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收入倍增成为空话
在重要会议报告中提出的“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言论成为近期老百姓热议的话题。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10.7%,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辉煌成就。尽管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明朗,未来一段时间内难以复制前十年的高增长速度,但是如果未来以7%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计算,则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也基本实现翻番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热门言论很快被媒体称作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那么“收入倍增计划”能否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呢?
回顾五十二年前,日本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同时制定了未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和国民收入人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从其主要的计划目标,基本总结为两大点。其一是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生产率;其二是减少收入的不平等现象。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倍增计划后,日本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数据显示,从1961年至1970年,日本经济实现了年均10.9%的增长速度,国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也实现了2.3倍的增长!纵观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日本股市的运行趋势,基本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格局。
从资料数据可以看出,倍增计划对日本经济的壮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为日本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从日本当时的经济背景以及实施的众多项目中发现,有很多地方与当前国内的状况相似。例如,在该国民倍增计划提出之前,日本经济便保持了持续高增长的态势,自1955年开始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又如,当时日本内阁采取的五项刺激措施中,其中有很多项目与当前国内的振兴计划相似。这也是专家学者们对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赋予了很大期望的主因。然而,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背后,却造成了日本通胀压力急剧增加,从而导致贫富差距悬殊。而这一关键性问题也是当前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看起来诱人,但是从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有几大关键性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一、
大型国有企业等占据垄断性的地位,对产品价位等具有绝对操控的权利。此现象长期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明朗化,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考验。打破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才能够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数据显示,当前超过80%的劳动力服务于民营企业,而大型国企等仅仅占据不到20%的劳动力。若打破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将有利于减缓社会就业压力,对贫富差距的矛盾有较好的减缓作用。
二、
地方片面追求GDP数值,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造成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浪费。近年来,GDP成为地方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工作业绩的最好体现。然而,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大搞形象工程,花费大量资金来完成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最终导致的结果是,GDP数值的确提高了不少,但是由于这些普遍属于“高投资、低回报”的项目,从而造成了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消极性的问题。
三、
社会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悬殊。虽说前十年GDP年均增长达到10.7%,人均收入水平也增长了不少。但是从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很多人处于“被平均”的状态。在现实社会里,一方面是相关人士等收入水平迭创新高,另一方面却是普通工人工资的缓慢甚至停滞增长,这样就会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有学者建议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是笔者郭施亮认为此方案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作用不明显。个人觉得,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加大对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补贴,从而减缓贫富差距矛盾,刺激社会消费水平。
四、
产业转型和企业定价权等问题。我国在2008年的时候已经错失了一次很好的转型时机,取而代之的却是四万亿加十万亿的投资振兴计划,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等消极问题的激化。当前国内企业面临着内外环境的压力,对内有经济下行的压力,对外有欧债危机、国外反倾销等消极性因素。根据近年数据显示,随着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国内已经逐渐失去了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同时企业缺乏定价权,从而造成企业生存空间受到了较大的压制。因此,国内企业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着重科研技术的开发,从而实现转型的目标。
翻番的目标虽然诱人,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也许还需要漫长的时间。作为当前的中国,必须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国情进行发展,别让收入倍增成为空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