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文学》2016年10月上半月刊:山中拾遗(组诗25首)
(2016-10-31 20:50:4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山中拾遗(组诗25首)
■郁 颜
独自去林子里
独自去林子里
捡拾枯败的落叶
顺道看看山崖上泉水的眼睛,叮咚作响
林子深处
草木们习惯了自生自灭
它们的存在,又仿佛有神助
一阵山风吹来
在广阔的天与地间
它们摆动腰肢,都像是在应答
山 居
在半山坡,和草木对话
顺便抄录李白的好诗。梦回唐朝或前生
某日,从野外饮酒归来,醉则醉矣
无非就是吐一些身体里的悔恨、屈服和记忆
某日,看到了在光线中躲藏的墓碑和野兽
以及自己暮年时的样子——
离群索居,不爱说话。他愿就此
度过沉默的一生。不再空悲切
有 寄
呵,寂静的山野
理想国的遗物
此刻,我又躲进你的怀抱
却还是不懂你内在的万千规则和秩序
远方的友人啊
虚无如我,一人独坐山坡的石阶上
如一段枯木
青山不语,嗑瓜子至深夜
有如夜的窃窃私语,窸窸窣窣、窸窸窣窣
你可听到
抒 怀
早起,捻诗一枚
这时光中沉浮的玩意儿
如此不合时宜
却愈显可贵
我一介宅男,喜拿旧书当枕头
却很少去读
你可不知,春风吹动窗帘时
独自放歌最应景
有时想想,所谓的大好时光
也无非就是
背靠青山,学枝头鸟鸣——
唧唧、喳喳、嘻嘻、嗦嗦
嘶嘶、啾啾、咕咕……
彼时,悲欣全无
山中拾遗
去林子里,散步、登高
山中的神仙,在风中歌唱
树木汹涌,我一时兴起爬到枝头
顺着这歌声,左右摇摆
去山涧里,洗脚、流淌
惊喜地照见,尘世里那副陌生的嘴脸
呼吸,可以沉默一样无声,涟漪一般荡漾
想想还有什么事情,值得如此痴迷
其实,我是多么崇尚古人的活法
一袭青衫
蓄发、捋须
山中捡拾枯木,生火、煮酒
如果可以,去爱山中的万物
去受人间更多的苦,试着放弃更多
如此,便可以无畏无惧
仿佛,这样就可以过完,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
笑忘书
枯坐于此
不如去听风
或查看地形,或林间拾柴,也不枉此行
为了更好地遗忘,更光彩地存活
耗尽了尘世的恩典和慈悲
学会了一副好手艺,忠诚地保守着一份秘密
和山川共用一个理想国
看破神迹,著天书。下笔,才如有神?
远方友人,见字如晤。勿念
登白云山
喘着粗气,登上了白云山
盘坐山顶,有如出土文物
用身上的裂纹,饮风、饮酒
看上去风度翩翩
白云山上有白云
我已白发苍苍
仿佛局外人,经过路边的枯枝与朽木
松针落满地,远山不语,也学我登高、望远
古人伤春
古人在春风中写诗、独酌,绝尘而去
他们冷暖自知,不孤独、不心碎
从不写多余的句子
远山静卧,不为人知,不会说话
春风不度我,草木独自深
这大好时光里,没人跟我去私奔
徒留一人,石头般锈迹斑斑
这副旧身躯啊,它从命运里租来
不知何时归还,管不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
夜 咏
山涧的水声
稀里哗啦响个不停
石缝里的虫鸣,不知疲惫地跳跃着
此刻的宁静,就是头顶的星辰,还在高处闪烁
李白、白居易、陆游
谢灵运、苏东坡……他们远道而来啊
以雕塑的外形
在林间投下了前世今生的身影
我突然激动起来
跟着他们着长衫,捋须吟咏
醉卧山水间……这多么的有意思啊
白日里的一次次徒劳,此刻都得到了谅解和宽恕
遗 物
入冬之日,深居简出
泥沙俱下的生活里,适合怀古、怀远人
近郊的小树林里,风在念经
在腐败的枯叶面前,下跪、沉湎
独行至此,像一件洒落人间的遗物
纵横交错的林间小径,代替我去走千山万水
咏官埔垟
神居住的广袤雾霭
吐纳出一幅山水画——
群山在云端漫步,泉水奔流不息
雨中的官埔垟,遗落在浙西南的一个山谷里
默不作声
我不曾带来什么,过客一般
与你长久地对视
山风吹过,似在歌咏,又在低吟
有如故人引领
择村落土屋一间,山居于此
做一个崭新的古人
酒就不喝了,也不会友
隔着茫茫无边的枫树林
喝醉一般,染上了时光的暗疾
不知可与谁人说
盘云岩
仿佛一朵云
停在了这片岩壁上
扎根、低语……盘云岩长出了
灰白、墨绿的斑纹和青苔
在初春的某个午后,当我像另外一朵云
盘踞在这静谧的山岗上
有那么一瞬,我像是要被风化和脱落了
--在狭长的岩石缝隙里,俯下身
听到了山间的鸟鸣
和地底下的动静
山风经过脚下的茅草和枯枝,蓝天高远
我的心一紧
放眼远眺,万物尽收眼底——
山脉和河流间散落了一些小村庄
田野和菜畦镶嵌在它们中间
有如一块块绿宝石
眺 望
终于可以
无所顾忌地敞开了
当我卸下平日的尘埃之身
以云雾之形停留于此
我宁愿相信,怀中的这棵百年柳杉
站在这里已经等了我很多年
山间的树丛和竹林,正安详地自言自语
一座大山连着一座大山
路边的风景时而舒展,又时而隐遁
沿着石阶一步一步地往山上走
我们之间隔着厚厚的雾霭和暮色
当我走近你时,它无意中散开了
而在不远的灌木丛里,它们
又一团团地聚集在了一起
不知从哪里来,却身在此山中
在我们单薄的体内
它们也一次又一次地散开和聚集
像极了云端迈步的鸟雀,在山谷间
不断地起伏
当我们走上山顶的巨石和草甸
它正眺望着
这尘世的一草一木
相 遇
这几天,夜夜步行至城北的森林公园
一人独行,秋风微凉
星辰隐匿,虫鸣、脚步声时时响起
一颗心七上八下……唯有暮色沉默,洞悉万物的规则
也曾想在林间空地里
植松柏、筑木屋,打铁、做木
翻阅线装书。以清澈的山泉为明镜
洗濯疲惫的身躯,与涟漪里
另一个褶皱的我相遇
回来的路上,绕过一个弯
遇见两个散步的行人
他们都带着喘息声,各怀心事
再绕过一个弯,就看到了山脚下的万家灯火
从林子里走出来,带着一身露水
重新汇入茫茫人潮中……学习隐身术
成为众多未知的隐秘的事物
愧 疚
山中的松针是无需打扫的
这林子里的鸟鸣是无需隐藏的
抬头看看白云在天上飘荡,一晃眼
就变了形
这真是难以捉摸,却又如此美好
此山已无猛虎,可自由出入
唯有漫山遍野的草木
游子一般难以一一辨认
它们低声下气的
显得很卑贱
在山中游荡,与山径同行,和它一样默不作声
并顺应自然朴素的安排,有点悠然自得
似乎已经不需要再拥有什么了
其实,说无欲求是假的
来此山,以求抵抗山下更多有形之物的勇气
和面对山中景物时才有的深深的愧疚
草木深
群山静卧,永不磨灭
此番远行,卸掉了多余的装束
在李山头村,偶遇草木深处的残碑,光线中的这个旧物
它的荒芜和沉默,不可言说
在炉地垟村,沿途的苦槠树,已被时间掏空了躯干
没有一件完美的事,能让我死心
那就和林间的雾霭,谈谈我的衰老、无知和羞愧
直至掩面而泣——
此生,所经历的痛苦,还远远不够
作为理想国的移民
在乱世弹琴,或仗剑走天涯
屈辱地活着,或已死去多年
草木之心
暮晚时分,万物归隐
独行于山野,患上了眼疾和失眠症
爱上这夜色
爱上这冷暖交替的天气
林间的石头和树木,纹理分明
山坡上遍地的植物,散发着香气
这么多年,它们跟时间交换了什么
忍耐、消磨、抵抗?
抑或朴素地衰老
我和它们,在长久的对视里,彼此相认
怀揣着一颗轻盈、饱满而又敏感的心
有如地底最深处的那部分——
那些腐烂的黑暗,还有世上的光和尘土
山坡上的这个男人
这是很平常的一天
季节仍然在时刻更迭
山坡上的这个男人,习惯了一个人自言自语
仿佛一个陡峭的、没有声响的词语
秋风送来了些凉意,也在他的脸上
晃动起时光的影子……他记起了一些往事
一些过去的日子。他的身体在渐行渐远
他很想慢慢把自己遗忘
这是生活给他的,最后的、隐秘的爱
这听上去,有点矫情,又有点让人心疼
“有一天,请把我种在这片山坡上
记得要在向阳的位置,旁边还要
站着一棵树……”
“呵,或许也可以
成为散落在人间的一颗星星
或是,停留在土地下的一部分黑暗
躺下去,便拥有了广阔的山峦和水域"
一天中的秋天
我是这个世界上,醒得最早的人
一个寡淡的人
白日也就是黑夜
在体内,运送一天中的秋天
年纪越来越大
发肤一层层剥落
这个过程,逼迫我掏出那颗日渐腐朽的心——
这人世苦痛的根源
恰如,一辈子里的某个时刻
让我突然
就想起了你
发呆帖
一只站在枝头
发呆的鸟
是无法接近的
在它的脚下
停着一棵孤独的树
停着一片黯淡的空地
而就在不远处
一个发呆的路人
没有叫声
也没有动作
仿佛一座
被废弃已久的黑夜
在尘世
给我广阔的尘土、草木
给我起伏的血肉、骨骼和一颗柔弱的心
每当夜色降落,在尘世高举火把
让我成为脚下的灰烬
占据大地上的每一个隙缝
成为遥远的星辰
隧 道
光圈夹杂着尘土
有如一段隧道
穿过我
落叶纷纷扬扬
这一次远眺,因为虚无的加入
而多了几分仪式感
停留于此
我有一半是肉做的
有一半来自黑暗的记忆
醒世录
不能再轻易谈论人生了
它的有用和无用都不是我的事
那些偏袒、包庇,甚而纵容
值得一次又一次忏悔
可还是弄不明白
疼和痛的界限,命和运的暧昧不清
嚼雪的马
这个异乡的冬夜里
我是一头打着响鼻的马,嚼着旷野的枯草
也嚼雪
漫天白色的花儿,视死如归地
停在我的背上
并不觉得冷,只是有点疼
心 事
那是我记事后,记住的第一件事
--趁邻居家的小伙伴不在
悄悄溜进他家
偷了几颗小土豆装进铅笔盒
也不知道
那几颗小土豆
去了哪里
只记得,那是一个有着干净天空的午后
还记得另外一件事
也是发生在那个小伙伴家
同样也是一个有着干净天空的午后
他分了我一个桔子
我吃完一瓣后
把那颗摇摇欲坠了很久的牙齿
当成核吐了出来
这让换牙期的我,异常的兴奋
——那颗牙齿曾困扰过我好多天
很多年过去了
那个和我同岁的小伙伴家
卖了祖宅
举家去了外地
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好像被人偷走了一般,再无音讯
一晃又很多年过去了
多少记忆
被装进这躯体的暗盒里
再也没有被打开
长大成年后
我有幸——没有成为小偷和口腔医生
却有了很多心事
很多事让我耿耿于怀
不吐不快
却又没办法吐出来
(原载《山东文学》2016年10月上半月刊,“汉诗纵横”栏目头条)
前一篇: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