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无限扩张下的“地铁之困”
(2013-09-14 15:31:31)
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09月14日 02版)本报记者
陈俊宇
来北京的人都会被高峰时期北京地铁的景象所惊骇。据北京交通管理局说,今年3月8日一天共运送乘客1027万名。
在记者采访中,大多数人对地铁出行的未来并不乐观,因为生活在郊区、工作在市区,这种断裂的分布让早晚高峰的人流集聚,地铁拥挤不堪就成为必然。
美国3E交通系统程式交通咨询专家徐康明告诉记者:“从长远来看,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应该紧密配合,北京必须通过产业、公共服务等优化布局,进一步发展城市外围经济,才能改变市民出行结构,有效引导客流,为市区交通减压。”
“就业、读书、医院等的大多服务设施在中心城区,而囿于房租等生活压力,大多人都在向外拓展,比如通州、回龙观、立水桥、天通苑,这是规模庞大的人群”,徐康明分析:“当二者分离时就形成了‘向心交通’的特点,地铁线路只要是穿越市中心如1号线、5号线和4号线,线路运营就会人满为患。”
观察人士指出,如果“向心交通”这一局面不破解,北京交通拥堵依旧难缓。北京“摊大饼”式无限扩张的后果是,工作区商圈集中在三环内,而数量众多的上班族居住在五六环,二者的断裂之态就使得一到早晚高峰期人流就集中涌向市区,过多的地铁线路在三环以内汇集再换乘转换,这无疑也大大加重轨道线网的负担,交通压力的增大,交通拥堵随之出现。
“只管盖房子、卖房子,忽略配套服务这种简单的城市发展思维必须破除,没有就业、没有医疗、没有公共生活服务圈,所谓的城镇化就是一场造‘睡城’‘死城’的运动。目前地铁的高峰拥堵,正是城市规划断裂加深的一个体现。”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毓才认为,目前北京地铁运营的现实问题是:规划和设计赶不上北京城市和人口发展。
徐康明建议,“地铁规划和城市布局需要科学配合,地铁修建计划一定要与北京发展经适房、保障房、廉租房规划和建设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并把这作为今后地铁建设工作的重点。”
链接地址: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3_09/14/GR0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