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议亊点评 |
【无为无不为】
陈伴仙:有为是通向无为的必由之路。比如一个领导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先是熟悉情况,然后制定规划,再后分派任务。最后就可以进入无为阶段了。
小D:是的,一语中的,看来阁下是个明白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有为是无为之母。好多人看了道德经,还不会走呢,就想学跳了。
孙半仙:照你这么说人修道首先要熟悉自己的生存环境熟悉自己做事的环境及多做事熟能生巧后才能达到无为状态,那一个修道人已达无为状态?如果他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变了,他无为的量就明显变小了吗?照你这么说人是难以成就无为无不为的,无为无不为中的数和量是比较而出的,是相对而言的。
孙半仙对陈半仙说:你每天学习《道德经》已不仅仅是读读《道德经》,而是专研《道德经》,想必你也上道德经吧等网的。
陈半仙:道德经吧我每天都上
孙半仙:你学习《道德经》专研《道德经》我觉得你是个讲理的人,因为《道德经》是当今世界上讲理最重要的书,人追求明理就易上智慧,人有智慧就易有好的生活,易有爱情,易有关系好的朋友。
陈半仙:差不多吧
孙半仙:人生存的好是聪明多不会是愚的多吧?我对此想过千万遍了,聪明人易多得利,愚的人易少得利。
陈半仙:那是
孙半仙:你喜欢《道德经》是经选择的,是经过思考的,是看重《道德经》的影响大,这见识本身可说明你对《道德经》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陈半仙:是有些吧
孙半仙:人的灵魂主要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好孬决定人灵魂的好孬,《道德经》可保你有好的灵魂体。
陈半仙:想来应该这样
孙半仙:你近《道徳经》人就有《道德经》的文化气息,因《道德经》发行量大,人看的多,你与人心理上的共鸣就多,你会成为大家喜欢的人,你的心理力量因有权威的文化信息连带而变大。
陈半仙:但愿如此
【道德经的基本内容】
道:道法自然,人要顺应自然规律。
德:德,道的社会化,人要遵守社会规则及办事做事程序。
【上善若水和道法自然】
水是高往低处流的,人在人前心态低点易得支持和帮助,人群中有气场,情形和水一样,谦者易受益。
水很自然地流淌着,水更能顺其自然,老子讲水的顺其自然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意思,夏天穿汗衫短裤是顺应自然规律,人如在冬天穿汗衫短裤外出就是不顺应自然规律。
人作为生命得保守生命维护生命强大生命这是生命的自然之性,人为自己无什错,可为自己过了头就成自私,不少的人很自私,自私不是人的先天本性,是人后来渐渐习得的,它易生过,是不自然的东西,是容易受挫的。
老子教人顺其自然和象水那样做人是叫人如何利己如何更利自己,它们比自私的利自己能更利自己。
孙半仙:人的言行能顺其自然叫无为,这无为是不显山露水无有多余,它至达的最终处是刚刚好。人的言行是错的或过头了叫有为,人错的言行不合宇宙中的和谐大化,是不应有的作为,此等作为是显眼的碍事的是为的不是是为得过头是为得不协调不有序,是为得破裂败坏。无为无不为,这无为是通达多的为,那错为过为是有为,这有为中有一种不为不好为的存在,有为是难为。比如在文学中无为无不为的文字是天然去雕饰的文字,文章本天成,天成文字是只能用这字而不能用那字,文章不能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
陈半仙:物美不可渗和什么
孙半仙:从《道德经》中抽出了十句名言,牢记这十句话,你就更象一个中国人。
1、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这句话意思是说相对的,一切东西都是相对的,一个杯子高不高,要看它跟谁相比较,跟一张纸相比它就很高了,跟房子相比它就很矮了。
3、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核心含义就是别折腾,不要整天翻,要学会无为而治。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都非常熟悉《塞翁失马》这个非常充满智慧的故事,祸福相依的这个原理大家都懂。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一点一点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我们作为一个人,你的德行要向地学习,俗话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老天爷不会有私心,不会因为你是个好人我就托着你,也不会因为你是个坏人就给你地震,所以说天地有大德。天是按照道的规律来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有很多种解释,有所自而有所然,因果,道法就是因果的关系,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大家可以慢慢体会,一生当中慢慢琢磨,反正几千年来都没有定论,琢磨它本身就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有十种德行,水对一切东西都是有好处的,但是水从来不居功自傲,凡是往下流的东西都是水去的地方。人不愿意往下走,水愿意往下走,最后脏的乱的东西都给倒了水,没关系,水愿意接纳这一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水的这种德行是非常高的,叫上善若水。
8、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家都知道《笑傲江湖》里面的男女主角,一个叫令狐冲,一个叫任盈盈,这两个名字哪儿来的呢?叫做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也是《道德经》里的原话,所以金庸先生从《道德经》里边给这两个人起了这么好听的名字。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德,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要懂得知足,才能够常年处在富足之中。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把这十句格言能够听懂,能够记在心上,经常以它来影响我们,我们就活得更象一个中国人。
孙半仙:《道德经》上篇讲道下篇讲德,道有道理门道道路的意思,人明白许多个门道许多条道路,然后依道中的道理选择好自己应进的门室应走的道路,这就是道,当人去进对的门室在正确道路上行走着就是德。《道德经》中的道的理有助于人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并在德的理中做好这些事。
陈半仙:《道德经》我看了不止一遍
孙半仙:《道德经》中的内容由于长期反反复复的重复已形成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世界如多由《道德经》中的意识司控,这世界会变得更好。
陈半仙:也许会象你说的
孙半仙:无为是顺其自然的做事,无为是他人觉得事应该这样做,人无为,他人看顺眼,人无为对他人是波澜不起,他的言行是正常的,是平常的,是常见的,是他人好轻车熟路好去回应的,人有这般言行他在社会上受的抗阻小,人可以多作为。
陈半仙:顺中见无为
孙半仙:道法自然,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大自然主导世界无为而治。人好学人,人好赶人,人好求进步,后来者易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世界自然而然的一年更比一年好。拨苗助长无挤于事,强扭(多施肥)的瓜不甜,事物自然而然的正常化发展才是功利上的最佳效果。
陈半仙:道法自然,道是怎么法自然的呢?
孙半仙:道可从自然大化中看出来
陈半仙:自然大化中有什么道的现象?
孙半仙:有序,和谐,顺畅。
陈半仙:自然
孙半仙:老子:“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常容”:这个常是平常、正常、庸常、常态、恒常等词的意思相结合而成的常,这个常是规律规则,最擅长的东西是道是规律是规则。人不但知规律规则还要容于规律规则。
“容乃公”:这样的容是向公的,人是无私心的。“公乃王”公的多就顺应自然规律多顺应社会规则多,人心多合规律规则人就与规律规则同在,人与规律规则同在的生命信息象王者那样的高大尊严。
“王乃天”:上边讲的王者也是天,道是天理,天理是规律规则,合道是顺天,是天人合一。
“天乃道”:道生天,天是道。
“道乃久”:天地万物数道最永恒。
“没身不怡”:人合道,没一人身子不恬适的。
陈半仙: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什么意思?
孙半仙:无生有,比如,瓶子出现有个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无为用,不用无就不会有瓶子,无是寻求到,无是开头。用泥土制作瓶子是有,瓶子空的部分是用。同一事此有了还得看重彼处的无,这无是可开始的用。再比方,我回这一问答觉得上边的话说得很好了,不寻求无就没有下边的话,我只有寻求话语未尽的意才会出现跟续的文字。
【悟道】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是自然规律,人之道是社会规则程序。
天之道产生人之道,人是自然的人,人是社会的人,大自然产生社会产生人,人有意识,与无生命的物不同,人问利,人喜强厌弱,物之道如水趋平,人之道不断努力求上进求进步。天之道在一定范围内不适用于人之道。
人之道是俗,约定俗成的俗可是自然之律下的社会中的规则程序,俗是由众人选择归顺而成,俗是种重复,它象自然规律那样周而复始,它虽是人定的规,可这规是大自然中的规,人是应当顺应此一自然现象的。
人修道修天之道人虽不好高不好强尽管易成弱者,那也是人中的一半对一半。如是微低就平安有,舒适有,如低得多了人就穷、病、残、丑、早死了。有阴就有阳,阴阳是对应着的。
天之道是讲平衡讲平等的道,凡俗,平民百姓中的中等人家里的中等人最近天之道,他们之间平等气最多。
人修道如修天之道人虽不好高不好强尽管易成弱者,那也是人中的一半对一半。如是微低就平安有,舒适有,如低得多了人就穷、病、残、丑、早死了。有阴就有阳,阴阳是对应着的。人修道如修人之道人生的利是易多得的,人之道是优胜劣败的道。
“道法自然”,大自然如水样好平衡,事物中有阴就有阳,人福来是五,人过平平常常地活很好,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他们人生最圆满最幸福,没有什么好也无什么坏。
【悟道】
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解:
做人柔而曲能保全性命财产职位,多走怨枉路就知直的路该怎么走,地洼会有水土前来充实。曲的、枉的、洼的都是个低,可是,低有低的好处。
直人,不讨人喜欢,耿直被人嫌,耿直的人一般头脑不灵活,只图直来直去的轻省方便,做人还是扯得弯掉得圆的好。
文学中的正当理实有益社会有益他人的话无多,正的情理无多,曲里头路多,那歪里八枣的东西易生出五花八门的名堂出来,文学越来越多的写向曲绕。
造路本可造笔直的可是有意的造弯了,金湖入江水道上的金湖四桥是南北方向,它向北直通几十公里路的,而金北街道在北3公里处东联,路有点弯来弯去的,也许是弯得美吧,弯得好,让驾驶员行得更舒心。
人的言行枉为,获得经验教训,就知那些言行是对的,那些言行是错的,那些言行水平高些,那些言行水平低了,经过对比会提高自己,从而让自己的言行更直接更有效。
洼地能保得住水,洼地接受植物的枯枝落叶多土壤比高地的肥,高地的土随风和水的作用在不断的增高着洼的地,洼地的时运易向高的。
曲、枉、洼这三种物质不同的现象在表明物质阴性是有不少的优点的,它又可用在为人处世上,物过不好的多,修身养性之人言行无过重要。
【悟道】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政务上服从已有的规则程序,在战场商场人们一向看重出奇致胜,用兵如神、经营之神它们都是以奇压制敌对方和竞争对手的。
政务,领导人做事的,当稳,以便将事做好;战场、商场是压制对方的,是搞破坏的,可以奇,可以在乱中求胜。一个建设,一个破坏。
正,益众,不乱,向美好;奇,去坏人的招,邪的,是生乱,是破坏,是损人利己。
对国家,对家庭,对公司可正奇并用,对内正,对外奇。
【悟道】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这段话的大意为:似行非行,捲袖着动武状却不挥臂去打,扔石头不对敌,执军旗不见兵。
老子对待动武的态度是:不先挑起战争,如果有人进攻迎战时宁退不进,象卷起衣服的袖只装装意欲动武的样子。
老百姓心中想打人常捲起袖子做想动手打人的样子只是泄愤,只是显示自己的强大,只是在心理上战胜别人,对人捲袖想打人的一般不会打人了,捲袖子本身是做作的,不捲袖子打人更好,因为衣裳的袖子是可以有挡防功效的。民间这装装样子与人动武可以用在军事上。
人与人相恼了动武了是易成仇的,今天你损了我我心中恨啊,得报复,明天他觉得吃亏了,又想报复,熟人间越打骂越成仇越恨对方越望对方坏越想施阴招坑对方,军队与军队交战也是这般情形。
人与人,军队与军队是相和的好,不轻易恼对方,有什么对不住对方的尽量想法子平衡对方的心理,争取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强欺弱到过分处与人相恼了是错的,是不上算的,他人有可能报复,即是明显势弱怕地方明里不敢直接报复也会暗中报复的。人与人相好比相坏的好,人与人关系不好就谈不上互帮和协作,国与国的关糸也是如此。
陈半仙:老子重以柔克刚
孙半仙:用柔的法子胜别人
陈半仙:象糖衣炮弹
孙半仙:利用人吃软不吃硬的心理
陈半仙:象女人的招
前一篇:《方圆修仙》第三十一章:还悟道
后一篇:《方圆修仙》第三十三章:继续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