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作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四万亿资金投资方向的建议
(2024-08-31 09:22:39)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 |
次贷危机,国家拿出了四万亿人民币来刺激经济,增加内需。按照过去的经验,投资的方向不外乎铁公基项目。要想富,先修路,投资向交通运输等公共设施倾斜,老百姓并没有意见。现在上海随处可见为世博会配套的地铁、轻轨工程,尽管道路因此拥堵,老百姓心里却甚是敞亮。
只是这些资金的使用是否高效、是否会出现一座大楼立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的情况,是否会把农林水利等的资金挪用变成了农林部门的办公大楼、商品住宅,目前看监管形势严峻,尤其是在地方政府花钱缺乏制约的情况下。
报纸已经登了交通、农林水利、民生、环保将来是投资的重点,这里鄙人对资金使用提出一点建议。
目前中国内需不振的根结何在?其实,很简单:“老了不知谁来养、安居成为幻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日日见涨”,这样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指责中国老百姓不能象美国人那样敢花钱,简直是放狗屁。
发现了这个症结,我提出一个应急解决的办法。中国最广大的劳动力来源在哪?答案肯定是农村,不是体制内、垄断行业的职工。那如何能提振这些劳动力的消费信心,并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呢。不妨,选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作为抓手:1、农、林、牧、副、渔相关行业;2、大型劳动密集性企业,单厂用工在千人以上,当地重点企业、龙头企业;3、处于竞争性行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国际市场已检验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只是碰到了暂时困难;4、企业能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以本人经验,不少养殖、种植、食品加工一体化的企业符合这个标准,如奶企、肉制品加工企业。一些家电制造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尽管不直接和农有关,但因为吸纳了众多农村劳动力,当然也值得考虑。
不少砖家说,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仍然是低端产品,他们动不动就拿微笑曲线来说事:我想请问的是西方制造发展了几百年,如同一个成年男子,大多数没有完成资本积累的中国中小制造企业还是幼儿,你们这些废话有意义吗?另外,从比较优势上说,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在国际上热销,能换来宝贵外汇,赚钱就是硬道理!这些所谓的低端产业和外战外行无国际竞争力却靠垄断获取暴利的垄断行业相比,哪个更应该脸红?因此扶持这些外战内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既有市场,又能扶贫,有什么不对吗?
那如何给这些企业资金扶持呢?从实际来看,以下几个途径是可行的:
一是现有的渠道:比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向大型养殖企业发放低息贷款等等。鄙人同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以龙头企业担保的方式为广大合同养殖、合同种植农户提供无息贷款,专款专用,避免因某些生产企业的不景气而产生伤农现象。
二是国有资本有选择的重新进入某些竞争性行业。前几年,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被视为一种进步,现在是该有选择进入的时候了。原因很简单:不管是食品企业也好,家电企业也罢,它们的背后是数亿的中国市场,外资虎视眈眈,现在政府不扶持一把,肯定是母鸡卖个鸡蛋钱。因此,对于三鹿等奶企,国家可通过提供贷款给优势国企,由优势国企接管或重组的方式把这些企业盘活。
三、对于因外资突然撤资而陷于停顿的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家要鼓励当地政府毫不犹豫进行扶持,以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让企业活下去。
国有资本进入了,如何退呢?经济一恢复,这些直接面对消费者、国际市场的企业很快就会进入一个上行周期,那时国有资本的退出将是比较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