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孙楠和汪涵的人间游戏
(2015-05-13 15:53:26)
标签:
娱乐万老师心理咨询教育育儿 |
分类: 心灵成长 |
我其实基本上不看娱乐节目,所以也从来没有看过《我是歌手》,第一次听到这个节目的名称的时候,我以为是为一些新人准备的舞台,完全没有想到原来一些非常成熟的歌手,在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的歌手,也会被邀请参加这样的比赛,或者说是节目。
当然我也不是孙楠的歌迷,虽然我挺喜欢他的歌,但是也跟喜欢其他人的歌没什么区别。
今天早上,突然看到微信某公众号发出一条消息,说孙楠在参加节目的过程中,突然中途宣布退赛,然后问他为什么会犯了众怒?为什么很多人因为这些事而谩骂他……
然后想起《论语》,有人在孔子面前感概,说“冉雍这个人吧,哪哪都好,人品也好,德行够高,也很有仁爱之心,但是吧这个人有一个缺点,就是说话不好听,不擅言辞,不会讲好听的话。”估计冉雍这个人有点“讷”,说话慢,而且“直”,虽然人好,但是因为不善言辞,所以常常因此而得罪人,否则不会到孔子面前这样谈论他。
孔子听到就说:“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很多年人,绝大多数的人对“御人口给”的翻译都是“利用强嘴利舌与人辩论”,但实际上,“御”的意思是“控制,操控”,也就是说,“御人口给”的意思是说,非常擅于利用自己巧舌如簧的长处来操控对方,也就是说他用自己强大的语言逻辑,可以把对方的心思绕进去,让对方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所以这种人屡犯众怒,让大家非常讨厌,但是一般人的口才又不如他,语言逻辑又没有那么发达,所以也只是干生气,没办法,所以夫子说,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行,没有良好的德行操守,没有仁爱的心,“佞”,也就是“巧舌如簧”又能怎么样?只是屡犯众怒,让人讨厌,把自己陷于不仁不义之地而已。
我其实正在发愁,我这样的观点如何解读给更多的人,因为这个实在是不太容易解释得通,这必须要结合实际的生活经验来解释,而且本身能达到语言逻辑敏锐,善于操控别人的这种人在生活中并不多见,大家对这样的人唯一的评价也就是“这个人口才好,太能说。”绝大多数人无法意识到他在通过语言操控对方,而且即便意识到,也因为自己太不善于表达而息声,只是心里愤怒而已。
正好,孙楠及他的告别演出出现了。我很感谢他的示现,但这样讲也的确非常不符合大众心目中关于“慈悲”的定义,不过就算是不符合又能怎么样的?我不需要假装很慈悲,而且最大的慈悲也许就是让这样的闹剧不再重现,让我们有机会看到问题的本质。
我先强调一下,我不想批评孙楠,我不认识他,跟他没有私仇,而他当然也没有必要认识我这样的小人物,在整个事件中批评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是学习,需要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需要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愤怒,会委屈,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恶心,甚至是另人不耻……而他又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他想要退出,应当以何种方式来退出才是恰当的,才是双赢的,而不是象现在这样,满盘皆输,输得如此之惨……
我猜想,也许孙楠在第一次接到《我是歌手》节目组的邀请的时候,就非常愤怒和委屈,因为他在中国歌坛的地位已经很稳固了,他有属于自己的歌迷,也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对于一个水瓶座的男人来讲,他是有才华,也是有实力,而且以自己的才华为傲的,甚至是有的“自恋”问题的,所以他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就说明我们老一辈艺术家德艺双馨,有艺的是韩红,那么有德的算是我。”
他把自己绑架成了“老一辈”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层面,他不知道这样的评价应当出自他人之口,尤其他自己其实算不上是老一辈,也算不上是艺术家,更淡不到德艺双馨,这个自我标榜其实是有点高了。这其实反应出他是有自恋倾向的,对自己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的人,怎么可以屑于参加这样的节目?这样一个自视很高,也确实非常有才华,又有影响力的歌手而言,站在一个跟若干新人同样的平台上去起跑,这就本身可能就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污辱,尽管这里也有牛人,但是在自恋的人眼里,哪有比自己更牛的人呢?
所以他一直在拒绝参加节目的邀请,直到第三次,他看到了很多人因为这个舞台而重新红了起来,很多有点过气的歌手和明星又开始受到关注,他才觉得有必要参加一下,但是在参加这个节目的时候,不是热爱这个舞台,而是“不得不”,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当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会成为我们愤怒、压抑、焦虑的一个源头,于是当他说道:“我觉得已经够了!”其实是在表明他的态度,“我受够了!”
当节目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的时候,他退赛了,想要成为无冕之王,所以他评价“有艺的是韩红”,有“德的是我,我具有谦让的美德。”,这是他最后捍卫自己尊严的方式,因为他其实并没有多少信心赢过韩红,倘若无法输了,那么他将无法面对“自恋”的破碎,他有强大的恐惧,有自恋,又有非常牛的口才,又有很强的控制力,于是他利用了自己的口才和小聪明,想要来一场完美的逃跑,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安然地成为无冕之王。
孙楠的面部表情多次出现对自己的话“没有信心”,他知道他在撒谎,他并没有真正地感激这个舞台所提供给他的机会,因为他真实的意思是“我受够了!凭什么让我跟别人站在同一个舞台?凭什么要我跟别的歌手去比?我就是我,我是孙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兴奋和喜悦,他的激动,这其实不是他这样的成熟的歌手面对舞台时应有的状态。
他激动是因为他干了一件大事,很刺激的事情,他耍了那些让他感觉到自己不是很牛的人,耍了那些利用他来博得收视率的人,耍了那些把他放在秤一称斤论量的人,这是一般人不敢干的事,尤其是在中国,当他这样的做的时候,可以他感觉自己很有力量,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以平衡之前被人评头论足的卑微感。
但是他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很深的信心,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有点——过了。但他很兴奋和喜悦,因为他成功了,他操控了所有人,控制了整个局面,当我们耍了别人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兴奋,无法抑制的兴奋。
而且他知道没有任何人可以挑得出他言辞中的问题,那篇演说真是太完美了,他成功地操控了这件事,让所有牵涉到其中的人都无法指责他,批评他,逻辑完美,他知道他是人,他有退赛的权力,但是真的有吗?真的能够以这样的方式选择退出吗?
当你决定了参与这场游戏,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理由,什么样的背景,当你绝定了参与这场游戏,哪怕你是愤怒的,你是无奈的,你都没有理由中途退赛,除非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因为在你决定的那一刻,你就是在与你的诚信签下了合同,不是与任何人签订了合同,而是与你自己的诚信答下了合同——你要跑完全程,不为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为了告诉你自己,你是够好的,你配得上你所得到的一切。
退赛,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其实孙楠的内心,他的潜意识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危险带来了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使他的智慧受到了蒙蔽,他无法看到自己的心,他也无法看到,他的潜意识其实是在告诉自己:你不配成为歌王,你不配得到更好的,更多的赞美,你注定要输了,不如输得好看点……我估计在孙楠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这样的挫伤,让他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也让他输不起,让他害怕自己会输,有些人在强大的恐惧支配下会作出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情。
所以孙楠其实是一个很可怜,很可悲的人。
他忘记了一个输了诚信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有德”,虽然谦让是美德,但是谦让不是掩盖缺乏诚信的借口,所以请不要污辱“谦让”这一词汇,不要利用它来掩盖内心的恐惧、孤独和严重的挫败感……谦让不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展现,也不是为了博得谦让的美名而肆意滥用,孙楠输就输在太聪明,太伶牙俐齿,太擅于逃跑,“不知其仁,焉用佞?”,不知其信,焉用佞?他的能言善辩,他的小聪明毁了他。
孙楠,其实你可以说“我真的害怕赢不了,我面对不了输的场面”,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帮助,强词夺理——其实除了说明你极心虚以外,说明不了什么,你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继续伪装下去,你把自己毁了。
逻辑上,孙楠是有权力退出这个舞台的,便我们的生活不是按照逻辑来运行的,退出可以,但不是应当以这样的方式来退出。
如果孙楠很诚恳地在节目开始之前,就很坦率地跟节目组谈到他的顾虑,结局一定不是这样,我相信任何一个节目组都会努力去帮助他。或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方面的帮助,因为他需要的是借助这样的机会,化解和面对心灵的创伤。所以最适合的人选其实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倘若他找到适当的心理咨询师,去谈到他的顾虑,他的恐惧,谈到他将要做出退出比赛的决定,他会得到应有的帮助,而且也许是会成就他未来的人生的帮助。
我想,他跟亲密的人谈过他的想法,那个站在他身边的人,展示出了无奈,而且是提前知情的无奈,但是他谈错了人,他需要的是专业的帮助,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朋友、新人、陌生人根本无法替代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绝大多数的时候,倾听、劝解、鼓励根本无法解决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我也们可以看出汪涵对输赢的态度,在这场心理战争一开始,汪涵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战书,并直接回击:“楠哥,不信你看!”
汪涵不愧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名嘴,他能在极愤怒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他有可能是天生的,有些人在愤怒的情况下会更冷静,更理性,想要通过训练达到汪涵这种程度是不容易的。
孙楠遇到了对手,汪涵的定力,让他的操控变得无力,那一场能善变的游戏把自己陷入了困局,有汪涵的对比,孙楠的处境其实颇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味道了。
刚查了汪涵的资料,白羊座,O型血的男人,呵呵……孙楠应该在挑战汪涵的时候查一下这个人的资料,当一个团队,有白羊座O型血的人在迎敌的时候,其他人基本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他们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们是“士可杀,不可辱”的那一类,是那种为了尊严可以不可要命的人,虽然他们不轻易挑起战争,但是战争爆发时绝不会低头,这类人最喜欢的诗歌是“战死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实此时在汪涵的眼里,孙楠已经不再是向湖南卫视下挑战,不再是向《我是歌手》节目组下挑战,在汪涵眼里,他是在向汪涵自己下挑战了,在这样的时候,这类人会把自己的命运跟整个团队,以及他所工作的大环境融为一体,在这种人的潜意识里:你挑战我所在的团队,就是在挑战我,来来来,先过了我这关再说……于是汪涵其实是用非常冷静语气在应战,“不信你看!”,那意思是说:“别以为没了你,我们就玩不转!这个世界缺了谁都成!”所以他在后半截救场阶段一直伸出食指在讲话,说明他已经不是一般的愤怒了,就差说出:“你他妈的真不是东西,就是一混蛋!”。如果他是某人,这话就出来了,但是白羊O在极愤怒的时候,是极冷静而绅士的,他很清楚,他要的是满盘皆赢,他要的是团队利益。
有一个这样的人在团队里,为这个团队冲锋陷阵,是这整个团队的幸运,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白羊O都是如此,只是说他们有天生的一些素质,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机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一类人,他们是天生的战士,在面临混乱的场面,面临战争的时候是非常冷静的,而且场面越大,越混乱,挑战越严峻,越冷静,越理性,绝对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这种人常以“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变”面貌示人,而且常常是小事很紧张,大事很镇静,事越小越表现得似乎紧张无措,甚至直接交给别人去做,但大事就极冷静。
汪涵毫无疑问,他要的是赢,而且是要一场战争的全面胜利,而不是发泄情绪,尤其他是经过了专业训练的人,更是强化了这种特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汪涵对孙楠没有任何的劝说,甚至不问为什么,也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而是直接做出了处理,也没有任何的慌乱,他决定要去承担全部的责任。
后来,孙楠很跩地说:“汪涵应该感谢我,我成就了汪涵。”
呵呵……其实不是你成就了他,而是你差点毁了他,你把他推上了断头台,差点葬送了他主持人的生涯,如果他没有临危不乱,今天死掉的就是他,他几十年的努力,就在那一场直播后over了,没有任何一个节目组会用一个无法临场不乱的主持人!尽管当时汪涵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估计下场后他才觉得后怕,所以据说下场后他直拍自己的心口……
汪涵其实本来如此,孙楠挑战了他,而他接受了挑战,并且没有任何退让和慌乱,如果他没有接受住这个挑战,你也会毁了他,而且没有点定力的主持人,也许就慌了,也许不被你毁了……这一场心理博弈,汪涵无疑赢定了,而汪涵之所以在这场博弈中广受赞扬,其实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着自己能够象汪涵一样有定力,象汪涵一样临危不乱,象汪涵一样镇定自若……
人们喜欢汪涵的表现,其实是在喜欢自己内心对自己期许,他成为每一个人心目中渴望成为的自己,于是他受到了广泛的赞扬,但其实他只是尽了自己职责,在那一刻,他忠于自己职责,忠于自己的良心,并且敢于承担允许一个选手临阵退赛的全部责任,而一个尽忠职守的人必然对自己很诚实,而且因为真诚所以他无所畏惧,因为无所畏惧所以镇定自若……反过来说,事情就是这样简单,如果一个人想要学会汪涵的镇定自若,那就真诚地面对自己,诚实地做人,尽忠职守就可以了,你若训练自己诚实做人,训练自己敢于真诚面对自己,训练自己尽忠职守,你就会镇定自若,在这份心灵的宁静中,你就会展现出心灵的智慧,以智慧的双眼去看待问题,并迅速地解决它。
所以汪涵解决问题的方式既没有咆哮,也没有发飙,没有谩骂,虽然他表达了愤怒,但是却是以一般人都无法看出的方式在表达,以“礼”的方式在表达,因为在他接受“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时候,他与整个事件保持了一个完美的空间,以这个心灵上的空间,接纳了所有的事情,而后便有了机会去调动资源来配合他全胜这场博弈。
其实,我想说这就是修行的重要,培养心灵空间的重要,定力的重要……当你可以退一步的时候,就会发现“后退原来是向前”。
而人们之所以在节目结束以后去辱骂孙楠,其实是因为他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被愚弄。当我们被人愚弄的时候,不管对方是多么能言善辩都无法平息愤怒,因为人们无法面对——你是愚蠢的——这样的结论。这就是“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心理背景。
在现代社会,完美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当这种聪明被击碎时,人们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这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愤怒,在一个如此焦虑的时代,所有的愤怒必须要有一个出口,于是孙楠就成了那个出口,于是有了一场井喷式的宣泄。
尤其是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正是很多人面对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甚至是夫妻关系的压力时共同的方式。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我们都无法面对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的自己,于是我们把对自己的愤怒转化成对孙楠的愤怒,他的心灵伤口引发了我们心灵上的痛感,而我们以为是他造成了这个痛苦,但其实这个伤口早就存在,这个痛苦早就存在,只不过他正好符合了我们所痛恨的自己,于是孙楠,把自己放在了众矢之地,经过了这一次的事件,孙楠的歌迷一定会锐减,因为人们无法面对令自己讨厌的自己,孙楠成为一面照向我们的镜子,当我们说“魔镜,魔镜,这个世界上谁最美”时,它若回答说“你最美”,我们就会欣喜,就象我们看汪涵的临场发挥一样;而当魔镜说“你好丑啊”,我们就会砸烂它,毁灭它,就象我们看到了孙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孙楠的完美退赛演说增加了这种愤怒,他让我们在看到自己很丑的同时,又看到了自己被愚弄,不擅言词,被操控……于是愤怒表现得就更为强大。
但是,有错的真的是“魔镜”吗?如果没有孙楠这面镜子,我们心灵的伤口就不在了吗?所以何必要去攻击一面镜子呢?我们需要的其实仅仅是感恩这个镜子的出现,当我们感恩这面镜子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通过它看到我们的创口在哪里,这给了我们修复的机会,否则那个伤口一直都在,一直都痛,一直在损害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受到生活的折磨,不知道为什么命运一直在恶化,不知道为什么好象是跟别人一样努力,但是却永远得不到别人拥有的结果……
此时,面对那个伤口,修复它,你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然后你会感谢孙楠,也会知道他其实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指责,而汪涵,他是我们内心完美的自己,看到他,我们以为看到我们自己,喜欢他,是在喜欢我们自己,崇拜他是在崇拜我们自己,而这份喜欢,这份崇拜,并不能帮助我们看到心灵的伤口——没有痛,那个伤口展示不出来,又如何谈得到修复呢?
只有当在他们共同在一起出现的时候,我们看到自己的伤口,然后也会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孙楠是一面镜子,展示了我们的伤口,也告诉我们什么事情不能做,而汪涵则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样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有机会重塑我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