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稻草人(散文诗)+评论(发表于2017年4期《海燕》)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稻草人(散文诗)
宋晓杰
1.
试着,排兵布阵;试着,记住那些金黄的细部、黄金的闪烁之处。
2.
遮阳帽。小花褂。倾斜着身体,急于长大。
手握小彩旗,呼啦啦,呼啦啦,麻雀、老家贼,全都被你吓跑了。
——如果愿意,你就顺着自己的意思活;如果愿意,你就变着花样儿笑。你就是童年和童话的粮仓。
编织与创意,历来是春天的缔造:清亮的露水挂在唇边,你睁开渴睡的眼,清风扑面,蜜蜂旋舞,花枝乱颤……在干草收割之前,你不停地歌唱九月、明亮和停顿的时间。
3.
古老的机杼没断,打草机停在檐下,会把你打扮成什么样子?那些线、横梁、踏板,太熟悉不过了。是谁令光阴漫漶,一把把星辰推到天边?
当我翻过山冈、涉过梦的泥淖,苦难中止,天使在晾晒翅膀,蕨类在编瞎话,而我在慢慢变轻……
身影消逝,单调的声息、奶奶的咳嗽、模糊的面容……都在原地旋转。
风箱得了哮喘,但是,一家人的夜晚因为你而烟火旺盛,晨昏升起明净而温良的火焰。
4.
我们都是稻草人!我们都是稻草人!
地震了!砖瓦因而可疑、危险。唯稻草暂可栖身,唯稻草性格绵软。
乡下的奶奶家不是避难所,而是童话乐园:黑夜里无须点灯,无须烛照,手电恰好是神秘的灯塔——稻草人的卫兵,就睡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睡在奶奶家的菜园。
“地震了!”奶奶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我们每天的功课就是等待命令——也许正在吃饭,也许正在玩耍——人命关天,奶奶爱我们,训练决不手软。
那一次,我刚刚跑出稻草窝棚的“洞口”,却恍然记起我的伙伴——因为笨重的棉衣,因为惊慌失措,七岁的我跌倒在“逃生”的前线!两个姑姑连拉带拽,我艰难地爬出洞口,怀里紧紧抱着你——我的稻草人……哦,寒冷有牙齿啊,它一小口一小口地咬我的鼻子、脸蛋,但我有你的温暖,足以抵御清贫和严寒。
5.
我要给你一个心脏,一颗透明的水晶。没有血,没有疼,永远明亮而喜悦。
我要给你绿野、仙踪、夙愿;给你晴朗的笑容、美丽的旅途、至爱的旅伴。
我还要给你:绵延不绝的田野、宽舒的怀抱、无尽的蔚蓝和夏天……
6.
海子说: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田野空了出来,让位给即将君临的雪和清霜。你说没关系,轮回就是再见。
我失神地坐在坝埝上,绿浪翻滚,我却在独自疗伤。直至黄昏温柔,远处的村舍传来匀称的犬吠,一个孩子甜甜地呼喊妈妈……奶声奶气的声息在稻海之上,荡着秋千。
7.
草民!——当心空澄澈,土地踏实,即使我们共用一个名字,也是好的。
多年前,我买了一把韭菜,用稻草捆扎着。于是,我写了一首诗:《稻草》,没有“人”。但你试着找找看,你、我、他,都在其中。
……显然,这一次无非是额外的器重
你被重新派上用场,延缓时日
籽实是紧的,需要文火层层打开——
就像打开花朵,打开香气和养分
而灶膛里,跳跃的火焰
无穷地涌动,模拟你喜乐的心
……清晨,当我在明净的厨房,矮下身子
解开你的发辫,蓦然惊诧——
我不想作七步诗,不想说出那个许多人熟知的隐喻
我们面面相觑,仿佛两个
尘烟满面的姐妹,涉过千山万水
星夜兼程,彼此默认
8.
只有你,听到雪落的声音;只有你,独自迎向灵光消逝的世界。
“在你这生命的草铺,正卧着我一身身朽骨……”死亡庞大,如深不可测的深潭、隧道、黑洞。
而温暖在你之后缓缓升腾:最小的雪粒,知道;最弱的花朵,知道;病榻上不停打着冷颤的娇儿,也知道……
你用身躯,敷设浮桥——度众生,也度自己。
9.
这一回,我要平静地讲述,平静地,往回走——
爷爷手编的柳条篮子,奶奶打开装满紫樱桃的饭盒,墙壁上的军用挎包和咝咝啦啦的收音机,树上的水蜜桃,老井,古窑,奔跑的呼唤,村东头的界河,窗外大槐树绿影婆娑,檐下的燕子又筑了新巢……
每一处都有光阴细微的划痕,每一件都是我的救命稻草——即使用减法,也无法删掉的生命密码,一丝丝,一缕缕,幸福的缨络,精神的沉疴。
我高烧,谵语,全然不知病入膏肓。
10.
头插一根稻草,沿街游走——我要把自己沽掉,像酒,慢慢地品,慢慢地酌……生命的酒杯,如轮转的大地,空空如也……
长河落日,是谁涨红了脸,急于分辨。
而大象的足音持重,浩荡的长风,不疾不缓地,吹向地球的另一端。
![[转载]稻草人(散文诗)+评论(发表于2017年4期《海燕》) [转载]稻草人(散文诗)+评论(发表于2017年4期《海燕》)](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评论:
捧“草本的心”仰天俯地
——读宋晓杰的《稻草人》
冯 雷
宋晓杰的才华非常全面,她在诗歌、散文、散文诗以及儿童文学方面都卓有建树,近些年还又渐通水墨,尤以画荷花见长。这些都在提示我们,应当保持对宋晓杰的关注,并不断刷新自己的认识。尽管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自由“跨界”,但宋晓杰的创作一直都非常地质朴、踏实。相比较更具轰动效应的宏大叙事,她显然更倾心于领受“日常生活的诗意”(借用她本人一篇演讲的题目),就像她画荷花一样,一点点描画平静之美、细软之美、拙朴之美,散文诗《稻草人》也是这样的一组作品——“平静地讲述,平静地,往回走”。
正如第七部分所引用的诗歌所提示的,笼统地看,这是一组以“稻草”为核心的作品。提到“稻草”,使我想到的是宋晓杰对自然、植物的敏感,特别是她对与农耕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的关注,这在我所关注的诗人当中确乎是不多见的,她在一首诗当中甚至说自己有一颗“草本的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散文诗最适宜于表现自然、生命这些无相、无形的存在,因为散文诗完美地保留了诗歌浓郁的抒情特质,同时又不为内在的跳跃和外在的分行所限制,当停则停、当走则走——“古老的机杼没断,打草机停在檐下”,“是谁令光阴漫漶,一把把星辰推到天边?”这种节奏更加随意也更加自在。
在宋晓杰笔下,“稻草”是具有生命质感的,“田野空了出来,让位给即将君临的雪和清霜。你说没关系,轮回就是再见”,“在你这生命的草铺,正卧着我一身朽骨”。在宋晓杰的笔下,“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装置,它一方面关联着诗人对天地世界的观察,另一方面又牵绊着短暂而又奇妙的生命轮回。《稻草人》以稻草“金黄的”“生命”领起全篇,以“我”在“落日”、“长风”之间慢慢“游走”收束全文,不动声色地把“我”(人)—稻草—自然—生命四者连通为一体,所以《稻草人》更内在的是一部书写生命意识的作品,而这也让我们感叹在区区一颗“稻草”上,宋晓杰那“打井”一般的开掘与深入。宋晓杰有一篇名为《不断地挖一口井》的散文诗作品,其中几句写道“不是挖许多井——浅尝辄止,贪婪地攫取,打上私有的徽章——而是挖一口井,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从木头里逼出火星,从风里抽出嫩芽,终归要有个可交待的结果。”熟悉宋晓杰创作的人都会知道,这几句诗所传达的那种专一与执着绝非夸饰,而的的确确是宋晓杰的创作本色。
生命,何其丰富与深邃,如此庞大的命题,如此驳杂的感受该如何表达?《稻草人》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情感侧面。作品的第二节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在儿童文学领域铺洒童心的宋晓杰,用词简短,不失童真,“呼啦啦,呼啦啦”地,声情并茂;第三节“翻过山冈、涉过梦的泥淖”,天使的翅膀、蕨类的瞎话,又流溢出几分浪漫主义诗歌的辉光;作品的第四节则踅入记忆深处,以散文的笔触打捞童年的历险经验;“麦地”是海子的标志性意象,同时海子的诗也时时散发出绝望的凄美和冷意,经由第六节海子诗句的转折,生命那“向死而生”的一面渐渐显现出来,“物”与“我”渐渐合拢,“我们面面相觑,放佛两个/尘烟满面的姐妹”,“度众生,也度自己”。这样在作品内部,生命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轮回,或者说实现了从俯身打井到极目眺望的超越——“挖出与井口等同的天空,接纳独一无二的清风和云朵。”(《不断地挖一口井》)
(发表于2017年4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