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西部血汉诗网刊.第271期.诗歌圈博客89首诗.《好诗在民间》.
(2015-08-02 18:50:23)
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的诗歌 |
西部血汉诗网刊.第271期.
诗歌圈博客89首诗.《好诗在民间》.
1.★ 古老的敬畏我们不配
这是诗人郑单衣写于1992年的一首诗。近二十年的时间我们改变了多少?借助现代化科技,我们如今轻易就可以上天、上月球,然而我们的灵魂却越发猥琐了,一天天深陷地狱而不能自拔。
当我们再次说到鸟与翅膀,不是在寻找一种悲伤的力量,而是令悲伤无法企及的绝望。
郑单衣:《鸟》
我们还不配享有那高度
从心灵到肉体
我们还不配振翅一飞
上升啊,风吹黑了舌头
上升啊,绝望的垂直的力量
看啦,那顺风而去的手
在那直指天空的树干上
看啦,鲨鱼心脏中的盐
矿井深处的灯
来,请跟着我
来啊,请跟着我
在那未来的国度
在那布满陷阱的垂直的天空
你追随着我,而我
追随着风
我是那燃烧的古老寓言的后代
在那垂直的高处
撒下一把灰!
我们还不配
不配享有死亡和爱
——中国诗歌圈博客
2.★ 对心爱的谈起爱,向光荣者说到光荣
诗人骆一禾是海子生前的挚友。海子死后,1989年5月13日,骆一禾写了一篇纪念海子的文章,标题为《海子生涯》。这篇文章成为了他的绝笔,这天深夜,即5月14日的凌晨,骆一禾因突发脑溢血而终于晕倒在广场……他被送往医院做了开颅手术,但是无效。他昏睡了18天,于1989年5月31日下午1点31分,在北京天坛医院逝世。
他是在海子离去后的第49天,离开了这个世界。
骆一禾:《先锋》
世界说需要燃烧
他燃烧着
象导火的绒绳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
当然不会有
凤凰的再生……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
他就是长空下
最后一场雪
明日里
就有那大树长青
母亲般夏日的雨声
我们一定要安详地
对心爱的谈起爱
我们一定要从容地
向光荣者说到光荣
——中国诗歌圈博客
3.★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里尔克的《秋日》,英译版本就有十数种,汉语也有十来个译本。“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作为重要的奥地利裔德国诗人,里尔克对20世纪德语文学的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他和乔伊斯(James
Joyce)、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艾略特(T. S.
Eliot)和卡夫卡等作家同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巨匠。
比较了多个汉译版本,还是北岛的这个译本胜出。在北岛的《时间的玫瑰》这本装帧精美的书里附的书签上,印的也是这首诗,不知它是否在北岛心中也有独特的地位。
里尔克:《秋日》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北岛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4.★ 没有影子的东西,没有力量活下去。
《世界》这首诗还有个副标题:“一首天真的诗”。米沃什在这里以一种平静的、历尽沧桑的语调叙述了家乡维尔诺的小路、屋顶、篱笆、门廊、楼梯、林中的一次远足、父亲的教诲,这是他在暮年回忆他怎样认识世界,世界又怎样进入他心中。
在曾经发生大屠杀的“世界肛门”之地,米沃什写下田园短歌般的《世界》,这难道不会受到谴责吗?但米沃什放弃了辩护。他把这组诗看作了对毁灭的反抗——“在恐怖之中写下的轻柔的诗歌宣示了其向生的意愿”。
这首诗的译者绿原先生,于9月29日凌晨一点在东四十条医院,因肺部感染去世,享年87岁。
米沃什:《世界》
信念这个词意味着,有人看见
一滴露水或一片飘浮的叶,便知道
它们存在,因为它们必须存在。
即使你做梦,或者闭上眼睛
希望世界依然是原来的样子
叶子依然会被河水流去。
它意味着,有人的脚被一块
尖岩石碰伤了,他也知道岩石
就在那里,所以能碰伤我们的脚。
看哪,看高树投下长影子
花和人也在地上投下了影子:
没有影子的东西,没有力量活下去。
(绿原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5.★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美国隐士女诗人,写过一千七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诗。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
狄金森:《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黎明——
我们有一份欢乐的空白要填充——
我们有一份憎恨——
这里一颗星那里一颗星,
有些,迷了方向!
这里一团雾那里一团雾,
然后,阳光!
(江枫 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6.★ 我双手掩面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于越南中部,16岁时入佛门,成为佛教徒,在西贡大学学习文学和哲学,1961年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宗教哲学。1963年回国办学校、刊物,开展社会活动,他在1960年代享有广泛诗名。1966年因发表文章被驱逐到了法国。马丁·路德·金曾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路德.金博士说:“我不知道还有谁比这位温良的越南僧人更堪当诺贝尔和平奖。”
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是这样描述一行禅师的:“比起很多在种族和国籍上更接近我的人来说,他更像我的兄弟,因为他和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一行禅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实践家和活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作家。
一行禅师:《取暖》
我双手掩面,
但不在哭泣。
我只是用双手掩面,
暖我的孤单——
用这双手来保护,
来润悒,
来防止
我的这颗心
含怒远去。
(阿九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7.★ 如果忘却就是铭记
艾米莉·狄金森是一团谜。无疑地,这是她的人格特质之一。现在看来,她公开地躲避大众以及所带来的声名,彰显了她心中对命运的了解,以及对自我艺术成就的终极信念。然而,她要将来的人们通过她的诗来了解她,在那里她用没有人尝试过的方式来“歌颂这个世界”。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忘却就是铭记》
如果铭记就是忘却
我将不再回忆
如果忘却就是铭记
我多么接近忘却
如果怀念,是娱乐
而哀悼,是喜悦
那些手指何等欢快,今天
采撷到这些
(江枫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8.★ 在他死后
诺曼?麦凯格是英国最优秀的现代诗人之一。人们常把麦凯格同麦克迪亚米德相提并论,认为他们俩是当代最杰出的苏格兰诗人。事实上,他们在气质上迥然相异。麦凯格注重运用更新颖的感受方式,诗往往出现新奇的意象和别开生面的格式,具有玄学和超现实主义的味道,同时在语言上更为简洁、纯净。
诺曼·麦凯格:《在他死后》
结果
他扔出的炸弹
竖起了建筑物:
他喷出的酸液
痛苦地打开了
盲人之眼。
渔夫
从他污染的水中
拖出得奖的鱼。
我们吃惊地坐着
享受他种植的
邪恶词语的阴影
政府下令
每到他生日
大家要观看
两分钟的地狱。
(马永波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9.★ 把年轻的温暖赋予沉睡的水晶
罗尔夫·雅各布森,二十世纪挪威著名诗人,也是现代主义诗歌在挪威的发动者,其创作活动横跨五十余年。他的诗歌特质与他对探索检验现代世界的方式有关,他把自然和人类思想以及现实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出比较深刻的宗教哲学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的孤独的精神状态,其诗歌语言沉稳,想象独特。他的部分作品还体现出诗人以生态意识来对待技术进步,中心主题是自然与技术之间的平衡,因此他被称为是挪威文学中的“绿色诗人”。
罗尔夫·雅各布森:《结霜的窗》
星群!
看吧,窗上有霜。在大地的窗上
像冻结的露水噼啪裂开的正是星星。
让我们对它们呵气,
连绵我们心灵的预兆,
我们把年轻的温暖赋予沉睡的水晶,
因此它们才化为快乐的泪水,像小溪
微笑着流走,又允许我们
瞥见风暴般发蓝的天空。
(董继平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0.★ 让我,伤残的风啊
他说,“驮着一个日子就像驮着一座大山。”巴列霍的诗歌充满了攻击性,世界就是他的敌人,而他只愿意用进攻来保卫自己,他只愿意赤裸裸地在世界中奔跑,他只愿意与敌人拼刺刀。他的战略战术简单到幼稚。诗人勃莱评价巴列霍时说:“他的诗歌,没有防御,无限地富于人性,合理地愤怒,一年比一年坚固、不可替代、无可匹比、令人心碎、经典。”
巴列霍:《我相信强者》
我相信强者,
让我,伤残的风啊,让我走。
我一身是零,我嘴巴是零,而我要大量自己。
而你,梦啊,把你最坚硬的钻石给我,
你那不予我的时。
……
我相信我自己,
相信我无用。
(黄灿然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1.★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叶芝的《当你老了》是闻名全世界的一首诗。它是叶芝写给追求了一生的毛特·冈的“爱情未遂诗”,是他一生痴缠的爱情悲剧里一种美好的念想。这样的一首诗,打动了全世界的心,但却惟独没有打动美丽的毛特·冈。
1917年,叶芝最后一次向毛特·岗求婚失败后,回答他的挚友格雷戈里夫人鼓励他继续努力的说法只有一句话,“不,我已筋疲力尽了,我不想再做任何努力了。”这个时候,离他在苹果花下对毛特·岗的一见钟情已经过去了28年,叶芝本人已经是52岁了。其后几个月,他做了一个爱屋及乌的挣扎动作——向毛特·冈的女儿,伊索德·岗求婚,同样被拒绝。
11月8日,是翻译这首诗的袁可嘉先生辞世一周年,以此纪念。
叶芝:《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袁可嘉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2.★ 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好诗如毒,一旦喜欢上,就很难戒掉。比如沃伦的这首《世事沧桑话鸣鸟》。
或许,沃论多年前留给人们面对大自然的那种宁静的记忆,要在世俗功利蒙蔽人生很久之后才会彰显出它的意义。
《世事沧桑话鸣鸟》
(美)罗伯特·佩恩·沃伦
那只是一只鸟在夜晚鸣叫,认不出什么鸟,
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 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
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赵毅衡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3.★ 冬有回忆一把
在我所喜爱的几个中国朝代中,民国是最后一个。而林徽因则被我视为“民国的容颜”。当初偶然在一本杂志上读到她28岁时写的一首诗《别丢掉》,就非常喜欢,也让我记住了她的名字。
距离她1936年冬天写下《静坐》这首诗,已有70多年过去了,如今来读“这一把过往的热情”我只能说,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诗句一样,都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静坐》
林徽因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1936年冬月11月
————中国诗歌圈博客
14.★ 还有你眼帘控制的日日夜夜
保尔·艾吕雅是20世纪法国的重要抒情诗人,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与查拉、阿拉贡、布勒东、达利、毕加索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激荡的生活中,四位女性贯穿其中,她们给他带去的,不仅是抚慰,还有幸福和痛苦的交织……
1952年诗人逝世,警察局局长告诉送葬的群众,不会再有像雨果或是瓦雷里那样的国葬。可政府无法阻拦人们在心中为诗人送别,法国人觉得自己成了孤儿。可人们也相信:一位诗人的坟墓不会是一道鸿沟,而是一座桥梁。
《除了爱你我没有别的愿望》
艾吕雅 (法国)
除了爱你我没有别的愿望
一场风暴占满了河谷
一条鱼占满了河
我把你造得像我的孤独一样大
整个世界好让我们躲藏
日日夜夜好让我们互相了解
为了在你的眼睛里不再看到别的
只看到我对你的想象
只看到你的形象中的世界
还有你眼帘控制的日日夜夜
(飞白 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5.★有一种低声道别的夕阳
卡尔·桑德堡,美国当代著名诗人、传记作者和新闻记者。其作品曾获海伦·列文生诗歌奖,并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及美国文学艺术学院历史奖。
卡尔·桑德堡 :《夕阳》
有一种低声道别的夕阳。
往往是短促的黄昏,替星星铺路。
它们均匀地踱过草原和海的边缘,睡眠是安稳的。
有一种舞着告别的夕阳。
它们把围巾一半投向圆穹,
于是投上圆穹,投过圆穹。
耳朵边挂着丝绢,腰间飘着缎带,
舞着,舞着跟你告别。睡眠时
微微转侧,因为做着梦。
(邢光祖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6.★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这是一首和解的诗。清晰,简单,但是意味深长。这首诗包含了人生历尽沧桑之后所获得的智慧与欢乐,以及巨大的安慰力量。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它都是一件最好的新年礼物。
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裔美籍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沃什:《礼物》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西川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7.★ 你的街道朝向更轻柔的往昔
这一首描写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诗,是博尔赫斯诗歌中的名篇。如同他那些奇妙的小说,博尔赫斯自称在“懒散、无心,有时是激情中涂抹的诗歌”,也顺势将我们导入了梦的恍惚、迷宫、黎明、迭代的现实,以及不死的城。是什么样的秘密道路指引着我去热爱他的一切?勿庸置疑,是那些在时间花园中交叉又相互错失的小径。
博尔赫斯:《蒙得维的亚》
我滑下你的暮色如厌倦滑下一道斜坡的虔诚
年轻的夜晚像你屋顶平台上的一片翅膀
你是我们曾经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那座随着岁月悄悄溜走的城市
你是我们的,节日的,像水中倒映的星星
时间中虚假的门,你的街道朝向更轻柔的往昔。
黎明之光,它送出的早晨向我们走来,越过甘甜的褐色海水
在照亮我的百叶窗之前,你低低的日色已赐福于你的花园
被听成了一首诗的城市
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
(陈东飙陈子弘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18.★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回家
非常意外, 诗人、影视制片人梁健先生1月20日突感身体不适,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享年48岁。
我与梁健不是朋友,但是我的手机里却存有他的一条短信,是他发给我的一句没来由的话,也可以看成是诗。这条短信是他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发到我手机里来的已全无印象了。但奇怪的是好几年了我竟一直没有删掉,我说不清是什么东西阻止了我,直到我听到他猝死的消息。
喜欢他的这首《回家》,“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回家”。是的,回家。梁健想家了,于是回家。安息。
《回家》
梁健
即使通过水井坊
也不停下
即使断了条狗腿
也横着飞翔
听清风明月
想念瓦
一片幸福的光
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回家
——中国诗歌圈博客
19.★ 贫穷而听到风声也是好的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新超现实主义诗人。他毕业于哈佛大学,长期生活在明尼苏达州乡村小镇的朴素和宁静之中,从事写作、翻译、讲学和编辑工作。迄今已出版十多部诗集,三十多部译诗集。1968年获全美诗歌大奖。
某种意义上说,罗伯特·勃莱是一个划时代者,正是他和他的同仁们的努力使美国诗歌从现代走向了后现代。勃莱也是健在的美国诗人中对我国诗人影响最大的一个,西川、王家新、王寅等诗人都曾写过他。勃莱还说过一句很牛的话,“贫穷而听到风声也是好的。”
罗伯特·勃莱:《观脸》
交谈,使我们如此接近,打开了
身体的波涛
让鱼游向太阳
使大海背脊僵硬
几个小时的时间,我在一张脸上徘徊
穿过黑暗的火焰
在我还没有降生到身体以前
它就存在,像身体周围的光
而身体从中游出,如滑行的月亮
(代薇 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20.★不容分说的爱
快过年了,人们似乎只有一个主题:回家。家和亲人有关,无法与人分享。就像下面这首诗,给我们一种固执而又强烈的审美刺激。对故乡和亲人的爱是不容分说的,是令人疼痛和忧伤的,因而它也是深入我们骨髓的。
诗人雷平阳生活在有寺庙的地方并写作,对大地、神灵饱含敬畏之心,他的诗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严肃、纯粹的精神世界。
《亲人》
雷平阳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
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
因为其他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
因为其他乡我都不爱
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
我会只爱我的亲人
这逐渐缩小的过程
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中国诗歌圈博客
两个身体
(墨西哥)帕斯
两个身体
有时是两片波浪
而黑夜是海洋
两个身体
有时是两块石头
而黑夜是荒凉
两个身体
有时是两条树根
而黑夜是缠绕
两个身体
有时是对折的刀片
而黑夜是闪电
两个身体
有时是两颗流星
坠落在虚无的夜空(代薇 译)
常慧明赏析:帕斯曾说:“文学或许只有两个主题,一是人和人(相同的人和相异的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个人与宇宙,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帕斯的诗则探寻人类及其人本身,追求人类及人生存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这首诗也是这个主题的再现。在诗中,诗人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身体”、“波浪”、“海洋”、“黑夜”、“石头”、“沙漠”、“刀片”、“闪电”、“星星”、“天空”来象征和衬托。全诗共四节,而每一节就是一组意象,四组意象用排比和对比的方式构成。四组意象从不同的视角去象征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辨证关系,给我们以很深的启发。“两个面对面的身体”构成了人与人抑或个人与自我之间相对独立的存在。但却不得不在“黑夜”、“沙漠”、“闪电”、“寂寥的天空”这些象征着社会抑或是宇宙的空间里,有时化成“两个波浪”消融在黑夜的海洋,有时化成“两块石头”零落在黑夜的沙漠,有时化成“对折的刀片”等待着凌厉的闪电,有时化成“两颗星星”陨落在寂寥空廊的天空里。“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诗人在这里用敏锐的眼睛透过这些纷繁芜杂的意象和情景直接注释着人类变换存在方式之中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由于社会的黑暗和生存的困境,人类自身不断反思自我的存在和社会的关系,是被动随波逐流,还是主动消融,或是凝结起来反抗,还是孤独寂寞地存在?诗人在诗中不断地提问和质疑。到底何去何从,诗中似乎流露出一点彷徨、迷茫的情绪。不过这种追问和思考也显现了诗人对人存在问题的关注,对现代人生存意义的反思。此外,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众多意象的排列,象征手法的运用,自由而舒展的语言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196301000a6b.html
21.★风与光的君王
世所公认,阿多尼斯之于现代阿拉伯诗歌,恰如艾略特在现代英语诗歌中的地位,在他的荣誉清单上,有一长串国际大奖散发光芒:布鲁塞尔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让·马里奥外国文学奖、卡佛文学奖……自2005年起,他连续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直是大热门。但他全不在意。
这首诗是一片意义的丛林,而向导便是诗人阿多尼斯。作为新意义的赋予者,阿多尼斯称自己是“风与光的君王”;已故的爱德华·萨义德则说他是“当今最大胆、最引人瞩目的阿拉伯诗人”。
《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
阿多尼斯
什么是玫瑰?为了被斩首而生长的头颅。
什么是尘土?从大地之肺发出的一声叹息。
什么是雨?从乌云的列车上,下来的最后一位旅客。
什么是焦虑?褶子和皱纹,在神经的丝绸上。
什么是时光?我们穿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
(薛庆国 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22.★
落叶、果子和青草将它覆盖着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之一,曾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在西方世界享有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誉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他于1970年11月25日剖腹自杀。为人所不知的是三岛从12岁开始写诗,大约写到16岁就终止了,之后再也没写过。
这首《古墓》大约是三岛在十二岁左右写的,惊人的天才和空灵的感觉,预示着未来的大作家的诞生。三岛少年时代写过不少诗,国内一直没有介绍。感谢杨典先生。
三岛由纪夫:《古墓》
我正在散步
走过落木、树叶、古老的森林
也走过平地、沼泽和狭窄的山丘
我的靴子脚步声干脆
我的手指在岩石之间抚摸
在岩石的守护中,有一具小鸟的尸骨
落叶、果子和青草将它覆盖着
那是一座这世上最小的古墓
(杨典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23.★可是真理依然在水一方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晚年的一首名诗。叶芝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从早期自然抒写到后期沉思凝练的过程。诗歌走向成熟也是诗人自身走向成熟的标志,晚年的叶芝虽洞察深刻却更加坦率,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说道:
“现在我已苍老且患风湿,形体不值一顾,但我的缪斯却年轻起来了。”
因为生命是这样一个过程,当你年轻气盛时,像一棵枝叶婆娑的夏日之树,富有漫长的时光却少有智慧;而当你年老时,人们将看到你繁华落尽后的枝干,遒劲坚实与大地相连,那才是你生命的根本。
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我们都已穿过,可是真理依然在水一方。叶芝的这首诗,像忽然而来的悲伤。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爱尔兰)叶芝
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
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
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沈睿 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是的 或者日落前我将死去
遗嘱交给山那一边
正起程的夜
被覆盖以国旗的棺木
有一种不被形容的怨忧
每一次远征皆没有一次挥手
战衣已结满累累的愁
小楼再没有谁的影子
爬到窗帘去看月
你的探访已太迟
回去吧 ,沿着你来时的路
那个去参加战事的人
还没有归期
或者日落前我将死去
你的探访也许太迟
而遗嘱只能交给慰问我的夜
我把死折成最美的款式
——古弦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伍一周年
于越南西贡军需军校
24.★ 未来也预感到我们
“像酒有时预感到黑夜和它的迷醉者,未来也预感到我们……”这是当代著名诗人张枣的诗《预感》,但让我们没有预感到的是,2010年3月8日凌晨4时39分诗人张枣因肺癌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逝世,享年48岁。
好几年前,我曾用自己的私人传真机替一位诗人传真过一组诗稿到他德国的寓所,那是我与张枣先生唯一的一次联系。听闻噩耗,我找出当年那份传真的底稿,尤感苍茫。
《镜中》是张枣的代表作作,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一起来想想我们一生中后悔的事情吧。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中国诗歌圈博客
比雨中停止的火车更孤寂?
为什么穷人一旦摆脱贫穷,
就丧失了理解力?
因为什么理由或不公
雨水哭诉它的喜悦?
那些散发着橘子蛋糕甜味的名字
都哪儿去了?
——中国诗歌圈博客
33. ★ 直至一只鸟飞出我的喉咙,
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被公认为是葡萄牙当代最重要的抒情诗人,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02年获得卡蒙斯文学奖,这是葡萄牙语文学中的最高奖项。他的诗歌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的欢迎。除了现代主义诗歌先驱费尔南多·佩索阿之外,安德拉德是20世纪以来被国外译介最多的一位葡萄牙诗人。
《等待》
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
时间,无尽的时间
沉重,深邃,
我将等待你,
直至万籁俱寂。
直至一块石头碎裂,
开放成花朵。
直至一只鸟飞出我的喉咙,
消失于寥廓。
(孙成敖 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34.★空洞的钟,死去的鸟
皮埃尔·勒韦迪,二十世纪初期法国著名诗人、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他与阿波里奈等人一样,是二十世纪法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几个源头之一,对后来的法国诗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包括大量的散文诗,都具有具体性、反理性和神秘性的的特色;既富于现代主义的抒情特征,又颇具行云流水似的大师风范,飞逝的鸟儿、夜晚的声音、流浪者的足迹在他的笔下都变成了瞬间的感觉和闪忽不定的诗意,被超现实主义诗人奉若神明。
《秘密》
皮埃尔·勒韦迪
空洞的钟
死去的鸟
人们都在沉睡的房屋
九点钟
大地一动不动
你觉得好像有人在叹息
树木仿佛在微笑
水在每个叶尖上颤抖
一朵云穿过夜晚
一个男人在门前唱歌
窗户无声地打开
(马永波译)
——中国诗歌圈博客
35.★光辉的力,阴沉的静谧
罗宾逊?杰弗斯是诗人,也是剧作家,他以其冰冷的厌世情结让文学界耳目一新。他的作品《美狄亚》、《悲剧之外的塔楼》等都堪称美国二十世纪最特立独行的古典悲剧遗产。诗人不相信人性,也不是所谓的人道主义者,他那激情四射的诗歌大胆前卫,独树一帜,成为当时人们批判的众矢之的。他厌恶虚伪的人类,拒斥文明社会的一切,却热爱自然,向往海洋,在荒凉的卡梅尔海岸亲手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石屋和鹰塔。完成这两项工程困难重重,然而,最终它们带给诗人的不仅仅是一个温暖的家,还有他独特而真实的诗风。这里远离尘嚣,诗人可以在此反思人性,瞻望未来。
《岩与鹰》
罗宾逊·杰弗斯
这是一个象征,
众多崇高悲壮的思想在其中
注视着自己的眼睛。
这灰色岩石,高高
屹立在海风不许
树木生长的地角上,
经历过多少次地震,多少代
暴风雨留下了签名:岩顶
栖落一只鹰。
我想,这就是悬挂
在未来天空的,你的标志;
不是蜂巢,不是十字架,
而是它,光辉的力,阴沉的静谧,
强烈的自觉和最终的冷漠
融在一起。
生,和安详的死,鹰的
现实主义眼睛和行动,
和岩石
庄严坚定的神秘主义相结合,
胜,不能使之骄傲,
败,不能使之气馁。
(江枫译 )
——中国诗歌圈博客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