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离离:《约等于》组诗10首及随笔《瓷器与念想》
(2013-07-22 14:10:13)
标签:
转载 |
发表于《中国诗人》2013年第3卷
赞美
清晨我听到鸟叫,听见雾气打湿枯树枝的声音
听见自己在新空气里醒来
发丝上滴下小小的歌谣
——多么美
这个世界除了赞美自己,也赞美了我
妈妈的家
秋天从我手上抢走叶子
而获得我的悲伤
我在低矮的人群中,却难以
找到它的尽头
是啊,整整一个下午
我带着身体里宽大的露水
和细小的银饰,回到妈妈的家
院子里有乡下最陈旧的
紫兰花,墙角挂满丝网
她喜欢在西边的檐下,做针线
抬头间,就能看见屋后的树洞,鸟窝
和被风吹落的果子
气息
我也会这么陈旧的
连呼吸都是
多么可怕,我已经提前
从母亲身上觉察到它了
正在蔓延的灰尘
下午六点的夕阳
或者雨,绵绵地下着,直到深夜
窗外有很多苍老的
树枝,探出身子
即使雨
打在它们身上,渗入年轮和
红漆家具
我们都不能躲开
一个老人曾经留下过
腐朽的气息
瓷
接到电话的时候
我正在挑一个杯子,在众多的
瓷器面前,我惭愧,这么久了
才遇到它
来自外省的声音,多年已不曾听过
突然从耳边出现
我惊叹,这么久了
才找到他
他是孔雀怀中碧绿的
中年男人,在某个城市的窗前
侧光正照着他
渐近斑驳的额头,这样的画面是我熟悉的
正如手中之杯,水纹泛着轻微的光,映着
我被暮色打湿的脸
雪
此时想念雪
是件很意外的事,一秒钟之前
我没有这个想法
一秒钟之后
我眼前的黑暗
白茫茫一片,我想那就是了
即使白得不够
即使它薄如蝉翼
我依然想念
那些落在雪地里的脚印
被掩埋时刚刚冒出尖的
荒草。真是要命
我还想念草上细碎的
风声
约等于
约等于灰色的零件
麻雀飞过头顶
我一个人在小河边
坐了这么久,约等于
河水,小水滴,水分子,蒸汽,零
我几乎找不到真实的我
当我在人群里
约等于
那个爱我又用牙狠狠地撕咬我的人
归
那天写着当归
又写当归不归
就想到老家后院的杏
摇曳的影子
心里酸酸的,其实
每次过节前我都回老家
看看被埋了6年的父亲
有时杏花吐蕊
有时杏儿青青
有时杏儿金黄
有时杏叶枯萎
都是些平常的季节
不知道父亲现在还过不过
昨天哥哥在电话里说
等杏都熟了
要把那树锯掉
我一下就触到杏仁那味
就想起父亲在树下吃杏
他用袖子轻轻地把杏擦干净
然后吃下杏肉
吐出杏核
牙好的那些年,他总喜欢咬破杏核
吃里面的杏仁
一切都有可能
我要的蓝,并没有出现
一低头,却看见水果店的草莓
菠萝和红枣,各种颜色
都只是一种
我想把脸藏在它们中间
挤在叶子明亮的
缝隙里
都有可能,我想成为绿中
泛白的
从春天逃走
再继续
月光下,在小树林里听时光
悉悉索索
往下掉,爱那时在一起的人
不管他以后苍老成什么样
都想一直
爱着
月光给难眠的人
身上涂满釉瓷,年轻的情侣们
陆续离开小树林
一切都安静了,只有我和他
细听树木撕心裂肺地
抽芽
乌托邦
我需要静,需要一条街的安宁
街边有梧桐,无名的鸟儿落在上面
小茶馆,书店,老张家的糕点
一切都在黄昏里出现
几只刚刚相认的麻雀,和我们擦肩而过的
晚来风急。夜晚之后,该隐的
都隐了吧,只剩下灯光
和你坐在炉火旁
幸福的样子
水壶在火上发出亲切的声音
你给炉中添煤
像一个田园女子
我细数黄豆,绿豆,玉米和棉花
各不相同的一生
街道冷清,正是我喜欢的
你有书生意气
我有沉鱼之貌
瓷器与念想
一
那天,我正在超市挑一个杯子,光滑的瓷器摸上去手感极好,恰好就在那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就是好听的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在那么多瓷器面前,那个来自外省的声音让我很感动。我喜欢那种刹那间的不经意的感动,很自然的,我想把这种感动珍存下来,回家后就写下这首诗——《瓷》或《接到电话的时候》。
我从没见过他,就只接过他一次电话,让我有写诗的冲动的也不是他本身。他只是赶上了,并且为那些文字做了一个牵引。似乎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声音,那些具备诗歌元素的。有时候自己就是个矛盾体,我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在期盼什么。有时候在人群中,喧嚣时突然涌来的那种孤独,让我措手不及。他们总会说,说点什么吧,说点什么呀。而我,会更加沉默。
诗歌总会让我在沉默之后爆发点什么。它替我说出了之前我未说出的。
今年三月去西安,路过陈仓的时候看见一只喜鹊在路边的护栏上,接着又飞来另一只,后来它们一起飞走。我有很多年没见过喜鹊了,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天天在家门前会见到它们飞来飞去,有时候它们落在院子里,妈妈总怕它们抓走院里的小鸡。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它们从我的家乡彻底消失了,再见它们时我已近中年。
这中间的二十年一直空白着,是什么都补不回来的。
在陈仓大地上看到喜鹊,突然让我很激动,我想告诉那个“瓷”一般的朋友,想告诉他,我离未曾谋面的他这么近,也离多年未见的喜鹊这么近。我低头翻出了他的号码,可我什么都没说。
二
妈妈从出生到老去都在这个家,她亲手拆掉原来的老房子,换成新的,之后又后悔得要命。
她在这个家里整整70年,总感觉什么都是自己的,即使一瓢一盆。她的优越感越来越强烈。她拔掉院里不断长起来的草,她的幽怨就弥漫在那些草上。
以前我们都在的时候,我们都在分享这个家,但它是完整的。后来父亲病逝,哥哥相继搬出去,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了。我们把之前占有每一份都还给她,可家突然变得七零八落的,刹那间就散了。
我想,每天黄昏时她会在“西边的檐下,做针线,抬头间,就能看见屋后的树洞,鸟窝和被风吹落的果子。”那样的情景多么寥落,多么让人不安。于是我把她接回来住。从此,妈妈的家就彻底空了。她用旧布盖住曾经用过的家什,离开时反复地回头,她和这个家的告别显得苍白而单调。
每次回去时,我替她打开锈迹斑斑的锁,推开门时,土就会落下来。屋子里全是灰尘。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才能把那些尘土清扫干净。即使打扫干净了,她的心里的灰尘会依旧在,剩下的日子,她就会活在那些尘埃里,且会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灰暗。
所以每年秋天,她都会念叨,后院的果子该落了。
那些落下的果子,就会重重地打在我和她的心里。
三
老家的屋后有一棵杏树,不是特别高。所以,小时候我天天爬上树去摘杏吃。从杏儿青到杏儿黄,我几乎天天都要摘一颗尝尝,为此,父亲总笑我馋,叫我馋丫头。有时候,他会一直陪在树下等我下来,我以为他在等杏儿吃,其实他在等我安全地下来。
等杏快要熟了的时候,其实树上已经挂着不多的几颗了。暑假时,父亲去地里之前都要摘几颗杏带上,他特别喜欢吃杏。有时候恰好遇到我在树上,我就扔几颗给他,然后看他静静地坐在树下吃。“他用袖子轻轻地把杏擦干净 / 然后吃下杏肉 / 吐出杏核 / 牙好的那些年,他总喜欢咬破杏核 / 吃里面的杏仁。”
那一年父亲去世时,树上的杏儿已经有大豆那么大了。送走父亲后,我一个人坐在树下看村里的孩子们摘杏儿吃,心里就难过。
这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终于去了。
四
很多美好的声音耳朵是听不到的,只能用心去聆听。
每天清晨,我听见自己醒来,先是眼睛醒来,接着是心。我听见自己的双手伸出去,推开窗户的同时,我渴望听到鸟鸣,可更多的时候也是听不到的,那些声音就只能出现在臆想中。
再过些时候,我想听到阳光从空气中散开的声音,抬头间,却只见到它白花花的光,那些声音就在心底隐隐地藏着。
树枝和草尖还是潮湿的,雾慢慢退去。这个世界就要暴露它最美的部分,我听见草地上的羊群和它们闪烁不停的歌谣。
风吹过,我听见风声和花朵打开的声音,听见它们层叠的红色或青蓝。
它们赞美自己的同时也赞美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除了赞美自己,也赞美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