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力战雾霾 计划五年夺回蓝天
(2013-10-31 14:18:41)
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10月31日 01版)本报记者 毛浓曦
开始,一坏一好两则消息传来,更是引起人们谈论的兴趣。
坏消息是可以直接“观看”的: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已连续一个多星期笼罩在令人厌恶的雾霾之中,天色铅灰,数百米外的高楼若隐若现,居民小区和街道上
很难见到休闲、锻炼的人。匆匆走过的行人、坚守岗位执勤的交警,大多戴着口罩。天气情况显示,27日西安空气质量重度污染,28日、29日更是严重污染,29
日该市空气质量指数为323,PM2.5浓度最大至447微克/立方米(长安区)。西安交大一附院则称,最近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了大约三成。
好消息是,28日,陕西省政府决定全力战雾霾,省长娄勤俭主持召开常务会,研究“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计划,准备用5年时间夺回蓝天;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则
于同日决定,组织三路执法检查组分赴关中、陕北7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好消息也同样“看”得到:西安市27日启动空气质量应急保障措施后,保
洁员全员出动,执法人员严查工地扬尘、煤炭交易市场等,城市的街道上,到处都在频繁洒水。
据了解,目前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城市群,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0月以来,西安仅收获5个蓝天。这让市民很是不安——采暖季节尚未到
来,污染已经如此严重,很难指望今冬比去冬好过。省长娄勤俭就坦言:“今冬供暖季将来临,形势会很严峻。”
去年冬季,挥之不去的雾霾天气缠绕了西安以及周边城市差不多一个整冬,但那时很多人还愿意视之为特殊现象,总以为冬天过去就好了。实际上,当时政府也
曾下大力迎击日渐严重的空气污染,但在新生事物雾霾面前,不免决心大、办法少。而事后的空气情况也很难说明当时的治标措施有多大效果。去冬过后,从春
到秋,雾霾天气并不鲜见,这是往年所没有的。
为空气而烦恼的人们,当然对陕西的这项计划寄予希望。
这项被称为“省委、省政府保护群众身体健康的最大民生工程”的《计划》提出,要用5年时间使全省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关中城市群空气
质量明显好转。具体目标包括:到2017年,关中城市PM10年均浓度下降15%以上、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下降10%以上、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零增长,西安市PM2.5年均浓
度下降10%以上。
为确保这一“看似保守、实则很难”的目标实现,陕西除了必不可少的多种治标措施外,决定在治标措施上推出中、长期手段。其中,中期手段是重点,包括:
2014年年底前,西安、咸阳、渭南市拆除建成区内所有每小时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拆除建成区内所有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017年
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燃煤机组、燃煤锅炉、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的脱硝、除尘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还有淘汰黄标车、全面更换新油品、鼓励绿色出行、推
广清洁能源,等等。长期手段则包括: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化带,建设生态保护园区,等等。
不过,有观察人士提醒,这将是一场利益的大调整,大到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重点行业的淘汰、搬迁,小到每个小区的用热计量方式、每个车
子的用油、每个家庭的吸油烟机等,都需要平衡、付出,无论是对政府的管理,还是市民的承受与配合,都是不小的考验。
娄勤俭省长说,关键是干起来,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铁面执法,严打环境违法;要定期将治理结果如实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