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杨克老师的诗歌讲座(代笔记)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原文地址:杨克老师的诗歌讲座(代笔记)作者:
鲁迅文学院湖南作协诗歌班一个学员的笔记,她记录非常准确(以后可作为讲课提纲)
1、假定的写作。
2、诗歌分两类:一类是大众可以传播的诗歌,这类诗歌一定是可以代入的,可以置换的;一类是有难度的诗歌。一个好的诗人,两种诗歌都要有。且一个诗人必须有流传性的诗歌。
3、诗歌是用意象来写的,不是概念。
4、“诗无达诂”
5、诗歌就是找出事物的关联性、比喻性。比喻性语言要控制在一定程度。
6、诗人看见的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另一种“真实”。
7、第三代:反文化(反诗歌)
既保留诗歌的基本形态,诸如抒情的、优美的、想象的、象征的、关联的,如着传统的正装,也可有另一种形态,如着牛仔裤,诸如叙事的、口语的、调侃的、好玩的、幽默的、无厘头的,却是有趣的表达。
诗歌即使是口语来写,也还是应有想象力、有空间、有构思的角度。
不同的写作策略、方式,会带入一种新的活力。
8、诗歌不同于小说、散文,写作的是那一瞬间的感觉。注重语言的感受。真实是诗歌的第一要素。
9、诗人应对公共空间有所发言。既要有策兰式的哲学的小众的,当然更应有歌德式的。
10、诗与谐。谐可以强调为一种语调、一种意味。
11、诗与隐。诗歌还要有隐语。隐喻。神秘感。
12、好诗的尺度:圈内强调变异,圈外则喜好常态。读者的尺度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简单的深刻。专业批评的阐释是一翼,阅读被直接打动又是一翼;好的诗歌要经得起这把剪刀的剪裁,在两刃交叉中的游刃有余
版权说明:第二张为荀建群童鞋拍摄,其他均为乡党鞋弟农京早拍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