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的泥藻中醒来吧
(2014-07-31 17:22:24)
标签:
心理咨询情感教育健康佛学 |
分类: 养儿育女 |
赵承熙,1984年1月18日,摩羯座
2007年4月16日,韩籍青年赵承熙在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后饮弹自尽。与他相识多年的人都说,赵承熙不管是愤怒、沮丧或是心烦,都从来没有任何表情。他通常都轻声说话,并且完全拒绝对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言人拉里·辛克尔说,赵承熙是个“独来独往的人”,学校很难找到关于他的信息。
现年23岁的赵承熙出生于韩国,父母亲住在首尔一个狭小的两房公寓里。他的舅舅说,赵承熙跟姐姐不同,从小沉默寡言。1992年,赵承熙一家移民美国,追求所谓的美国梦。当时,赵承熙8岁。
赵承熙的父母是一对在华盛顿经营干洗生意的韩国移民,他的姐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就职于美国国务院。
上高中英语课时,每当老师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赵承熙总是低着头。当老师告诉他,如果不朗读就要被评不及格时,他才用低沉、古怪的语调含糊不清地读课文。有一次,当他又用带口音的英语背课文时,班上同学都笑着指着他:“滚回家去吧!”
赵承熙的父母曾因为他的精神问题求助于教堂,但他在基督教青年团体中经常受人欺凌,尤其是一些富人孩子。他少年时代的韩裔牧师回忆说,“他是个能读懂圣经的聪明学生。”
很多人都觉得孤僻的人是内向型,其实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很多孤僻的人其实是完美型。因为追求完美,害怕因犯错而产生的挫败感而自我封闭,但实际上内心非常强烈地渴望认同,渴望被关注,因为太渴望了,所以反而不敢去追求,不敢犯错,于是就表现得非常孤僻。
赵承熙是典型的力量完美型的人,他害怕出错,害怕被嘲笑,同时他也渴望得到关注,因此又讨厌表现懦弱的经常出错,被人嘲笑的自己,他的内心充满了暴力也表现在对面部表情的控制上,他就象一个套中人一样生活,所以到最后他才会发展为带着墨镜和压低帽子去上课——时时刻刻不敢做自己,时时刻刻在伪装,这种对自己的控制是强大的暴力,当失控的时候,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
他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欺负,对于一个在西方社会生活的东方人而言,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不只是儿童会经历,成年人也一样会经历,全世界的文化只有中国是极具包容性的,因为中国文化的根在于孝悌忠信的儒家——每一个人都有父母,每一个人都被父母养大,所以“孝”是人类文明的至高点,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所以任何文化,任何人只要来到中国就会象一滴水一样融入大海。相对而言,西方的文明始终有一种恐惧,一种被融合和吞并的恐惧,所以西方对白种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排斥,这也是人类的习气——排斥所有跟自己不一样的人、事、物。赵承熙在童年时期的遭遇当然可想而知。
当小孩子欺负小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成年人不愿相信的残忍,因为小孩子没有是非善恶的判断,完全是遵循感官享乐的需要,所以在恶的因缘成熟的时候往往更恶,儿童之间的排挤倾轧虽然不一定象成年人那样有力量,但是对心灵的伤害却是巨大的。
比方说,一个成年人遇到丧父的成年人或孩子,会表现出同情、温柔、安慰,抱歉提及等等,至少是表情严肃,彼此之间的矛盾再严重,也不太可能会故意刺激对方。但是小孩子则不同,他们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嫉妒、嗔恨、有的时候就是想把别人当做撒气筒,甚至会说:“你爸爸不要你了。”“你是一个没有爸爸的人。”“你肯定是私生子”……总而言之,怎么恶毒怎么说,怎么能戳伤对方他就怎么说……这样的小孩子非常普遍地存在,他们没有礼貌,缺少家教,不懂得同情和爱,嫉妒和嗔恨心非常强烈,这种恶是很多成年人视而不见的,或假装看不到,他们已经被生活折磨得麻木了,顶多驱散而已。
如果被欺负的孩子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又或者象赵承熙这样独自面对一堆人的暴力和精神暴力,他除了感觉到无助和孤独以外还能有什么感觉?任何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会幻想自己强大了以后要报复。
很多受欺负孩子,他们长大一点的时候,有一点力量的时候,就会尝试着欺负比他们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如果对方的反抗能力很弱,他能够制服,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而后会继续下去。他们也会在自己强大一点后主动跟那些形成团伙的人靠近,以期望得到认同,证明自己强大了,而后便会一种向下滑下去。
这不能说孩子不对,因为他在成长,他并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是什么,但是成年人却是可以知道的,成年人只要心里有一点爱,有一点敏感,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心里潜藏的恶,可以制止。如果不幸孩子的父母和老师中没有任何人看到,他们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忙于追逐利益,孩子们内心的需求渴望就会被忽视,没有人帮助孩子去培养和发现内心的柔软时,那心灵的善就会枯萎。
赵承熙的世界就是这样,他不断地受到欺负,但是却没有人来帮助他,没有人来制止儿童之间残酷的倾轧,也许对于西方人而言这就是生存,几千年来他们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从许多关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的历史描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类为了生存不断地掠夺资源,无视生命的价值,父母可以随意抛弃子女,子女也会对父母无视,弱肉强食,穷苦的老百生的生活就是在冷漠和残酷中挣扎,从根本上来说,西方社会其实始终没有完整的人性的教育,大多数人的心灵是僵化麻痹的。
在《香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做鱼贩的母亲连续生五个孩子,但都把孩子生在放置鱼肠和鱼头的垃圾堆里,不理不睬,任由他孤独地死去,她甚至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25岁身患梅毒、肺结核等在那个年代是绝症的疾病,她对自己生命的期待就是多活几年,能够长寿,而长寿的标准则是多活五年。专业抚养孤儿的女人会把托管费按自己的标准克扣,不顾儿童死活,因为她要存钱养老……这样的生活在同时期的中国是不可思议的,同样是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相对明朝而言已经受到了控制,也因为这种控制而开始走向了衰退,但是就算如此,中国人的生活似乎自古以来就没有如此悲惨过,所以就算是欧洲传教士把中国社会的描述带回了欧洲,也抄袭了中国明朝时期对孤儿和老弱的照顾方式,但是因为民众内心的恐惧和贪婪,这样的人性的制度也无法象中国社会这样温柔有爱地贯彻下去。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类的天性,但是看到欧洲的历史才会明白,这种天性是其实几千年来教育和训练的结果,并非天生如此——欧洲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在面对生存压力的时候跟动物一样弱肉强食。
有的时候我会突然很自豪地感叹,这就是贵族跟农奴的区别,中国的文明历经千年不断积累成形,对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训练也历经千年,而西方再怎样照猫画虎,终究没有时间的积累,这种心灵的训练无法透彻地完成。
在东方社会中,赵承熙这样的孩子虽然也有——从人类迷失在物质文明中以后,心灵爱的能力就开始丧失了,儿童之间的倾轧的情况的确时有发生,但是从来没有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所以校团枪击案总是发生在美国,在东方社会是极罕见的,至少我没有听说过哪个东方国家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但即便有,也不会象美国这样声势浩大。
美国人总结不出来问题出在哪,但其实问题就在于根基太薄了,对人类的心灵太缺乏基本的训练了。父母如果迷失在物质中,生存的恐惧必然带到生活里,他们哪有能力爱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又怎么会有能力爱别人?怎么可能不把暴力向外延伸?
很多东方人热衷于移民,但是其实你可知道,当你决定移民的时候,决定抛弃生养你的土地、民族和父母的时候,你在别人的世界里只能象龟孙子一样活着,不管你有多少钱,你终将受到歧视,直到有一天,你的儿孙象黑人那样,打一场艰苦的战争,经过几代人的抗争,你的尸骨才有扬眉吐气的一天,但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已经当了一辈子的龟孙子,早就不知道在哪投胎了。
其实很有可能还是会再次投生到你的出生地,因为在临死的时候,生活在冷漠的世界中,你会更加眷恋生养你的土地和父母,于是你会再回来……
赵承熙的存在不是偶然,对比美国历史上所有的校园枪击案的杀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受到欺负,相信学校的老师必然知道,而真正需要心理疏导的并不仅仅是这些表现得很孤僻的孩子,他们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在抗拒环境压力而已,更何况他们一定是寻求过帮助但是却没有获得,每一个人都不能因为他们性格孤僻,不与人交流或仇视他人而谴责他,因为每一个环境中的人都是幕后推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还是那些欺负过他们的人,尤其是那种欺负经常会带有人格上的污辱……
无关的人觉得没有什么不能原谅的,但是不能拿一句:“这不是正常的吗?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啊。”来给自己找借口去原谅自己和谴责别人,如果那些所谓的精神医生能够看到这一点,能够明白他是多么缺乏关爱,可能问题早就解决了——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伤害别人,当一个人想要伤害别人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无数次地伤害过自己。老师和家长需要有能力看清楚这一点。
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他恨所有人,他恨那些比他强的人,他有仇富心态,因为憎恨所以他陷入了精神病态,但其实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并不是天生就是杀人狂魔,他的病态是长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导致的。他是人类,不能因为他是黄种人,性格孤僻,不与人沟通就把他当成怪人,爱因斯坦也一样不喜欢沟通,也一样性格孤僻,但是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没有象他那样被强迫着适应环境,没有象他那样被迫生活在一个不适合他的地方,所以是谁在强迫呢?环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整个新闻中有唯一一句正面的话:他很聪明,很少有人能读懂《圣经》,他能读懂《圣经》说明他很聪明。
一个聪明而又心理病态的孩子是危险的,可怕的是在目前的中国,这种问题正在滋长,再过十年也许就会发芽,我们每一个中国都应当引以为戒,看到我们身边的孩子开始出现了问题,并学会用爱来解决。
在介绍中说“NBC电视台报道说,他使用“怨恨”和“捣毁”等1800多个单词的声明书,表明了对富有阶层的强烈憎恶感。赵承熙在视频中说:“知道有人往脸上吐唾沫的滋味吗?知道把垃圾从嗓子里咽下去的滋味吗?知道自掘坟墓的滋味吗?”表明了对周围环境的强烈不满。
他想象了一个名叫“杰利”(Jelly)的超模女友,而把自己称为“史班奇”(Spanky)。还有的时候,他称自己为“问号”。他睡觉时要开着灯,经常在睡梦里呻吟、哀叹。而且,他还在宿舍墙上胡乱涂写着歌曲“闪耀”的歌词(给我一个指示/为我指明方向/告诉我向哪里看/告诉我会发现什么/哦,天堂,让你的光芒闪耀)。
赵承熙告诉室友说自己想自杀。于是,他被送入一个行为健康中心接受治疗。但在第二天,一位精神专家认为赵承熙虽然轻度抑郁,但“洞察力和判断力正常”。当天赵承熙出院,之后的一年内平安无事。”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他时常陷入幻想,甚至有无法区分幻想和现实的可能,这说明他的控制力在下降,精神病态已经形成,从他的诗歌里可以看出他渴望着得到指引,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道路。
但精神专家对他的判断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当一个象他这样聪明而有控制力的人面对任何精神专家的时候,都会充分展示他的智能,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没有想要表达自己,面对自己问题的时候,任何人都拿他没有办法,即便佛陀在世,孔夫子活在身边,对于这样的人也没有办法,因为他需要的是安全的环境,放松地表达自己,且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愿意解决。
他称自己是问号,其实是在寻找自我;他充满了幻想,说明他对现实生活极为不满;他在追求完美,渴望成为那个假想中的完美的自己;他对富有的同学的攻击,是他对自己无法实现的幻想的攻击;他很清楚自己在自掘坟墓,但是却找不到出路……
这个从小受到欺负,受到不公平待遇,又迷失在物质泥藻中的年轻人需要的教育和引导,他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又如何尊重生命呢?当人们抱怨他的残忍的时候,怎么会看清楚他的可悲可怜呢?又如何通过他看到我们自己的悲哀呢?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依靠名牌大学的专业课程,也不是依靠基督教,更不是依靠精神专家,他需要的是长期的心灵成长的教育,化解戾气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只有在中国可以全面得到——儒、释、道三家,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当然在目前的中国懂得心理的、实修的老师才能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