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那些事
(2024-08-31 09:53:16)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 |
最近和律师帮一位校友赢得了诉讼,公司向某银行贷款,作为公司股东之一的校友用唯一的自有房产担保,后贷款被挪用无法偿还,房产即将被查封、拍卖……我们三人多次开会,一起研究案情,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另一位小微企业朋友,则因为借贷陷入了不得不卖房还债的危机,现在这种市况卖房不仅不合算,更面临无法成交的窘境,于是出面和贷款方谈判,帮着朋友安排较为合适的还款计划。
点评建议:成败皆因杠杆,无法将企业和家庭债务有效隔离的小微企业稍不谨慎,就会连累整个家庭滑入赤贫,经济下行周期更需谨慎。
笔者也曾创业,初衷通过展示店+网站模式,在上海打造一个山东特色产品的平台,也算为家乡做点事情。本以为振臂一呼,能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创业后才发现太高估了自己。几年下来,我的大众创业不过实现了库存的转移而已。既然背离初衷,只能关闭,尽管专家顾问式销售倒是不缺人气。
自己创业教训深刻。2019年秋,因知名外企子公司关闭而失业的兄弟几乎每周来找我,希望开个正宗的上海本帮菜馆。毫不客气给他泼了冷水。仅因自己做菜还算好吃、仅因门槛低就开店,那我的教训将再次上演。即将在店面租赁合同上签字的兄弟被我硬生生拦了下来,后疫情爆发,他终于作罢。每当经济下行周期,看到小区边几步一个的菜店、水果店、小超市、理发店,开得快关门也快,心里明白每家店背后都有太多无奈。
前段时间看了一位九零后朋友的商业计划书,关于外卖行业的,坦诚说,“廉价+美味+卫生+快捷”四点同时实现很不现实。“路边摊的价格+五星级酒店的卫生+百年老店的味道+自助餐的品种+快餐的速度”,要实现需要的是产业革命,不是所谓的商业模式能解决的。
点评建议:在商言商,别因情怀创业;门槛低、人人都能创业的行当,必然内卷更加残酷;不要拿自己的业余挑战别人的专业。
再说几个创业成功的例子。
受邀参加朋友昆山工厂的开业典礼,很惊讶于他从电子产品贸易行当直接进入工业机器人制造行业,能行吗?几年下来,工厂订单不断,还请到了几位行业大牛。其实客户没变,只是面对客户新需求,增加了产品品类。
相似的还有福建朋友张兄,他创办的佛山京田豪特木工机械,产品行销全国,还出口到了中东和非洲,这背后离不开二十年木工机械行业的沉淀积累。
在律师、财务审计行业的校友,一些长久维护的重点客户帮助企业安然过冬。
点评建议:普通人创业建议选择TO B。二八定律,一个大客户的一笔订单,就能让创业公司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