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假如老师们能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处理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效率。
一、精彩的细节,来自于老师的幽默语言
数学给人感觉是比较枯燥无味的,部分学生无法坚持时刻保持高昂的情绪,大大降低了听课的效率。如果老师能以生动有趣、诙谱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让学生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如:在一年级下册,初步接触列式后需要写单位名称的课上,其中有一道题的问题是:“桌上的那框草莓有多重?”有个学生站起来发言:“桌上的那框草莓有20重。”如果我马上否定学生答案,一定让学生很尴尬。所以我笑着问:“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9岁。”“不对,像你刚才说的,应该说你今年2大。”“你有多高?”“我身高大概135厘米。”“不,你身高大概135高。”“不能那么说。”在学生轰堂大笑中,我再作讲解和订正,不但调节了课堂气氛,更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数学计算课上经常要让学生改正错题。于是我就成立了一家小数学医院,平时把比较多的错误问题用纸卡写好送到医院,请孩子们为他们看病。当时,我说:“这个病人的病情真的很严重。会有小个子医生来看他吗?这个孩子看到自己被称为医生,非常兴奋,说得更加热情。
二、精彩的细节,来自于课前的精心预设
幽默的语言是课堂的润滑剂,精心预设的教学流程才是课堂的核心动力。以往的数学课,教师习惯于认为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巩固的效果。结果分析表明,学生被困题海中,思维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我们能精心预设有价值的习题,从而达到“一石激千波”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例如: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考虑到人民币对一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我设计了“给人民币分类”以深入认识人民的知识;创设了“买1元的圆珠笔还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式”来揭示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模拟购物”等环节。预设学生可能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按硬币分和纸币,按元、角、分来分……在揭示人民币之间的进率1元=10角时,并不是简单地提问1元等于几角,而是创设买1元的圆珠笔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预设学生可能付10张1角、5张2角、2张5角等,这都是1元=10角的应用,当然也学生可能付5元来找钱,教学重点应抓住10角是1元来理解进率关系;模拟购物是让学生带一定数量的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索空间。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课堂的灵活把握。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生成进行教学。这道提前预设的习题,看似很普通,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很好的巩固了知识,突破难点,而且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作业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了习题应有的巩固知识的功能。
三、精彩的细节,来自于意外的机智处理
由“执行教案”走向“生成建构”,让课堂教学富有灵性。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创造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成者。在当今追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直线型教学路径成了柬缚学生生命意识和个性潜能的门槛,妨碍着学生的智慧光芒和创新火花的闪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跳出数学教数学,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探究课堂生活的丰富性。努力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促进智慧的动态生成。如在《抛硬币》课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触及“3个白球、3个红球”,“6个白球”。“6个红球”,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红球”,“不可能是红球”及“一定是红球”。在第一项活动中“摸3个黄球和3个白球”时,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可能是一个红球或一个白球。”这时教师又问了一句"久样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变大?”一个学生答5个、6个”,答话声嘎然
四、精彩的细节,来自于评价的人文关怀。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老师使用针对性、丰富性又真诚的评价语言与评价技巧,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个体发展潜能,因此,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鼓励和人文关怀。只有用心锤炼自己的语言,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当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却又答不上来时,我说:“我知道你明白,却说不出来,让我们先听听别人说的是不是像你想的,好吗?"当学生表述不够清楚时,我说:"老师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了,谁和老师一样也明白了呢?再来说给大家听听。“当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却不够条理时,我说:“你的思想已经达到一定深度,但说得不如你想得好,让老师来帮帮你。”
教学细节如雨后春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教师如果能一步步引导学生,让知识在学生的参与中自然生成。这样,我们的教学将充满生活的节奏,这样,课堂将是快乐和有效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