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位置远图书旧   社区图书馆成“鸡肋”

(2012-09-17 09:54:01)
标签:

杂谈

    本报记者 赵昂

    “街道社区图书馆?没听说过这个,你问问别人。”在北京市朝阳区南部的一个街道社区,记者连续问了十几位附近居民,均得到类似的答复。据记者近日的走访调查,发现部分社区图书馆,存在位置偏僻、设施简陋、图书老旧等诸多困境,使得百姓难以上门读书。

    难找的图书馆

    不光社区居民找不到社区图书馆,记者也找不到。尽管事先已经打电话预约并问好地址,也上网查过具体地理位置,并且随身使用手机地图上网定位,但记者从早上9点一直找到中午11点半,才在一片红色和灰色的楼群中,找到了这家小小的社区图书馆,此时已经汗流浃背,两条腿也走麻了。

    记者一路上先后询问了报刊亭、公交站、环卫所甚至是邮局的工作人员,但均不知道这家图书馆在哪里,绝大部分人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工作或生活的街道,尚有一家社区图书馆。

    原来,这家社区图书馆恰好坐落在两个街道的交界处,也是整个住宅区的最深处。两个街道的楼房采用不同的编号方式,稍不留神就会“过境”,按照另一套楼号系统去寻找,反而越走越远。

    最终,还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社区居民为记者指点了迷津,“你如果想找到这个楼,首先要明白,每位数的楼号都代表什么,比如第一位数是1的楼在哪个区域,第一位数是2的楼在哪个区域,如果不是常年住在这里的居民,根本搞不清楚在哪儿。”

    事实上,记者在寻找过程中,多次与这家图书馆擦肩而过,因为图书馆所在二层白色小楼被社区的不同部门共同使用,挂着老年活动站、市民学校等大大小小十来个牌子,但唯独没挂图书馆的牌子,导致居民百寻不到,不大的图书馆里面更是有些冷清。在距离图书馆大约几十米的路口处,也看不到任何指路标志。

    离社区图书馆不远处,其实有一个街道设立的标志牌,上面标明了街道办事处、街道城管、社保所等单位的具体电话,甚至连夜间值班电话都有,却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电话。

    而在这个拥有十几万居民的街道,社区图书馆离最远的居民点竟有4公里远,坐最快的公交车需要六站地,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

    居民需要图书馆

    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的李杨在买房时,特别看好开发商在小区会所设计时,规划了一个图书室。但是,真等到小区全面落成以后,小区会所却被分割出租,原先售房广告上的图书室也不知所终了。

    “其实,家里并不缺书,但是当初希望小区有个图书室,是因为这样可以熏陶一下孩子的文化修养,放学了有个去处,除了看书还能写写作业,不至于只知道回家玩电脑。”李杨说。

    李杨曾经咨询过附近街道和其他社区的图书室,但要么离自己太远,要么设施太差。“就一些杂志和几张桌椅,书很少,而且很多内容都是特别旧的,还不如孩子小学里的图书馆好。区里的图书馆设施比较好,也免费,但是,区图书馆离我家却有十几公里远。”

    即便孩子上学时能使用学校的图书馆,但校图书馆仅在中午时间对学生开放,放学静校后学生无法使用。而记者也咨询了附近社区图书馆的营业时间,通常为周一到周五的早上9点到晚上6点,节假日并不对外开放,这点让不少社区居民不太满意,“我们上班他们上班,我们下班他们也下班了,谁会在上班和上学时间去逛图书馆呢?”一位社区居民如是说。记者曾在东城区的一家社区图书馆附近“蹲守”了一下午,发现在寥寥无几的读者中,几乎全部为退休在家的老年人。

    对此,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了无奈,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通常是社区工作人员兼职,是正常上下班,人手不足,难以在节假日维持图书馆运转。

    为了让孩子放学后有个“不至于玩电脑”的去处,李杨只好花钱,给孩子在附近的民办辅导中心报了一个班,这样孩子放学后可以在那里写写作业,直到李杨下班后接走他。

    社区图书馆要跟上时代

    “也不能怪我们不知道社区里还有图书馆,街道社区的图书馆从来没举办过什么活动让我们知道啊。”在朝阳区居住的孙女士对记者说。而不少居民则表示,如果社区图书馆的设施能够跟上,面积能够扩大,阅览条件相对改善,并且离家近一点,位置“显眼一点”,他们还是很愿意前来读书,“毕竟现在买书和杂志太贵了,看电脑时间长了眼睛又疼。”

    在位于东三环南路的一家新华书店,记者发现里面有不少人席地而坐在免费看书。当被问及为何不愿到仅隔数百米远的社区图书馆看书时,这些读者坦言,要么不知道这里居然还有社区图书馆,要么是找不到图书馆的位置,还有人觉得社区图书馆的设施和书籍太少太陈旧,阅览环境不尽如人意,“书店里都是新书,而且不轰人,除了没椅子,灯光有点暗,没什么不好的。”

    而许多社区图书馆难以提供电子阅读等新服务,也令不少年轻读者对其望而却步。“我去过一家社区图书馆,就在老城区的一个小胡同里面,阅览环境特别不好,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了。想看的书看不到,全是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没有吸引力,上网也不方便,附近更没有其他休闲设施。现在都是手机无线上网的时代了,社区图书馆里的东西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书店里的一名年轻读者对记者说。

    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街道和社区的图书馆虽然名义上已经是区图书馆的分馆,区图书馆也经常会为这些分馆配送书籍,提供技术支持,有的还可以实现与区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但社区图书馆在场所、资金、阅览环境和硬件设施上仍然面临诸多困境,相关部门应当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创新社区图书馆的开办和管理模式,改善阅览环境,与附近教育机构及其他单位的图书馆形成联动,使社区图书馆能够真正对上不同社区居民的“口味”。“光提供书还不够,要让市民能够享受看书,这样才能吸引市民读书。”

 

链接地址:http://media.workercn.cn/sites/media/grrb/2012_09/17/GR07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