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教学在学生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2022-07-12 21:57:17)

一、创设情境,感知音乐之美

低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以及好奇心重的特点,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而低段的教材充分考虑了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材中安排了直观的音乐场景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场景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知音乐之美。

例如:教学一年级《小青蛙找家》一课时,在教学导入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邀请了谁来参加我们的音乐课?(出示一群小青蛙、小鸟、小猫、小鸭、小鸡),有这么多的小动物跟我们一起上音乐课,你们开心吗?(生回答)今天他们还特意为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曲哦!你们想听吗?(生回答,师播放音乐——小动物的叫声。)好听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生回答,师出示课件)

1 = C → F  2/4   

  1 2  3 4│5 —│ 5 3 1 │5 3  1│5 4  3 2│1 —

师:布谷 鸟唱 歌 生:咕咕 咕  咕咕 咕 咕咕 咕咕 咕

    小猫 来唱 歌   喵喵 喵  喵喵 喵 喵喵 喵喵 喵

    小羊 来唱 歌    咩咩 咩  咩咩 咩 咩咩 咩咩 咩

这一直观的情境的设计以境动情,激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的欲望,让学在听中感受小动物的甜美叫声,在唱中认知音乐之美。

二、鉴赏对比,发现音乐之美

音乐是最能拨动人的情感的美育手段。所有的不朽的音乐,无不植根于民间音乐。小学音乐教材里选入了大量的优秀、典型的民族歌曲、外国经典,歌曲作品中渗透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饱含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及异国风情。教学时,教师要基于教材,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鉴赏对比,让学生在鉴赏对比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例如:教学听赏《龟兔赛跑》,教学时以讲故事的形式,按照“部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步骤,先介绍音乐故事中的两个角色,播放两段音乐主题让学生猜猜分别代表谁,让学生对音乐的高低、快慢有初步的感受。接着整体听赏,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内容。然后再重点听赏“比赛开始”、“小兔睡着了”、“乌龟追赶兔子”、“欢庆乌龟胜利”四个片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不同节奏,在轻快的节奏中感受兔子活泼、骄傲的形象,在舒缓的节奏中感受乌龟埋头苦干的形象。课堂教学中的鉴赏对比,让学生从音乐中感知乌龟和兔子在比赛中不同表现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从中明白了做事不能骄傲,让学生在鉴赏对比获得了思想情感上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

还有一堂欣赏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欣赏课的课题叫《嘎达梅林》,内蒙古的一首民歌,流传至今,这是一个有名的故事。嘎达梅林是个人名,当权者和日本人勾结出卖土地,他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率领人民起来起义,最后牺牲了,土地也变成了荒漠。这堂课是先让同学们欣赏电影的片段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背景,然后欣赏交响乐曲《嘎达梅林》。在欣赏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有几位同学流泪了,故事很感人,音乐很震撼!之所以引起生理反应,是音乐能直接打动听觉感官,具有感染人的能力。中外神话故事和历史上有很多关于音乐感动力的传说,三国孔明的空城计就是用音乐来解除重围的。然而,暂时的是感动,永久的是感化,我们需要的是潜移默化的让音乐由感动升华到感化。音乐的魅力带来的感动激发了学生流露出真性情,不断地让学生在音乐感化中有了良心的发现,自我约束、判断是非的能力会大大提高。性情的和谐最终会表现为端正的行为,久而久之,学生的为人和处世会达到美、善,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学中,音乐欣赏的感动随处可见,是因为很多作品的创作动机本身就源于一种感动。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超越教育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潜移默化的渗透美育教育,使学生的感动升华为感化,使学生的人格走向健康。

三、激发想象,理解音乐之美

音乐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提升音乐创造力。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想象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反映,让学生不自觉地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让知识的学习更具立体感。如果这种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活动经常发生,还会使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理解音乐之美。

《春江花月夜》一课,通过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设疑:边听边想一想乐曲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接着播放乐曲,让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交流所想画面,进而借机提问,作者描写这样的画面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呢?通过用心感受、大胆想象、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它更好地将音乐审美教育的抽象性直观化,从而让学生在想象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师之所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得培养学生的品德。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应该排在第一位的,是我们教师应该重视的。现在是网络的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的快餐文化,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好的开始,有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一直尽心的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通过音乐教学为学生们的美育尽一份力,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对学生进行的美育教育,一定会引导学生往好方向发展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