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议亊点评 |
陈半仙对孙半仙说,老孙啊,我们悟道悟来悟去明堂不大吧?
孙半仙:有明堂的,明堂不会小的,人重悟道,不管悟到没悟到自己的心已联上中国的道文化,这会强化我们的道意识的,道意识在主导人类社会,主导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近道会利上自己的。
陈半仙:我常存道心,与不存道心的时候差别不大,咱们老百姓,你我他的生活差不多,人前年和去年和今年的光景差不多。
孙半仙:细想起来有差别,比如人的体征,人的相貌,人的心理,他人对之的态度会不一样的。
陈半仙:照这么说是有些
孙半仙:悟道是近道,道在化人,道在道人,道只有让人言行对,不会让人言行错的。
陈半仙:道无误
孙半仙:《道德经》是经书,经书是要人研究才能弄明白的。古代大学问家有理不尽量明说添点迷以示学识高深才使后人难解。《道德经》上的语言是玄语言,它可以这么理解也可那么理解。《道德经》上的语言是大语言,它象气功上的天人合一一样,天人合一至今无明解,它被人当做不可外传的高妙,气功师常借此表明自己的境界。
孙半仙:人闲着,正经事没有多少可做,上网玩的,话重来重去的又不好,看重迷样的《道德经》,就是猜迷也是自得其乐吧。
人生意义本来无多,混日子尤可,敬重先贤,上吧接收先贤的智慧也不是一件坏事。
迷一样的《道德经》多好,各人可有各人的见解,彼此有启发有比较是可增智的。
孙半仙:道无处不在
陈半仙:道在你我之间运行着
孙半仙:道在我们这里怎么运行的呢?
陈半仙:我们现在谈论道不是随便讲的,是有谱的要求的。
孙半仙:谈论不可离谱
陈半仙:习惯如此
孙半仙:习惯了变成谱
陈半仙:只有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讲话习惯才会被众人重视变成谱
孙半仙:谱是习惯了的重复
陈半仙:我们人就是一天天重复着活的
孙半仙:重复中有多的秩序
陈半仙:社会少不了秩序
孙半仙:人是那么地多,少了秩序会乱。
陈半仙:道能治乱
孙半仙:中国人好道,图的是人多而不乱。
陈半仙:中国人怕乱,人人讨厌乱。
孙半仙:从而喜欢道
陈半仙:从而喜欢读《道德经》
孙半仙:中国的文化可算丰富多彩
陈半仙:读《道德经》可安定人的心神
孙半仙:我习惯看读者多的书
陈半仙:人在随大流
孙半仙:众人认可的一般不会错
陈半仙:大众文化程度高
孙半仙:老百姓口头语多
陈半仙:人社会地位越低越是话多
孙半仙:皇帝明显的标志是金口玉言
陈半仙:地位高的人话不能乱讲,人受看重,话语值钱,说的不好人们也往往记到心里头。
孙半仙:人社会地位越高守道成度越大
陈半仙:得道的程度越高吗?
孙半仙:想来是这样
陈半仙:老百姓的道小,做官发财的道大。
孙半仙:心顾的面大
陈半仙:少了为自己
孙半仙:这类人为己效果不错
陈半仙:是钱帮的
孙半仙:好的社会象老子道德经第63章说的那样:“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话讲的是不美不丑的适中。事物如不适中就有了高低多少大小,人们对高低多少大小有了看不得有了轻视有了争竞有了怨恨,这些是生乱的,社会不好主要原因是乱。
好的社会是适中的社会是中道的社会是中庸的社会,好的社会是个项不突出的社会,好的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适中的社会是最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
好的社会是不公不私不集权不民主的社会,好的社会是又公又私又集权又民主的社会,这社会就是事物矛盾的双方都尽量少显尽量不显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公私集权民主四个方面的优点可最大程度上兼有。
陈半仙:好的社会正如老子所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孙半仙:这里的国历史简单,没有什么风云人物。
陈半仙:人们安居乐业程度是高的
孙半仙:人们习惯于人际温暖,怕出头,怕受孤苦。
陈半仙:人人都好趋乐避苦
孙半仙:想建功立业的人还有一些,这类人为多得鲜花掌声不惧人生风风雨雨。
陈半仙:人家也习惯了这般地生活
孙半仙:这类人清闲下来说不定会骨头着痒,还想奔波劳碌。
陈半仙:社会要正常发展,还得看重勤快的人,有事业心的人,利会把够,让人们往里挤,这才有劲到。
孙半仙: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守传统,重承继,人们会安分许多。
陈半仙:英国人就有这么个特点
孙半仙: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国家合《道德经》中的理念程度高?
陈半仙:北欧吧,那里的人清闲自在的程度还可以。
孙半仙:无为无不为就象新车那样少响声,有为象旧车那样多响声,无为无不为顺当的多,有为顺当的少。人做事顺不顺当分别在于无错误和有错误,任何个无为无不为顶大是无错误。
【悟道】
大自然静动有规并周而复始,道法自然,自然有序不乱,序是一种静。
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是静的动,无为无不为是动的静。
心静是一种放下我执顺应天地社会的安排,心静可得天地社会的亲和和护佑。
心静可增顺序,让众人周全事务的心理更好的发挥作用。
老子的清静无为中的清静是相对而言的,静是似静非静的,刚出生的婴儿、白痴、老年痴呆症患者、植物人他们无什意识,大脑多半时候是静的,这静中没出什么益处的。
老子的清静是安静,是动中的静,是有意识的静,是意识有序不乱的静。
人无为方好致静,无为有多样的无为,人处于什么生存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无为,官有官的无为,民有民的无为。
道法自然,人修道就是顺应自然,大自然中的万物多而不乱,它们是受秩序的存在,这存在是动中见静的,是顺秩序而动的,物自我不乱为的,是静的。
无为才能心静,心静才能渐渐得天地人同为一体之妙,心静便于恢复人类进化的潜在能力,心静能更好的顺应自然规律,使自我生命有序化。
孙半仙:老子《道德经》中讲“复归于无极”,“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些话表明老子的道就是无生有时的一物“无极”而后产生阴阳,无极是道的本体,阴阳是道的演化。在《道德经》中老子是站在阴面立场上阐述人理想的人生的,老子《道德经》里的德是借事物阳面成就事物阴面的。
陈半仙:道是分层次的,《道德经》中就有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的分别。
孙半仙:着为人应该注重人之道,人之道中还有许多的条目,这条目常被称为某某道某某道,如做人之道,中庸之道,养身之道,商道,兵道,孝道等等。
陈半仙:人的道是正确的做人方法,它包括社会规则,人与人交往的规矩,人的言行通行的谱。
孙半仙:总的来说要人言行正确,说应该说的,做应该做的。
陈半仙:人得守人的道,人的道甚至渗透到人的每一言行之中,人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怎么睡觉,如何出行,如何工作等等都有道管着。
孙半仙:社会现状都是在道的作用下产生的,道主要起到尽量让事物无过无不及的运动发展,各人的言行都从矩适宜。
陈半仙:道是治乱的,道让天地万物变得有秩序,道让天地万物有秩序的运动发展,道在人间也是如此。
孙半仙: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道,离不开种种层次的道,离不开大小等级的道,道在控制着社会,控制着每一个人,什么合理,什么时宜,什么适宜都是道的作为,都有道的惯性力量伴随着。
【悟道】
“复归于朴”见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这三个复归的意思是相关联着的。
老子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有复归于自然的意思,根本指向是复归于太极复归于无极享万物本初之妙,与天地之初共一性共生性。
【清静无为】
老子的清静无为是静的动着动的静着是无为的有为有为的无为
老子的无为清静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意识一片空白而是无为的有为有为的无为静的动 动的静
老子的无为是有为中不见作为的无为,老子的无为是无为中的有为,老子的清静是静中的动,老子的清静是动中的静。
清静为天下正的静是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是畅行无碍的静,是天下太平无有混乱动乱。
老子的清静是安静,是动中的静,是有意识的静,是意识有序不乱的静。
孙半仙:无为是无为中有为,无为是有为中的无为。无为是不说多余的话不作多余的事,无为是自然而然的为,无为是为而不见为,无为是不显山露水的意思,无为是畅行得不分彼此。
陈半仙:无为产生无不为
孙半仙:无为是顺畅无碍,人做事顺畅是无为,人做事不顺畅叫有为。
无为是一顺百顺,有为是一碍百碍。一机械运转正常是无为,如这个机械中的一个部件坏了是有为,它影响了其它部件运作,影响与之相关的其它机械运行,对此人们急啊,忙找人修,人们情形不同往常了,有为的样子就显了。
人平声静气的做事是无为,在做事的人中有人大吵大闹使其它人心神不安是有为。
陈半仙:无为顺
孙半仙:清静为天下正的静是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是畅行无碍的静,是天下太平无有混乱动乱。
大自然静动有规并周而复始,道法自然,自然有序不乱,序是一种静。
乱生病,制乱莫过无为,人无为可心静。
乱致病(自身的身心上的病、家庭的病、社会的病)很不好,人要多得利首先得治乱。
陈半仙:不清静表示有乱
孙半仙:无为之事就象人走路,人走对了路就是无为。人走路有走路的规则,走左边还是走右边,在那里过马路,怎样过马路,讲究也不少,人走对路就不碍众事,人走对路就参与了一城绝大多数的行路人的无为无不为,行路如差了规则就有碍全城人在同一时间的行路效果。无为是无错,人无错的言行最接近老子的无为无不为。
陈半仙:无为无错
孙半仙:无为就是一个顺字,人顺自然秩序,人顺社会秩序,人顺生命秩序,这时自己就会顺心,他人就会中意,人们评价是如数,其样子是平平常常。
陈半仙:平常的象无为的
孙半仙:道家修道的最高境界是无为清静,无为无不为,无不为无为。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清静为天地正,是老子的思想精髓。大自然天生无为无不为,大自然天生的清静,人能效法大自然的样子是修道得道,修道成功人就上天人合一的修为中的最高境界。
【悟道】
老子无为无乱清静的社会理想
无为的样子是清静
清静的样子是无为
无为成就无不为
无不为的样子是无为
无为修为的初级层次是不妄为
人无为就是人遵循大自然规律社会规则办事做事程序
清静象大自然的样子,大自然是无为无不为,人修道在于效法自然,道法自然,人当自然而然
无为的社会人们都自由自在的生活
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建立无为无不为的社会,无为无不为的社会是人人顺从社会合理的安排,这样的社会是有序不乱的社会
无为无不为的社会是人人遵循自身的条件而工作而生活
无为无不为的社会是众人高度相约人人不违约的社会
【无为之家有为之家】
幸福的家庭无为
不幸的家庭有为。开头的这句话是套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清静为天下正”和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联想而成的。俗语“条条大道通罗马”,“真理的路只有一条”。幸福的家庭无为少动少乱,不幸的家庭有为多动多乱。
孙半仙:幸福的家庭是无为的有序的安静的,不幸的家庭是有为的失序不平静的。好的家庭乱少,坏的家庭乱多。
陈半仙:坏的人家热闹
【悟道】
道法自然,人当顺其自然,成为自然而然的人,人的自然化是在与道合一化。
人与道合一人自身的生命信息(灵魂)可保不苦可保久长。
人也是物,人的意识当自然化,让这人的物和近的它物一起参与天地万物畅行。
人有意识有我执常与人事物闹别扭从而产生烦恼和痛苦,做个顺妥人可活得自在些。
自高自大自以为是易和他人产生格格不入,人随和一点,可增人缘,可得关心支持帮助。
【悟道】
“强梁者不得其死”这句话见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强梁者不得其死”在《道德经》四十二章的末后,它是前面的语言的归纳和态度上更进一步的表明。强梁是强者,而强者常称孤寡之人,人们恨强者不得好死,可是恨归恨,物是损中益,益中损的,强梁有强的本领,我将这类人看成可教我的父亲那般。
从“兵强则不胜”这句话中感受老子的无为无不为
兵强,游离常态,而人习惯于常态,非常态的兵强时间维持不长,兵强一时,兵强到不能再强时强就变弱,强变弱了时运就被,别人进攻士气不振容易败的。无为之兵是不强之兵,无为不强的军队在打仗中可向强致胜。做人不能要强,人强的多就弱的的多,细水常流过平常生活人生享受最多。
【道有至大的灵魂】
陈半仙:你说过“道是至初至高至大至美的种子”,这种子今时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呢?
孙半仙:道是种子,人是苗,人受制于种子,种子在局限着人,又尽量丰富着人,完全着人。
陈半仙:道怎么完全着人的呢?
孙半仙:苗对待生它的种子不同,会有不同的报应。
陈半仙:那有福有寿有儿孙有好形人不穷的人是讨道喜欢的人吗?
孙半仙:应该是
陈半仙:你我应该如何讨道喜欢呢?
孙半仙:道的种子有魂,也有好恶心理。人魂中有道魂在,道的魂向人显示的主要是自然规律,道魂中有集聚有强大有一而二
二而一的平衡不平衡又平衡,道有美的动向,道竟能生出宇宙万物和人,道自有人的天份,人可以将道人格化,道是人最老的老祖宗。
陈半仙:你说的有点象基督教中说的圣父
前一篇:《方圆修仙》第三十二章:还是悟道
后一篇:《方圆修仙》第三十四章:不断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