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走路的钱包”  中国“土豪”真的富有吗?

(2014-02-11 11:07:47)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4年02月11日 04版)

本报记者 于宛尼

法国巴黎春天百货里,似乎每一个收款台前都有中国人排队等待刷卡结账;紧邻春天百货的老佛爷商场里,汉语广播不时回响在商场里,随处可见会讲中文的销售员。在每个品牌专柜,都有接近一半的销售员会讲汉语。意大利米兰打折村中,PRADA店里针对中国富人强大的购买力特别指出,每款包限购4个,这家店里80%的营业额由中国消费者贡献……

春节长假,记者走在欧洲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不少中国同胞提着大包小裹开心购物的场面。当同胞们带着各种名牌战利品离开商场,那些外国人除了对中国游客消费能力惊呼外,却也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人真的富有吗?

如今,在伦敦牛津街、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中国游客已随处可见。这一趋势预计还会维持下去。里昂证券公司在近日公布的一份长达287页的报告中说,据该公司预计,中国出境游客数量到2020年时将实现翻番,达2亿人次。

同时,胡润百富榜针对国内旅行社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金额正在逐年升高。每次出国旅游的个人花费平均在5000美元以上的占43%,个人花费平均在1万美元以上的有11%(按照人均花费1万美元以上的奢华旅程平均行程9.6天计算,平均一天花费7000元人民币)。

从这些快速增长的数字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富了。然而,中国富人在外国人眼中却总是“土豪”形象。

卡西在意大利小镇上从事红酒生意,2月6日,在听说记者是中国人后,他马上拿出一支翻译名为“张洹”的限量酒推销。记者与其深聊后得知,这款酒全球限量100瓶,他的店里销售出三瓶,两瓶中国人购买,一瓶由一名中东的商人买走。“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水准,我保留意见。”卡西说,“很多中国游客不懂红酒文化,不分品种,大买特买,买回去也不是品味、欣赏,仅是送礼。”

“中国客人买走了各种高价皮包,很多却不知我们品牌是意大利的还是法国的。”2月4日,李迪这样描述对中国富人的印象,她在米兰DUOMO广场附近的迪奥专卖店上班,这里的箱包即便比国内同款售价便宜,平均每只价格也要2万元人民币。在李迪隔壁上班的露露是古驰GUCCI专营店里的销售骨干,“来意大利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常常在店里消费七八万元人民币,包、钱夹、围巾是最常买的,但是衣服、饰品,他们很少消费。”

记者在米兰城外的名品打折村中看到,来自上海旅游团的4名游客,在PRADA店里买走了9只皮包,在GUCCI店里买了3只钱包、8条围巾。然而,他们购买时更关注价格和商品的新旧程度,却不太关注皮料的品质、设计款式等。

MONTE NAPOLIEONE协会会长GUGLIEMO MIANI说:“外籍游客是意大利每天高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日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0%。购买奢侈品的客人中30%是俄罗斯人、28%是中国人,之后还有来自阿拉伯等国家的游客”。

一位在旅行社工作的女孩苏珊娜说,“我们接待的俄罗斯富人进入米兰的目的不仅是购买奢侈品,也为了参观文化类城市,了解意大利制造背后的工业文明。”在苏珊娜接待的中国游客、韩国游客中,大部分人的目的是到城外名品打折店购物。

这些非理性、贪图便宜的冲动购物行为,印证了美国旅游协会主席罗杰·道(Roger Dow)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称,“中国游客是‘会走路的钱包’”,折射的是中国“土豪富人”的攀比心理。

有专家指出,出国旅游的中国人是国家经济增长的缩影,代表着中国较为富裕的群体部分,折射着国家财富水平。然而,当中国游客去法国、意大利的主要目的从购物转变为参观景点、游玩放松;购买名牌商品不只是为了品牌logo带来的荣耀,转为更注重品牌历史、品牌品质与个人气质的融合;日益积累的财富不只是消费,更注重再投资,创造就业机会、税收;那么,中国“土豪”也就不再土了。

更多精彩见中工博客:http://blog.workercn.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