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报记者目击岷县大搜救:双手刨出生命的感动

(2013-07-24 13:24:27)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3年07月24日 01版)本报记者 康劲


    
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跑步急行军20多公里,匍匐在废墟上用双手刨开黄土仔细搜寻;深夜,只能蜷缩在阴冷的山坡上,两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这是一位参加岷县灾后救援的军人,在位于震中岷县梅川镇永光村四社参与救援24小时的“生命素描”。

用双手搜寻生命,用坚持呼唤奇迹,这是来自岷县灾区的声音。截至23日晚间,此次地震已造成95人死亡、千余人受伤。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岷县梅川镇永光村四社,在这次地震中损失惨重。这个只有11户居民的自然村,家家都是重灾户,其中有5户人家的12位村民被滑坡的山体掩埋。

7月23日7时,记者沿着救援部队曾经走过的泥泞山路,蜿蜒前行了20多公里,来到永光村四社。沿路所见的村民房舍,大多已是一片瓦砾。永光村村支书郭永壁告诉记者:“全村412户人家的房子,几乎全倒了,没倒的也成了危房。”

永光村位于大山深处,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使得道路严重损毁。22日中午,在震后4个多小时,武警甘南州支队的第一批救援人员步行进入现场。随后,兰州军区红军师铁锤子团的80多位官兵也赶来了。

记者赶到永光村的时候,12位被掩埋的村民已经找到了11位,其中10人不幸遇难。搜寻唯一的失踪者,成为现场300多名武警和解放军战士的共同心愿。

地震发生后,从山顶滚下的泥石流将原来的房屋推移出30多米。现场的官兵们形容,搜寻失踪者仿佛就是用双手在“挖山”——把泥石流翻个底朝天。

一位中校指挥员说:“不论是生是死,就是找遍每一寸土地,也要把失踪者找到。”

临近中午,永光村最后一位遇难者的遗体,在现场官兵的努力下被刨出。一位武警战士摘下自己的头盔,盖在逝者布满泥土的脸上。

一位徒步30多公里赶到永光村的民兵,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永光村一处塌陷地点,救援人员用双手一点点地刨,露出了这样一幕:在距离大门口约2米的地方,一家四口紧紧拥抱在一起,男子的手臂大张,环抱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如果没有满脸的泥土,他们就像睡着了……

记者了解到,很多村民并不是一味等待救援,他们早就开始了自发的搜寻。距离永光村不远的永星村也是重灾村,全村23人遇难,100余人受伤。村民谭建国、包广东、范晓辉等人,在22日当天就先后从废墟里救出了13名村民,用担架从山上将4名重伤员抬下山。39岁的谭建国,一个人先后背着3名轻伤员到急救车转运点。

地震发生后,谭建国的母亲被砸伤,他将母亲从废墟中刨出来后,立即前往妹妹家,这一次他没有刨出生命的奇迹,只能抱着妹妹的遗体失声痛哭。擦掉眼泪,他继续参与救援工作。

在岷县的17个乡镇,3000多名救援人员和当地村民在山大沟深的村落里,在倒塌的房屋废墟上,在泥石流疯狂而下的灾害现场,用双手刨出生命的感动!

晚上8时,晚霞覆盖岷县大地。记者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救援,部分重灾村镇的搜救工作已经结束,将全面转入灾后安置。(本报甘肃岷县7月23日电)

 

本报记者目击岷县大搜救:双手刨出生命的感动


 
图:7月23日,张建伟守在79岁的奶奶陈圆年病床前。陈圆年的家在岷县梅川镇的山沟里,地震发生后,家中的房屋全部倒塌。记者了解到,甘肃省财政厅紧急下拨500万元医疗专款,对灾后伤员全部实施免费治疗。这让张建伟和家人的心里踏实了许多。本报记者 康劲 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