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独步清凉万乃容
独步清凉万乃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166
  • 关注人气:3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气质?

(2015-09-27 15:02:23)
标签:

情感

分类: 问答集锦

本人也看了很多书,想变知性优雅,也独自去旅行了过,但是这好像让我变得很老练,却没有变得所谓的迷人有魅力,我该怎么做? 

~;~   ~;~   ~;~   ~;~   ~;~   ~;~   ~;~   ~;~

答:

你的体悟其实是对的,看书很多的人未见得就会变得知性优雅,独自旅行的人也未见得会变得知性优雅,世事经历过多,如果没有一颗沉静而无染的心灵,只会让心变得更为老练,可以显得更为聪明,但是却无法拥有真正的智慧。

如果你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变得迷人而有魅力,那么你看错书了,看看如何让自己迷人的书或许会有帮助,比方说化妆之类的,但是这些书也一样不会让你变得知性而优雅,也就是你所说的气质,因为有气质的人未见得会迷人而有魅力,虽然气质这东西如果在一个人身上,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让人倍受吸引。

如果你真的想要变得知性和优雅,那么我且问你,你看的这些书,有多少是真正应用到了你的生活中,改变了你的生活的?有多少是你看看而已,对你并没有多大的触动,或触动了一下那种触动便如电光火石一般转眼即逝的?有多少是你看了,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根本没有明白的?

想要让这些书,真正地发生作用,最重要的不是看了多少,而是做到多少,只是看书是没有意义的,有的时候看得越多所制造的问题越多——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非常喜欢看心理学的书籍,但是心理问题越严重的人,看这类书籍就会越混乱,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个案,在见我之前,她说她见了十几个心理咨询师,她看得书之多,理论之丰富把这些心理咨询师都整蒙圈了,明白吗?有的时候,不在于你看了多少书,而在于你有多少真正的应用于生活,并且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的人跟我说,因为看了太多的书,所以这本跟那本说的意思完全相反,最后干脆不看了,因为越看逻辑越混乱。

不要误会我说读书无用,说读书无用的是因为你自己没有用它,所以就成了无用。读书要用,方知有用,而且在应用于生活的过程中,才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作者幻想出来的,什么是真正对生活有指导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当你的心专注于书,以及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时候,你心因为专注而宁静,因为宁静而显露出心灵的光彩——这便是所谓的气质。
所谓气质,其实是心灵内求并且获得成长和宁静时,于外在相貌所显露出来的心灵的光彩。明白?从这句话你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气质,其实跟读多少书无关,跟她内心是否宁静却有直接的关系。

你可以去观察那些有气质的人,无论他们在人前是多么热闹,在他一天的时间中必定要给自己时间以独处,这就是对心灵宁静的培养。

比方说杨丽萍,美吧?我私下里猜想,作为一个著名的舞蹈演员,她可能一生之中也没有多少时间,坐下来读书,也许她读的书并不比你多,但是你看到她就会被她吸引,不是因为她漂亮,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她在漂亮和美之中有一种宁静的吸引力。也因为她心灵的宁静,她可以活得如此自在而个性,就连她的服装都是卓尔不群的,因为宁静的心灵是有力量的。

比方说陈红,那个嫁给陈凯歌的女人,当年号称是中国第一美女,她是真正的漂亮,那种漂亮是闪瞎人眼睛的,但是公认的是陈红的脸虽然绝美,但是缺了点东西,那个缺少的东西就是你所追求的气质。

陈红和杨丽萍的差别就是在于内心的宁静。对于专注于舞蹈的人来说,她内心的宁静是无法想象的,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我看到有人说弹钢琴的,舞蹈演员、学绘画、书法的等等,有很多人是有气质的,未见得读多少书,这是对的,因为他们从小就要不断地练习枯燥而不断重复的动作,一只简单的曲子要弹N久,一个简单的动作要练习N久,一个鸡蛋也要画N久,但这也是不对的,没有读书,对于一般人而言那种气质非常容易消失……

在现在这个时代,即便儿时学了钢琴、书法、绘画……绝大多数人年纪越大,越会流俗,慢慢的儿时艰难培养起来的气质也会流失,真正让一个人一生之中都拥有这个叫做气质的东西,必定是一生都要严格自律,必定是一生都要耐得住寂寞,如此心灵才会宁静,才会有气质

当然这样的人一般情况下也是颇有成就的,即便不是大富大贵,也必定是身心安乐,不会穷困潦倒,而且这样的人,即便是在其人生中经历了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会被染污和妥协,也会比别人更容易脱离困境,比方说那个写《上海生死劫》的郑念,即便满头华发,仍旧是一个气质美人,再看她的书,就会发现即便是在狱中,她的人生都是不流俗,不妥协的,她有她作人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来自于大家族的严格训练,让她已经习惯于自律,习惯于寂寞,习惯于不妥协于金钱和地位,不妥协于困境,而这所有的一切成就一个宁静的心灵,成就了她的人生成就,当然也包括女人们所渴望的那个叫气质的东西。

气质会随着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发生改变,通过气质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她目前人生所处的阶段,比方说,杨丽萍曾经有一段时间的沉寂,那一段时间的气质就会比现在差很多,那是因为她在那一段时间心灵不复宁静,没有现在的自在,有了很多渴求,经济压力较大,也做起了广告……气质不是永存的,气质是跟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直接相关的。

你看的书很多,但是心灵却非常躁动不安,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这会让你更为躁动,这样躁动的心,即便看书也所得甚少,即便旅游也学不到人类的精华,没有多少感悟。

蔡澜,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专做美食节目,按理来说是一个最没有气质的节目,但是他却做得逍遥自在,出去旅游,看到有一个老人在钓鱼,他问那老人:“这边的鱼大,你怎么不到这边来钓?”老人说:“要准备的早餐”

他颇为感概,你遇到这样的人,讲同样的话会感概吗?绝大多数人可能还会嘲笑老人吧?而蔡澜之所以感慨,是因为他与老人同心,能够体悟到人生需要无贪。

他去西藏,遇到一个老妇人,整天给他吃鸡,他愁得要命,想要吃鱼,老妇人问他什么是鱼?他详细地加以描绘,然后说了一句:“哎呀,你一生没有吃过鱼,真是很可惜啊。”老妇人问他:“既然我一生都没有吃过,我为什么要可惜?”

他听后颇为感慨,若是你遇到这样的人,讲这样的话,你会感慨吗?会由此获得人生的智慧,并信以为宝吗?他能够体会到,是因为他与老妇人同心——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为那些未曾有的而苦恼;感恩你所有的,享受你所有的,不要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而苦恼……

在《开讲啦》,蔡澜一身长袍,他并没有因为这个件衣服落伍了,没人穿了,尤其是中国大陆,这衣服除了说相声的早就销声匿迹了,而放弃自己的习惯——重要的场合男人要穿长袍,以表尊重和修养——这样的人是引领潮流的,难怪是四大才子。

如果你有蔡澜这样的镇定自若,你有他敏锐的心灵,你的旅游当中也会有许多人生的感悟,而不仅仅是旅游而已。

旅游中见过的山并不重要,见过的水也不重要,见过的人,从人的身上所获得的人生智慧才重要,但是没有宁静的心灵,那智慧即便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会视若草芥

这样的两位老人的理论正是现在年轻人所鄙视的,所恐惧的——没有贪,没有攀比,社会如何发展?

这是新一代年轻是最常问的问题,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是无贪且不与人攀比的,而那些贪婪而又擅于攀比的人,不过是消费者而已,消费者所创造的利益并不归自己所有,消费者是成就别人的,无贪且不与人攀比的人是被成就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