。离开工厂后,徐家尧和妻子在江夏服装五金市场开了一家小服装店。今年春节,服装店生意终于渐入正轨,徐家尧正准备扩大生意,一个突发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21,服装厂留守老厂长徐惠荣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当时,服装厂正在改制,群龙无首,改制陷入僵局。

有人上门劝说徐家尧竞选厂长,徐家尧没有答应。当留守厂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没工资,还要做事,100多名职工要改制买断,众口难调,稍不留意就会落下埋怨,他不想干傻事。

这时,分管服装厂改制的江夏区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全永茂找到了徐家尧:“工厂虽然倒了,但土地、厂房还在,这是大家用血汗换来的。工厂改制进入关键时刻,你不出力,他也不出力,大家散了摊子,谁来维护职工权益?”一席话点醒了徐家尧。

220上午,江夏区工业合作联社二楼会议室,上级部门找来了当年的职工代表们,最终经过职代会投票选举,徐家尧当选留守厂长。

一份只尽义务的厂长工作

厂子早已关停,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徐家尧这个厂长肩上只有义务和责任,甚至连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820,指着眼前长满青苔的四层楼厂房,徐家尧介绍,服装厂倒闭后一直想卖掉剩下的资产进行改制,就是因为这1500平方米的旧厂房及0.57亩土地一直没卖出去,拖到今天。服装厂是集体企业,财产归全体职工所有,如果能卖个好价钱,也能给当年被迫离厂的185名职工一些安慰。

去年,经厂职代会18名成员表决达成一致意见,为保证服装厂185名职工能得到合理的买断金,厂方可以最低标价160万元将厂房、土地公开拍卖。谁知,土地、厂房还没卖掉,留守老厂长却突然去世了。

今年6月,在徐家尧主持下,服装厂的土地和旧厂房以163万元招标卖给了江夏一家电器经销商。拿到拍卖款后,徐家尧与工厂留守书记辛从良一起,主持召开了三次职代会,讨论企业改制及资产拍卖后的分配方案。大家一致同意徐家尧的意见,把拍卖所得,以“企业买断职工工龄”的方式,分给19年前在册的185名职工。

徐家尧从中拿出13万元作为工厂善后资金,对厂里的退休职工、贫困职工家庭进行慰问抚恤,剩下150万元作为企业买断职工工龄的费用。

19年前,服装厂关停对许多职工家庭造成了巨大冲击。“买断金算是对大家的最后一点补偿。”徐家尧记得,选厂长那天,参加竞选的3个人达成一致——无论谁上,都要互相支持,为大家把最后一件事办好。

每一分钱都要去该去的地方

改制拍卖的工作妥善完成了,可钱怎么分到每位职工手中呢?19年过去了,这些职工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8岁高龄,年轻的也有30多岁了,当年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方式,如何把185位职工一一找回来?徐家尧决定,不管有多艰难,都要尽全力把职工们找到,6月底,徐家尧从江夏区劳动部门复印了当年服装厂的在册职工名单,开始寻找185名老同事。7817日,他在江夏区电视台连打了10天寻找职工公告,并制作了几十份寻访公告,走街串巷,在各个社区的公告栏张贴,因为担心公告被撕毁或是被覆盖,他几乎每天都巡视一遍,确保每天都有全新的公告。

公告发出后,找徐家尧联系登记的电话不断,徐家尧的妻子郑兰芳也开始帮忙登记,还要逐一上门核实。整个寻访过程,他的爱人和儿子成了义务寻访员。寻访的道路充满艰辛,一家三口常常是一听到一个线索就冲出去,为了找到可能是厂里职工的人,顶风冒雨不说,还经常被保安盘问,被怀疑是骗子。

713,有熟人提供线索,搬离服装厂宿舍的老职工郭都娣,住在1公里外的区电力宿舍。当天上午,郑兰芳冒雨骑车赶到电力宿舍,谁知敲门后,77岁的郭都娣以为来了骗子,坚决不开门。幸亏有邻居认出郑兰芳是服装厂的人,老人这才相信:“没想到,19年了,单位还记得我啊!”

同样没想到的还有移居广西的服装厂前消防干事陈龙。19年前,他离厂南下,应聘到柳州一家出版社工作。718,当一位好友电话通知他到单位登记“买断”时,陈龙以为是开玩笑。事后,他了解到,郑兰芳为了找他,跑遍了他在江夏住过的每一个地方,并在附近张贴了公告。好友正是看到路口的公告才知道此事。

按公告规定,职工登记入册截止日为718。徐家尧说,那只是为了催促大家赶快来登记写上去的,到现在,他们只差36人还没有找到,找到的人中有20多人已离开了江夏区,7个人远赴外省打工。徐家尧表示,“希望把大家都找到,每个人都要知道厂子最后的资产卖了多少钱,都要本人来核对工龄领钱,一切都要公平公正,如果最后实在难找到人,也要把他们的钱一直保管好。”

 更多精彩见中工博客:http://blog.workercn.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