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兵
摄影报道

图1、电话里,不仅是谈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年轻人挂念着父母,想着家里的手抓饭、鲜奶和馕;中年人则挂记着孩子、老人,还有自己的牛羊……

图2、听着亲人的声音,笑口大开。

图3、等待着家里回电话,心情总是如此急迫。

图4、等了半天,实在等不及了,打手机吧。

图5、马上就要轮到自己打电话了,先打个草稿,别忘了要紧的事。

图6、夜幕降临 , “
话吧 ” 依然有不少人在打电话。
图7、有人欢喜有人愁。

图8、离开“话吧”,思乡之情留在心间。
在广东省东莞市的工业区里,电话亭随处可见。这些电话亭或位于工厂旁的杂货店外,或位于商铺内,甚至是厂房的屋檐下。
这些电话亭,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话吧”。经营者考虑得很周全,透明玻璃隔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空间,还提供一个塑料凳子。打电话的人,便可以在这个独立的小空间里安心话家常而不觉劳累,不必顾忌。
外来务工者,是这些“话吧”的主要顾客。他们离开故乡,来到东莞,埋头在生产线上劳动。下班了,打个电话回家,与老人聊聊,与孩子唠唠。
身处两地的恋人,是“话吧”的忠实顾客,每天都会准时到来。少的半个小时,长的几个小时,话筒贴在耳朵处,已经发烫了,仍没有结束的意思。
位于乌沙社区一个工业区的电话亭,常常迎来新疆的顾客。他们来自新疆阿合奇县,通过县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在此打工。每天的上班时间,电话亭门可罗雀;下班了,打工者们匆匆吃完饭就直奔电话亭,开始相思之旅。
来自阿合奇县的打工者,要等完成24个月的劳务输出期限后,才能回到新疆。他们从新疆来的路费、返程的路费,全部由阿合奇县政府出资。24个月内,他们拨回新疆的电话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个数字,蕴含着身处两地的亲人们之间的浓烈情感。小伙子、小姑娘,总是挂念着父母,想着可口的手抓饭、鲜奶和馕;中年人,则挂记着孩子、老人,还有自己的牛羊,那是自己梦中都在好好照料的对象。
电话,连接着两地的亲人,互诉衷肠,互道保重。回家的日子,愈来愈近……
链接地址: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2_10/29/GR0301.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