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用工者各有所求 劳动力市场遭遇“嫁娶两难”
(2013-02-27 11:41:07)
标签:
杂谈 |
《工人日报》(2013年02月27日 01版)本报记者 张锐 李丰
“
“我想找一家环境相对宽松点的,最好不要是天天坐流水线的那种。”
“请问你们每周搞员工活动吗?晋升空间大吗?”
2月21日,在2013年“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贵州省毕节市招聘分会场,一位90后求职者接连向招聘企业抛出“三问”,之后觉得答案“不太理想”,便转身离开了。
对此,厦门市总工会五一职介所所长叶菁表示,当前,我国劳动力结构已经发生转变,80后、90后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比以往有所提高,也逐渐有了职业规划的意识,因此在找工作时除了工资要求外,对企业人文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
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毕节招聘活动当天有1.6万余名求职者,其中约50%是新生代农民工。记者采访发现,与父辈不同,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从事苦、累、脏的工作,而有了更高的求职要求。
在招聘现场,记者遇到了90后林静。她找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工资可以不太高,但工作环境一定要好,有正常休假制度。另外,工作地点最好离城区近,生活设施要配套,公司周围最好有商场、网吧等场所。
20岁的王雄从一家公司的展台前走过,看到喷漆工、钣金工的岗位后,自言自语:“喷漆有毒的,干久了会伤身体。”随后,他走向下一个展台。
新生代求职者就业观念和需求的转变,倒逼企业不得不改善用工环境。
很多企业打出了“温情牌”:春节返乡帮助买票并报销路费;春节放假期间员工享受带薪假期;公司设有台球室、KTV、网吧;过生日有生日蛋糕……
浙江万控集团招聘负责人表示,在公司工作满10年的员工将按级别奖励1万元~15万元,今年企业还将投入1000万元用于职工培训。
在劳动力市场的双向选择中,用工方对新生代求职者同样有诸多诉求,如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就业稳定性。
“很多年轻求职者一开口就提‘要什么样的条件’,这当然应该,但也要多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不少企业感慨:招到合适的员工简直比找对象还难!
对此,全总保障部工作人员认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状况并没有改变,所谓“用工荒”仍然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即结构性失业,这也是造成劳动力市场“嫁娶两难”的主要原因。
结构设计、电路设计、设备维护……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挂出了不少岗位信息。然而,一上午只收到12份登记表,其中大多是应聘搬运工、清洁工等岗位。负责招聘的李经理表示,真正有技术的人才太少。
南京长安汽车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受到众多求职者的青睐。但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陈娟发现,许多年轻求职者更愿意选择“坐办公室”,可管理岗位毕竟有限,真正缺工的还是一线生产岗位。因此,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比大学毕业生更受企业欢迎。
贵州省总工会法律保障部负责人认为,80后、90后新生代求职者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其求职意愿的变化对企业用工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劳动者素质也有了更高的标准。需要在供求双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