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西娃诗大讨论记录(上)——华语实力诗人联盟

(2015-05-13 08:37:16)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的诗歌

西娃: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寻找真我之"佛"

参与人员:

主持:兰雪|

主办:华语实力诗人联盟|

评论:张无为、马 行、王长征、祁鸿升、花 语、兰 雪 |

任 真、采 耳、张灵均、李克利、荆 溪、韩簌簌


前 言

在宗教信仰的视域里进行诗写,古往今来,诗人们可以诗中游仙、诗中布道,教理阐释之余,大都带上了诗人自身的小意趣。而于佛诗,在西娃这里将诗学技巧、禅的玄妙、和人间情爱合为一体。西娃以玲珑深蕴的喻象、深情绵邈的情怀,将挚烈追求与幻灭感的无恨怅惘和盘托出,调子哀婉,又调和了理性的辩白和自我克制。这样的诗歌是超越痛苦之上的禅学观照,为新诗拓展出新的语境。


 

 

西娃: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寻找真我之"佛"

 (注:题目采用任真评语)


一、扫描:

◆兰雪

兰雪问好大家,西娃诗歌研讨会现在开始,欢迎大家畅所欲言,谢谢:))

 

◆韩簌簌

鼓掌!为主持人和西娃献花~~~~

 

◆西娃

大家晚上好.分享你们对我诗歌的阅读感受。希望有个愉快的夜晚

 

◆马行

前几天,我就找来西娃的诗歌读,今天中午和下午一直抽空在读她博客上的诗作,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首《外公》。我首诗,令西娃的诗歌在我面前亮了起来。

 

◆兰雪

问好西娃,欢迎你随时参与大家的讨论,感觉这样互动,效果更好:)

 

◆任真

"哎呀"提炼为诗歌的惊句,确实好。

 

◆韩簌簌

我这两天特忙,对西娃诗歌读的不很细致,下午抽空读了点,感觉西娃总能够将实和虚恰当对接。

 

◆马行

《外公》读起来很自在,是一首很有意味,也很特别的诗。

 

◆采耳

看选出来的这十五首西娃的诗,前面几首关于佛教典故的诗,让我想起来自己曾经写过的本草纲目的诗

 

◆任真

西娃试图打通佛意和汉语的智性。

 

◆采耳

西娃的佛教诗有种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冷静从容,带有智性的感悟

 

◆任真

但不是为写佛而写,比如"燃灯人",诗歌立足汉语的本意与自己人生的求索,与"燃灯古佛"关联不大。

 

◆任真

西娃西藏的烙印是明显的,在现实生活背景前寻找真我之""

 

◆西娃

你们说,我在这分享你们的感受。我觉得每个读者的感受都很可贵。只要是真实的

 

◆韩簌簌

西娃的这组诗歌,特别是前七首,非有较厚实的佛学积淀恐怕是走不通的;好在佛理也是世间一理,至理的东西内在都是相通的:直指人心,先入心,后理自明。

是把俗常的爱恋裹进佛相的尊严,还是把佛陀相关的事理嫁接给爱情的衣冠?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为诗歌,她们好看。

前七首以佛教经典中的七个或人或事--维摩诘、药师佛、燃灯人、阿育王、地藏王、莲花生、阿弥陀入诗歌。西娃原来自己也注明《或许,情诗》。一个俗世女子,对至高无上的情与爱的诉说,本就是情诗,又何尝不可!

西娃在词语选择上呼告与诉说相顾,在手法上跌宕逶迤虚实相生;诗中人物之追寻、之仰慕、之互通心音,之情和义如影随形,直至你手执我手,共赴理想之国,直至与光同尘之旷远寥廓飘渺无争之境。

 

◆格式

我最喜欢《哎呀》和《而我们始终离得那么远》

 

◆马行

发出西娃诗歌《外公》(鉴于篇幅原因,整理时略掉。请自行查阅西娃博客)

 

◆兰雪

同意任真观点:在现实生活背景前寻找真我之""

 

◆任真

《唉呀》,写出追悼诗歌的空虚之灵美

 

◆李克利

看了汉诗动车西娃的15首诗,个人喜欢:《哎呀》、《而我们始终离得那么远》、《鸽子》、《清明》。这几首写亲情的诗能产生共鸣,接地气和现实生活。而开始的几首诗,写佛,写禅或者参禅,也许我水平有限,没有读完,觉得读不进去。个人的浅见。

 

◆格式

俺同意李克利的感受

 

◆任真

佛在这些诗歌里,是西藏背景里的,与我们汉语背景里的佛,有距离。所以,不好懂。

 

◆兰雪

以前读过西娃的《或者,情诗》,这两天又反复研读了一次,感觉很好,很喜欢:)

 

◆李克利

唯一与他离得最近的一次--

"是我从火葬场

抱着他的骨灰盒

一小步一小步

走回家"

——是最近的距离,却是最远、最悲切、最无奈的距离。让人唏嘘、动容。

 

◆格式

《哎呀》通透,自然

 

◆祁鸿升

西娃的诗歌任性

 

◆任真

特别是"莲花生",距离更远,完全是藏佛是西藏的观音

 

◆采耳

西娃的诗是一种虚幻,她融合了玄学的概念,能从虚无中找到现实中的感悟。实际上她把词语的""和现实的""糅合在一起,染香,净心,还有她在诗里的位置,她是仰望,并且阐述她的使命。从诗歌的文本来看,她引入了某些细节,把自己的精神与诗的魂魄不谋而合。

 

◆格式

一任真,就要玄

 

◆韩簌簌

读西娃的这些诗歌不会让人沉陷。因为她总是能在万般愁绪之后轻轻点染,并能找出一条与自己和解之路。

 

◆兰雪

其实,西娃的这组诗不难理解。前提是你要对佛教有所了解,对这组诗所写的七位佛家人物的背景有所了解

 

◆祁鸿升

任性中彰显了诗绪尽情飞舞的自由

 

◆任真

贴近生活的,好理解。因为生活贴近大家

 

◆李克利

写亲情的诗,明了。而那些玄学的诗,离生活太远,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和知识,否则不知所云。

 

◆兰雪

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感受西娃这组诗的深刻意蕴,以及精湛的诗艺:)

 

◆祁鸿升

西娃才情是内在的

 

◆西娃

李克利佛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没关系,你说你能感知的

 

◆祁鸿升

她有刀刃与风暴,摧毁自己,重构自己

 

◆韩簌簌

前七首所述佛境七人,其实是一人,即现实世界里为之辗转反侧的唯一的那个人。西娃说说吧。

 

◆采耳

诗歌如何融入现实?在《鸽子》中,是一种非写实的准现实诗,她没有过细描写杀鸽子,她试图经营一种意象的契机,诗里的他,或许就是诗人自己在现实这面镜子里的另一个自己。虚与实的调配,是令人着迷的,西娃的处理方式有着自我个性的捷径

 

◆任真

簌簌说的好,诗的佛性,来缘于作者自我。

 

◆李克利

其他的还了解一二,对维摩诘和阿育王,得查查资料了,才能了解诗歌衍生的情境。

 

◆西娃

簌簌,你的读诗能力感受很好。这是一组佛学修习过程的体悟诗歌,说生命感受的各个层面。

用了爱情做明线。

 

◆兰雪

对于西娃说的,这组也可以当作情诗来读,簌簌的阐述有道理,有见地

 

◆祁鸿升

西娃诗中的佛性离佛有多远?西娃说说看

 

◆采耳

写佛教的诗歌,不容易讨论,首先要求读者具有比较完整的佛学知识

 

◆任真

都来源于西娃自我

 

◆祁鸿升

任真说得对

 

◆采耳

你如果连药师佛都弄不明白来源和典故,是无法深入探讨的

 

◆王长征

簌簌有眼力,西娃藏好诗。

 

◆采耳

不是每一个读者都有西娃这样深厚的佛学知识

 

◆任真

诗有时是诗人的心灵切片

 

◆张灵均

西娃:好久不见,但我不能点评你的诗,我只是来热闹一下,我喝酒了。

 

 

◆采耳

西娃诗里的具象很明显啊,没有太多的隐晦

 

◆西娃

灵均,你也在这,久违。好,醉眼看诗

 

◆韩簌簌

两个张老师都来了,好!

确实,西娃的这组诗歌,特别是前七首,非有较厚实的佛学积淀恐怕是走不通的;好在佛理也是世间一理,至理的东西内在都是相通的:直指人心,先入心,后理自明。

是把俗常的爱恋裹进佛相的尊严,还是把佛陀相关的事理嫁接给爱情的衣冠?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作为诗歌,她们好看。

 

◆祁鸿升

看到了非佛的东西,我先下去有点事情,(一会儿回来)

 

◆兰雪

首先,西娃的这组诗,读懂的前提是了解这七位佛教人物的背景。

了解了,就读懂了一大半。

其次,西娃是在以情诗的方式,颂扬佛,弘扬佛法。所以,西娃自己说,这是一组诗,也可以看作一首诗。这组诗,从不同的角度颂扬佛,弘扬佛法。所以说,这是一组诗。但是,如果单从颂扬佛,弘扬佛法的角度看,又是一首诗。并且,在颂扬佛,弘扬佛法时,又是层层递进的。

当然,如果把这组诗,看作情诗的话,正如西娃所说,也未尝不可。西娃所颂扬的,就是她的佛,她内心所膜拜的佛。至于这佛是谁,是现实生活的哪个,也只有西娃自己清楚了。

至于诗艺方面,这组诗可以说,炉火纯青,皆为上乘之作。尤爱267首。

 

◆王长征

西娃好,朋友们好。西娃这些诗读了,感受很深,真的挺好。以佛入诗,历代皆有,称为禅诗,乃一大宗。现代诗则罕见,况非参禅,而是与佛、菩萨对话,又得法又修行。我用诗写过诗经,现在又写了易经,我也想过要写佛经,一直没敢动,害怕造业,看了西娃诗我再参色即是空,我有些明白,呵。我理解她的用意,就像有人问我,写诗经易经为何不苻原意,其实这是在写诗,表现诗意是目的,她没有阐释佛理的意思,如果真那样她反离诗远了,是对话,一个人,一个诗人带着自己的肉身与我佛说话、倾诉自己的幸与不幸,思,痛,爱,欲等等在一个人身上的况味。佛在金刚经里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如此,何况非法。"她的筏子做的简易而流线型好,能见风使舵,我最喜欢的是鸽子、清明、哎呦,意中出意,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不足的是灵魂这首---把一神秒之物晒干了。语言上有点儿单孤,有时有点直硬。嗡阿日阿巴匝纳德。

 

◆兰雪

看来大家读得都挺细,致敬!~

 

◆张灵均

鸿升兄我们在论坛见过的,不过我现在很少写诗了

 

◆采耳

我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西娃的诗最大的问题就是及物的问题,诗歌如何通过语言达到事物的本身,也就是说,西娃在规避现实中某些令人不安的东西,她试图去掩盖,

 

◆任真

这些诗却是非禅的,智和慧,智更锐利一些

 

◆西娃

王长征,你还会文殊咒,好

 

◆采耳

@任真黄河口守望者 不是智,是悟

 

◆张无为

西娃也在,最好!西藏的烙印的确明显。

簌簌说:前七首,非有较厚实的佛学积淀恐怕是走不通的;好在佛理也是世间一理,至理的东西内在都是相通的:直指人心。是的。

 

◆张灵均

智与悟我常弄不明白

 

◆采耳

西娃诗歌里的元素很丰满,但又缺乏一种尘世中的烟火味。

 

◆花语

我在看!关注各位发言!先向美女西娃致意!

 

◆任真

是慧,跟悟,还不一样。唉呀的慧,发光,经典。

 

◆张无为

这组诗显示出西娃的核心诗性情结即宗教与人,佛性与存在,由此自我体验,感悟生命。是自我的,亦有辐射力。

前面7首直接感悟佛家名流的自不必说,佛心与人性之间各种各样的表现,说到底是从人的精神向度有追问,有惶惑。

后面8首,无论是日常生活如饮食、起居,还是写节日、亲人等,也均与佛理关系密切。

 

◆韩簌簌

长征兄剖析得好

 

◆张灵均

意思是西娃要大俗大雅,不过这点我也赞同

 

◆采耳

元素主要表现在佛教,魂灵。参拜者,诸如此类的

 

◆西娃

谢谢采耳,张无为,问好花语

 

◆韩簌簌

采耳,我倒觉得西娃是在用禅理来故意消解生活里的烟火味

 

◆张无为

前面7首更深刻,后面8首更容易令人感动。

 

◆王长征

西娃,我与你一样在学,可我懂而少修,我写易经就是日夜诵文殊心咒而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