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挺一下杨康,小伙子估计郁闷坏了

(2012-05-02 13:56:58)
标签:

转载

大致看了一下几个人对杨康稿子的评论,发现有两批人在质疑,一批基本上都是杨康的同龄人,还有个别的是他学校的人(此类人最为可怕,也最为阴暗,他就隐藏在你身边)。我觉得杨康应该挺直腰杆,仰天大笑出门去,发个稿子就被同龄人嫉妒,还被自己的师长暗中捅刀子,这就是人性里最阴暗的一面,见不得穷人过年,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你就是他们眼中的假想敌。其实反过来也一样的,这些人的存在,让你不得不坚持写下去,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来回应,你们互为存在的依据,这也挺好,当然,等你真正长大,出了校门,进入社会,对此类人身攻击的言论,包容一些,一笑了之吧。

《人民文学》发的稿子当然是有一套标准的,因为是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文学,作品的人民性,具体就体现在与人民大众当下生存息息相关的具体生活细节上,我们所刊发的作品,都是关注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的,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遭际、命运,他们的心理、期盼,他们所经历、所希翼的一切,都是我们所发表的作品恒常的主题。比如杨康的这组《我的申请书》,就是这样的。

我认为,文学的根基在于真诚,而不是技巧等问题。注重文学的现实性,应当是《人民文学》基本的艺术品格,我拒绝编发那些玄虚、高蹈、油腻、充斥着巧克力味的诗歌作品。文学中最动人的东西——情感,正在被一些所谓的诗人们所抛弃、嘲笑,这也就是为什么杨康的这组作品出来后,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与鄙视,这些人攻击的,恰恰是诗歌中最具穿透力、最动人心魄的东西——真诚、情感。

杨康的这组作品朴素、真纯,有着个体的疼痛、有着对生命真切的理解,有体温,有呼吸,完全符合我的发稿标准,因此,我把这组作品放在“新浪潮”栏目重点推出,也就不奇怪了。

为什么要放在这个“新浪潮”栏目呢?因为这个栏目就是为像杨康这样的年轻作者们开设的。我手里向来不缺好稿子,也不缺名家的稿子。打个比方,我现在选稿子,就像进到一个果园里,挑熟透的果子就行,熟透的果子有一吨,而每次我只能要三四个。但久而久之,发的全是成名诗人的作品,编辑也觉得没挑战了,读者的审美也疲劳了,发来发去就那几个熟透的、邹巴巴的老果子,很没劲,于是,我就愿意挑几个青涩的果子放在篮子里,虽然不够甜腻、纯熟,但是清脆、爽口,这不但考验我的牙口,更重要的,是考验我的眼光,好在回头看看这几年“新浪潮”栏目里发的这些年轻诗人,我还没有后悔的,这一点让我很欣慰,做了这么多年编辑,选稿子这点自信还是有的。话再说回来,我多发一个年轻人的稿子,就意味着要少发一个成名诗人的作品,这是需要争取的,这边要跟领导费口舌,那边还要顶住各类诗人、专家们的质疑,这当然都是我自找的,这年头,谁干活谁挨骂。

欢迎杨康的同龄人在我热情消退之前自荐作品,欢迎质疑杨康的人、自认为在艺术造诣上超过杨康的人来稿,说不定下一期的“新浪潮”栏目,发的就是你们的作品,我只看文本,不看人,就是你们质疑的杨康本人,我除了读过他的这组诗以外,对他这个人本身,至今仍然一无所知。

但我看好他的诗歌之路。

 

 

附杨康5期作品,请喜欢的继续喜欢,质疑的继续质疑。

 

 

我的申请书

 

  

 

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比如父亲现在居住的地方

叫胡家窑。每个月

他要去存钱的地方,叫下堡

刚发生一次矿难的村子

是昔吉堡。去找老乡喝酒

他可以乘车去西程庄,也可以走路

翻过上坞头去樱桃沟

 

父亲先后分别在部落、石相

和半沟干活。偶尔

放映露天电影的地方,叫安家岭

几个捡拾核桃的煤矿工

被当地人从角盘撵到西沟

拖欠工资的村子,我们可以叫它

桃树原。上厕所收费的地方是西榆苑

陕南人大都集中在赵家庄

瓦斯较重的地方是官岭

在这里,每个村庄都有一个

好听的名字,就像这里的每个坟头

都有一块像样的墓碑

 

父亲的窑洞

 

父亲居住的窑洞是一座

废弃的窑洞。只有这废弃的窑洞

才不收房租。窑洞潮湿、阴暗

墙壁的裂缝里住着老鼠

那一年,我从陕南老家到山西吕梁

再到孝义,到下堡镇的胡家窑村

父亲刚好弓着腰掀开门帘

 

窑洞内没有一丝明亮的光

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电灯开光

父亲说他晚上上班,白天睡觉

光对他来说是多余的

说起这些,他正在窑洞外

给我焖一只刚刚买回来的鸭子

 

天一亮,父亲就疲惫地睡去

我在窗洞外小小的院落里

站在石头阶上,看着太阳发出的光

把这个世界慢慢照亮。窑洞上面

的一些荒芜的草,顶着露珠和晨曦

它让整个窑洞更加荒芜,看上去

和不远处的一些坟头,没什么区别

 

掌子面的移动

 

双膝跪地,低头弯腰。头顶

一盏矿灯发出的光,似乎要吞噬所有

煤层的黑。比朝圣的信徒

还要虔诚,他们在矿井里始终保持

同一种姿势,也有人把这种姿势

保持了一生

 

掌子面向前移动的速度

等于膝盖向前挪动,也等于

一个煤矿工呼吸和心跳的速度

有时会心跳微弱,呼吸急促

掌子面的移动速度慢下来

他们的生活也得随之慢下来

 

在胡家窑许许多多的小煤窑

每一个矿井里的矿工,都拼命开凿

铁与铁碰撞,坚硬与坚硬相互撞击

有时他们直接从身体里取出骨头

支撑拱顶面、边墙面

以配合掌子面继续向前移动

 

一棵白菜要省着点吃

一棵白菜要省着点吃

尤其是淡季,尤其是大雪

封山的时候。在煤矿,这些男人

像女人们一样精打细算过日子

夏天土豆,冬天白菜

就连白菜也不便宜啊

最贵的时候还一块钱一斤呢

 

一圈一圈地吃,一匹一匹地吃

要以最省的方式吃。几棵白菜

必须从立冬吃到小寒,再吃到冬至

直到积雪融化,山坡上裸露出黄土

直到黄土地上出现嫩黄

的草芽。在没有春天的消息以前

每一棵白菜都要省着点吃

 

白菜冻不得,得把它们放在炕头

每天醒来都能看见一抹绿色

这对一双长期在黑暗中的眼睛来说

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和白菜躺在一起

一起呼吸,一起等待春天来敲门

 

三棵,两棵,一棵……

剥开最后一棵白菜的一匹叶子

春天就像鹅黄的白菜心一样

在窑洞外的土地上,爬得到处都是

 

他一个人把炉火烧得很旺

 

雪如同密集的雨点压下来

不一会儿,他院落被雪掩盖

像是有人要故意掩盖真相

雪,先是掩盖住通往外界的路

院子里一片脏兮兮的地方

逐渐收缩。雪最终把所有的黑

都从地上捡起来泼在他身上

雪还想连他一起覆盖

雪的确是这么想的,要是没有他

我的世界里就只有洁白

 

他一个人把炉火烧得很旺

大雪封山了。这不怀好意的雪

内心早有阴谋,想在他一个人的时候

要他性命。他一个老实巴交的矿工

哪有那么多的心计,他又哪会想这么多

 

整个下午都在下着雪,直到天黑

雪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他无事可做,就一个人把炉火

烧得很旺,炉膛里的火苗蹿得老高

他还是不满足,不断地

往炉膛里添煤。他一会儿看看雪

一会儿看看炉子里红红的火苗

他真的没想那么多

 

我的申请书

 

我的申请书写了多年,内容

也无非是,本人自幼丧母,家境贫寒

请上级部门予以支持

小学,中学,大学。每年都写

每次的理由都大致相同

久而久之,我是贫困生。这已

众所周知。我已经穷到

一贫如洗,特向上级申请

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就像风吹过叶落。我似乎早已

默认了我的贫困,贫困到

没有骨气和血气,贫困到

在红尘中遇不到一份真爱

我讨厌我的申请书,讨厌

贫困生这个词。他们足以证明

在人间,三尺男儿矮了一尺

 

 

[责任编辑      零]

 

 

0

后一篇:慰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