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2013年12月29日 03版)
□本报记者
孙喜保我国剖腹产率高达46.2%,有的地方甚至超过60%,居世界首位。一旦经过剖腹产后,在生产二胎时,为了保证孕妇的健康和安全,基本上还会选择再次剖腹产。
全国单独二胎政策即将在各个省市陆续实施,在一些妇产科专家看来,这可能会增加中国产妇的剖腹产率。
12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表示,各地将从实际出发,提出启动实施的具体时间,并由省级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作出专门规定的方式,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也于当日表示,目前各地正在为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积极努力,预计部分省份明年第一季度可以实施。
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符合要求的妇女有条件生育二胎。但一些妇产科方面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国内孕妇生产时,剖腹产率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在放开二胎后,有可能会加剧这种情况。
剖腹产率高达46.2%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一个国家的剖腹产率应该控制在15%以下。
我国孕妇剖腹产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已经遭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和医疗界的批评。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剖腹产率高达46.2%,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60%,居世界首位。
美国妇产科学院院士、美籍华人、70岁的妇产科专家范渊达为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出生新生儿1700万左右,46.2%是剖腹产出生,这个比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警戒指标的3倍。如此惊人的剖腹产率,增加了孕妇不必要的伤害和医疗资源的大量耗损。
剖腹产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后果则是给产妇带来了更多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更高的死亡率。
范渊达表示,一旦经过剖腹产后,在生产二胎时,为了保证孕妇的健康和安全,基本上还会选择再次剖腹产,这种伤害风险将增大。
医院逐利钟爱剖腹产至于为何会产生如此高的剖腹产率,在经过调查后,范渊达认为原因很多,但保险制度的欠缺是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中国生育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到大部分的生育妇女及接产的医疗单位,目前所支付的产科开支过低,医院、医务人员稍有不慎,就被视为违规,而被扣罚。因此为经济压力,生存压力,就造成一些医院起了敛财的念头,从而导致一系列医疗行业的畸形发展,如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医患间的信任缺失及看病贵的普偏现象。加上剖腹产的支付费用高于自然分娩的几倍以上,自然分娩陪产时间长,风险大,但费用最低,导致医疗单位和从医的个人倾向于简单、快捷的剖腹产分娩,引发剖腹产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增加。
除此之外,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产科医生告诉记者,孕妇本身的情况也导致了目前国内的剖腹产率居高不下。比如孕妇整体年龄偏大,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据了解,在这些大城市,很多产妇都属大龄产妇,本身就很难顺产。再加上她们孕期的保健没有得到更好的保证,平时活动量较少,导致胎儿过度增长,很难达到顺产的条件。根据我国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达7%~10%,这些情况一般必须通过剖腹产手术。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一些孕妇本身对于顺产的疼痛怀有恐惧感,最终都请求医生选择更加简单、直接的剖腹产。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我国剖腹产率居高不下的局面。随着国内单独二胎政策的逐步实施,如何避免更多的剖腹产发生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体制机制和培训教育都需给力据了解,自2011年开始,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以及一些主张自然分娩人士的努力下,我国的剖腹产率已经有了下降的势头。在单独二胎政策放开的背景下,如何让我国的剖腹产率进一步下降,考验着政府、医院和产妇。
有业内人士建议,除在体制、机制、规章方面鼓励医院和医生降低剖腹产率,还要在医生、护士、助产师帮助孕妇自然分娩的培训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他们自身的助产水平。比如:采取陪伴分娩办法,让有经验的助产师讲解分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问题,通过录像、光盘、讲解让患者了解可能遇到的情况;推行无痛分娩;加强产前、产时的监护,把异常的情况处理在分娩期之前,减少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剖腹产率等。
同时对准备生二胎的准孕妇还要给予特殊的教育,要让她们充分知道:比如,剖腹产后再生育,需在至少两年后再孕,因为剖腹产后子腹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过早的怀孕,容易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通过这样的教育,减少手术对她们的伤害。
范渊达表示,中国卫计委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协助下,已经启动了“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项目。以培训更多妇产科医生获得帮助产妇自然分娩的理念和技术,项目希望帮助我国在近期内将剖腹产比率下降到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