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考加分事件深陷“罗生门”
(2014-07-21 10:54:33)
标签:
教育杂谈 |
《工人日报》( 2014年07月21日 01版)
本报记者 张世光
6月26日,2014年哈尔滨市中考结束之后,一场关于中考加分政策的风波就不断在这座北方城市发酵着。
家长们一次次诉求表达,哈尔滨教育部门一次次应对,持续近一个月的事件越来越复杂,最后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没有加分的考生和家长不高兴,有加分的考生和家长也不高兴,教育部门感觉受了“夹板气”,怎么做都不对……
直到7月20日晚,此事才有了一个新进展。
家长质疑加分有“猫腻”
6月23日,哈尔滨市教育局按惯例在媒体上公示了今年中考享受政策性加分的考生名单。公示包括考生的姓名、学校、加分原因。加分包括六大类10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因“家长因素”的加分;二是因“考生自身因素”的加分。
前一类加分指考生家长是军人、专家、少数民族、归侨、华侨等身份而给孩子带来的政策性加分;后一类是指考生因为参加体育、艺术比赛取得名次获得的加分。加分的幅度从2.5分到20分不等。
6月26日中考刚一结束,关于中考加分公平、公正、公开与否的话题就成为家长们的关注焦点。有的家长还建了一个能够容纳2000人的QQ群,众多学生家长加入其中。
随着QQ群的建立,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这其中,包括一份疑似假加分的名单。名单被家长们送到了哈尔滨市教育局,但教育局一直没有回应。
随后,家长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严查假加分的诉求。
7月14日,哈尔滨市中考学生成绩段位表出炉。家长们发现,排名第一的学生总分中包含了20分的政策性加分。这位因家长因素加分的考生如果去掉20分的政策性加分,排名应该在300名左右。
当晚,众多家长聚集在哈尔滨市教育局门前至第二天天明,要求取消包括家长因素加分在内的所有加分,裸分录取。
一段三年前一场滑冰比赛的录像此时在网上被再次翻了出来。录像中一位女孩在比赛中踉跄而行并多次摔倒,最终被工作人员搀扶下场。可是,这个女孩却因为那次比赛获得了当年中考的政策性加分。
这段视频被媒体报道后,家长们不断地在QQ群和微信中转发。
此前上交给教育局的疑似假加分名单内容也在不断“补充完善”,除了学生姓名、学校、加分项目和分数项目被公布外,考生的体型、父母工作单位和职务、父母驻外工作时长、父母原来的民族和更改后的民族等不知真伪的信息不断地被公布。甚至,一些家长所在单位出具的盖着公章的红头证明材料也被发布到了网上。
官方回应的缺位和民间积极举证,该信谁?一时间众多家长感到真假难辨。
7月12日开始,哈尔滨市教育局接连发出调整中考政策性加分的通知,“艺体类政策性加分考生不占重点高中录取名额”、“对所有中考体育类加分的考生在7月17日进行复测”……
实际上,艺术类考生的加分材料也被重新审核,但这一过程又造成了新的问题。
复测让受益考生家长不满
7月17日早7时30分,体育类(冰上、田径、球类)考生在三个考点同时进行复测。
记者在篮球复测现场看到,复测内容包括投篮、传球、上篮三项。一位考生告诉记者,在来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要考什么。
“太折腾人了,早上7点钟我们就来了,一直弄到中午才结束。”一位家长向记者抱怨说:“我们这孩子都打多少年球了,怎么能有假?别说自己队的队员他们都认识,就连对手他们都很熟悉。”
和篮球类考生家长一样,田径类考生家长也有不满。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复测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算合格,什么样算不合格。孩子只说是老师告诉他们,要把复测的成绩和以前比赛的成绩进行对比评估。
“孩子为了迎接中考已经两个多月没训练了,这怎么能够达到比赛时候的运动状态?如果因为这个差距我们孩子被评估为不合格,这找谁说理去?这么多年不是白练了吗?”这位家长对记者说。
针对此问题,哈尔滨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陈国富表示,体育加分复测采取百分制,60分为合格分。不合格的考生将被取消加分资格。
家长们同样不明晰的还有一些家长因素加分考生的条件是否合格。
比如,在加分政策中,有一条为“为我市引资到位100万美元以上的侨眷子女在重点高中统招生和配额生录取时加2.5分,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统招生录取时加5分”。
实际上在6月23日公布的加分名单中,因“招商引资”加分的考生存在因为姑姑、姨妈、伯父、舅舅、爷爷的“引资到位”而进入了这个加分名单。
有家长质疑,“子女”对应的应该是“父母”,不能是因“七大姑八大姨”的招商引资而获得加分。
教育部门与家长7次沟通
7月16日下午,出现了戏剧性一幕——
哈尔滨市政府接连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就目前社会关注的中考加分问题回应社会各界质疑。
原定发布会下午一点召开,不到规定时间就有家长来到新闻发布会场外,“原来通知我们今天下午四点举行家长会,但现在又在家长会之前要给记者开发布会,就是要让家长承认在记者会上发布的既定事实。”一位家长情绪激动地对记者说。
随着会议召开时间临近,家长要求进场旁听的声音越来越大。随后,新闻发布厅的门被强行打开。在阻拦无效的情况下,13时17分家长进入会场。两分钟后,工作人员撤下了已经摆在新闻发布台上的参会人员名签,并告知会议取消。13时25分,四名家长走上主席台,其中一位家长拿起麦克要求和现场的记者说话。只说了一句之后,现场音响被关闭。
13时30分,陆续有记者离场,家长逐渐退场。
15时许,记者接到通知,发布会在另外一个会场重新举行。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被工作人员带领从不同的通道离开。随后,家长QQ群不断地对当天发布会内容进行质疑。
16日下午开始,有部分代表进入哈尔滨市教育宾馆和教育部门的领导进行对话。众多家长一边在宾馆外等候,一边在群里通报着现场情况。
直到第二天,没有任何关于代表、对话的明确消息。
7月16日哈尔滨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宣布,教育部门前后和家长进行了7次沟通,但显然,沟通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7月17日,中考艺术比赛加分考生的资料在哈尔滨市第六中学进行重新复核。
据哈尔滨市教育局副局长牛佳斌介绍,此前,哈尔滨市各个区的中考招生部门通过各个学校征召了36名家长到复核现场进行监督。17日当天到场的只有11人,在现场,有家长要求招生部门提供此前艺术比赛的获奖学生名单。工作人员表示,此前名单都已经在媒体上公开过,今天若要再提供“需要先向领导请示一下”。9名家长听闻回应起身离开,拒绝监督。最终,有两名家长在场监督了由文化局出面邀请的专家对美术、音乐两个组别的加分考生的资料审核。
但由家长提供的版本是:13名家长被邀请去审核参赛作品,家长们并不是专家没有辨别能力,却被要求如果没有问题就签字,签字后就等于认可了全部艺术加分考生的合格。13位家长因此拒绝签字,全部离开……
18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新的考生成绩位次表。有家长通过对比发现,新的位次表和此前公布的位次表相比,少了469人,这些考生去哪儿了?他们的消失和此前一天的体育测试、艺术审核是否有关系?这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疑问。
教育局拿出复测复核结果
7月20日晚间,本报记者收到了来自哈尔滨市教育局关于2014年哈尔滨市中招艺体类加分考生复测、复核结果的通报。
通报说,应参加7月17日体育类复测的考生有310人,实际参加243人。在未参加的67人中,自动退出的56人,因故申请延迟复测的4人,放弃复测的7人。自动退出的56名考生中,有29人在被举报范围内。
对于实际参加体育类复测的243名考生,经复测现场身份与原参赛身份比对,尚未发现身份造假。
实际参加复测的体育类考生中,有240人达到或接近原参赛成绩所应具备的技能水平,有3人与原参赛成绩所应具备的技能水平差距较大,取消其政策性加分;对于艺术类加分考生,经复核,1人未能达到合格标准,取消其政策性加分;对于自动退出的考生和放弃参加复测的考生,取消其政策性加分。对于取消政策性加分的考生,是否在报名或参赛等环节中存在问题,市有关部门追踪调查后公开结果。对于因故申请延迟复测的4名考生,经调查理由真实,将暂缓录取并追踪复测。
通报中还说,对该市中招政策性加分被举报的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核实,不论涉及到任何部门和个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显然,此事尚未尘埃落定。
加分风波发展至此,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是在第一时间回应解决家长和舆论的质疑,是不是就没有后来这些让各方都费力的复测等麻烦了呢?
在哈尔滨中考加分事件中,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单国俊曾向媒体表示:“对于今年中考招生工作,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必须反思。”
(本报哈尔滨7月20日电)更多精彩见中工博客:http://blog.workerc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