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口述》
从旧书网上淘了两本书,熊伟的《自由的真谛》和雅诺施的《卡夫卡口述》,特别喜欢。旧书有旧书的味道,有被手指抚摸过的痕迹,阅读的时候偶尔会想起,过去的某段时光,有人和我一样沉醉在这些文字和思想里。
先读《卡夫卡口述》。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当然除了书的内容吸引人之外,我发现这本书先前的主人是一个很特别的人。首页有钢笔书写的“寿亨”二字,估计是他的名字。书里面很多地方用圆珠笔做了标注,一些经典句子下面划了横线,更令我感兴趣的是他对书的某些内容做了补充和更正。比如:书中写到“波德莱尔(1821-1867年),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恶之花》、《散文诗集》等——译者”。这个叫“寿亨”的人用圆珠笔划去了书名号里的散文诗章,在旁边更正为“巴黎的忧郁”。还有
“亚特兰蒂斯是传说中沉于海底的岛国名——原作者”,旁边用圆珠笔在“沉于”和“海底”之间加了“太平洋”三个字。当书中提到“弗朗斯、亚默”的名字时,他在旁边标注“耶姆:法国现代乡村、宗教诗人”。在书的最后写到“作家弗朗茨.卡夫卡于6月3日在维也纳附近基尔林的一家小小的私人疗养院去世”时,“寿亨”在旁边标注“患喉癌,不治身亡”。同时,他还在书中更正了很多标点符号。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书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名字和事件如此熟悉。学者?诗人?作家?大学教授?每到他标注的地方我都停下来,饶有兴趣地想想。淘到这样一本旧书,特别有意思,感觉这样的阅读好像在林间散步,偶尔抬头就看见另一个自己走在前面,若即若离,不远不近。
《卡夫卡口述》经典语录(非转载,乃本人选摘录入)
★
喧闹妨碍表达。
★
只有痛苦是确定的。
★
白天是个大魔术师。
★
我喜欢作坊里的工作。刨花的气味,锯子的吟唱,锤子的敲打声,这一切都让我着迷。
★
表面看来,办公室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人们更孤独,更不幸。
★
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
★
艺术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这个牢笼里一只或多或少色彩斑斓的鸟。
★
对我来说不存在高空和远方。
★
我是灰色的,像灰烬。
★
他的语言由于内部的张力而显得有棱有角。每个字都是一块石头。
★
许多人都炫耀自己,实际上一件真正的事都没做。
★
到处都是笼子。
★
比起人,动物离我们更近。
★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
★
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意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
人们害怕自由和责任,因此人们宁可在自己做的铁栅栏里窒息而死。
★
财富意味着对占有物的依附,人们不得不通过新的占有物,通过新的依附关系保护他的占有物不致丧失。这只是一种物化的不安全感。
★
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由别的什么东西来完成。比如说,一个人不可能由别的替补人代他体验生活。
★
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
我不能摆脱“恶”。
★
爱不在小说里,而在叙述的对象里。
★
谁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
我们犹太人生下来就是老人。
★
虚假的、通过外部措施去争取的假自由是一种错误,是混乱。
★
人不是从下往上生长,而是从里向外生长。
★
你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人们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遮掩弱点。
★
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于忍受中。
★
对许多事情,我们也许只有视而不见才能接近它们。
★
从印象到认识的道路常常是非常艰难遥远的。
★
古的东西把它最内在的价值表露到了外面——持久性。
★
有人突然来访时产生被打扰的感觉,这是表示虚弱的可靠信号,是遇到意外事情时的逃遁。人们爬回到所谓的个人小天地里,因为他们缺乏对付世界的力量。
★
人们逃避奇迹而去约束自我。这是撤退。
★
生活就是与其他事物共处,是对话。人们不能逃避这种生活。
★
梦里总有许多未加工的白天的经验。
★
自杀者由于无能而自杀。
★
艺术向来都是要投入整个身心的事情,因此,艺术归根结底是悲剧性的。
★
祈祷和艺术是感情强烈的意志行为。人们要超越正常存在的各种表现意志的可能性,将它们加以升华。
★
艺术就像祈祷一样,是一只伸向黑暗的手,它要把握住慈爱的东西,从而变成一只馈赠的手。
★
祈祷就是跃入消逝与生产之间的改变一切的弧光中,完全溶进弧光中,把它无法估量的光包容到自己的生存这张极易破碎的小摇篮里。
★
对于神圣的东西的渴望,伴随而来的对亵渎圣物的羞怯以及人所具有的正义感,这一切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人违背这些东西,它们就在他身上顽强反抗,这是道德上的调节力量。
★
要犯罪,总是要先在心灵上肢解自己。
★
大多数人是被恐惧这种污泥胶着在廉价原则的东摇西晃的椅子上。这就是全部生活实际。
★
时代的道德痉挛症。
★
现在的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
倘若不存在看得见的镣铐,人们也就无法打碎镣铐。
★
(法国宗教诗歌)这类文学是精巧的奢侈品。在这里,宗教被彻底地变成审美的东西。赋予生活以意义的手段,变成了像贵重的窗帘、图册、雕花家具、真正的波斯地毯那样摆阔气的装饰品。
★
语言只借给活着的人一段不确定的时间。
★
人们很难对付自我。
★
争取人生必需的温暖总是非常紧张的。
★
通向灾难的道路比最后的结局还坏。
★
人常常用更大的错误掩盖他的某个错误。
★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
★
我们置身于自然之上,我们不仅要作为族类死亡和复制,我们每人都要作为单个的人,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欢愉的生活,这是反而使我们失去生活的一种反抗。
★
也许只有死亡才给人以自由。
★
在直观形象和现实之间常常存在令人痛苦的差异。
★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处在振动中。
★
乐器制造者的问题是使安静复苏,使之具有生气。他必须把隐蔽声音从安静中分离出来。
★
害怕检验的只能是内心有愧的人。
★
内心的巨大混乱。
★
从脑袋到笔的路比脑袋到舌头的路,长得多,也难得多。
★
(贝歇尔的诗)诗里充斥了喧闹,挤满了词句,使人无法摆脱自己。诗句没有成为桥梁,而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墙。人们不断撞到形式上,根本无法突进内容。语句在这里并没有凝聚成语言,那是叫喊,如此而已。
★
他能唤起一种强烈的自由的感觉。
★
人只能通过严厉无情的判决才能领导。
★
虚构比发现容易。把极其丰富多彩的现实表现出来恐怕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
★
生活的流水线把一个人载向某个地方,人们不知道被载向何方。
★
我自己身上还有一个倾斜的平原,我像一个球那样向安静滚去。
★
快乐是人的心灵养料。没有它,整个生命只是死亡。
★
真正真实有趣的东西是隐藏在背后一字不提的交易。
★
诗人们向人们伸出了手。但人们看到却不是友好的手,而是痉挛地握在一起、对着他们眼睛和心脏的拳头。
★
人们必须在尊重不可认识的东西的同时,把一切可以认识的东西加以整理和吸收。
★
我害怕一切假象。“仿佛、似乎”永远是恶的圈套。
★
真实是心灵的事。而心,只能用艺术才能靠近。
★
反对我自己。
★
形式不是内容的外在表现,而是它的刺激,是通向内容的大门和道路。这种刺激发生了作用,隐蔽的背景也就显现出来了。
★
一切电影都是假幻想。
★
物质必须用精神进行加工,才能上升为永恒的艺术。
★
青年艺术家的语言更多的是掩盖,而不是揭示。
★
素食者靠自己的肉为生。
★
起决定作用的是逆流而上的某个人。
★
作家的任务是把孤立的非永生的东西导入无限的生活,把偶然导入规律。他要完成的是预言性任务。
★
静心忍耐使人自由,甚至让人视死如归。
★
他在外界和内心之间保持平衡。
★
只有经受理智考验的热情才有力度和深度。
★
人们必须耐心地吸收一切,耐心地成长。
★
耐心是实现一切梦想的唯一的、真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