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零件220

(2015-04-10 10:07:13)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的诗歌
原文地址:零件220作者:
[转载]零件220

位于海原境内的一座无名宋代古城城墙局部。它们悄然无声屹立于此近千年。杨森君摄。

 

零件220

 

试图让自己的写作回到通俗的状态,说“大家能听得懂的话”(齐白石),这免不了在我当下的写作中,理所应该地采用叙述的方式,尽管我也知道,叙述很容易流于直白,失掉过去一直以为的“语言才华”。

 

我必须考虑诗歌所能提供的,是当下的信息。一首诗如果提供不了这个诗人所处时代的精神气度、人文气息以及个人的态度、观念、趣好,这首诗恐怕就形同尸骸了。叙述有时即担负着这样的功能。诗歌更重于倾听,而非猜测。

 

我的诗歌更关注自然及已经消失了的时代所留下的遗迹是基于对中国诗歌传统的认领。那里更有诗意在。天人合一的要领,我要时时把握住。大自然的温良及历史遗迹的沉默都是我喜欢的。我与它们之间有吸引,至少,它们吸引我。

 

读《中国造园论》,作者:张家骥。一本融中西审美为一体的关于园林建造的书,是哲学的,也是诗歌的,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微处见大,海阔天空。拓我视野,育我思想。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有时,想想曾经在世的人,身边的人,跟自己共过事的人,说过话的人,现在一个个不在了,死了。他们中没有几个能活过一百岁,九十岁的也不见多。突然就彻底绝望起来。

 

去了一趟海原,去了多座古堡、古城遗址,改变了我曾经对海原的印象。这个地方可以用历史积淀深厚来形容。真不知道曾经的一场震撼天地的大地震,摧毁了多少自然景色,人文地貌。不过,在到过西安州古城、兴仁东十余里地外的一座无名的宋代古城,倒有了另一个想法,发生在1920年(民国九年)令地动山摇的海原大地震,多少山走了,多少坡塌了,多少河改道了,可是,古城还在原地,损毁程度并不严重,说明,我们的先人筑墙建城时的确是费了大功夫、大心思。带回了亲自在古城遗址内外捡到的几块青花瓷片,带回了几件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的漂亮陶器,满足得很了。谁说这是身外之物,它们让我开心,就不是,就跟我的身体有关了,不是在身外,而是在身内。

0

后一篇:月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