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灵川 一水带深情

标签:
远方的家唐天骄旅游 |
分类: My_Journey |
一条 大江穿灵川而过,天不亮就出发,街上只有早起晨练的大爷大妈,说实在的,大爷大妈也只有两个,阿阮不禁感叹,大爷大妈身体真好,这么冷还出来跑步。开车来到中心岐教学点,一路的坎坷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山路陡峭,坑坑洼洼的地面,时常见到的急转弯,有一个弯还差点让我们翻车。就是这样的一段惊心的路程,链接了我们和秦老师。
进了马年门,秦老师已经任教20年了,如果不需要走动,从面容上,他跟正常人毫无两样。囧囧有神的眼睛,整齐的短发,还有自信的站在讲台上的笑容。他对孩子很细心,虽然课堂上只有8、9个学生,还是会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变化。秦老师早年因为小儿麻痹症失去了一条腿的行走能力,他说,起初自己病情越来越重,两条腿的长度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很绝望,不知道自己未来还能做些什么。而后来是他的老师劝他来学任教才把他整个人给改变了。秦老师平时拄着的乖就是他手里的一根竹杆。老朱还问呢,为什么要用竹竿不用拐杖呢,他说平时一站就是一整天,很少有坐着的机会,拐杖比较费,后来慢慢适应了竹竿,就简而化之,习惯竹竿了。


我们好奇的有很多。坚持的理由,孩子们家长们的眼光。和一个人内心的变化。看的出来,秦老师已经不是刚刚工作的小伙子了,他的退缩和惧怕别人议论的不安感几乎已经不见了,孩子们很爱他,甚至愿意跟他一起玩耍。他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调皮,一定要去戏弄一个跑不过他们的老师,相反,更多的是用帮助,协助老师的方式去留住这位残疾老师。秦老师的故事我们放到节目里面去讲,我们说说那些可爱的孩子。



我已经回想不到我小时候是不是也是喜欢画画了,只记得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画画很丑,因此非常羡慕那些画的好的同学,长大以后,又因为自己脑子里总有稀奇古怪的想法,觉得自己特别适合广告行业,但是因为画画太丑,最后作罢,而在我去过的乡村小学里,有一半还要多的孩子们在见到我不工作的时候第一个要求都是要我教他们画画。我猜想是因为驻校的是两位男老师,也许在音乐,画画上都给不了他们更多的引导,而无论在哪个乡村小学,似乎教授他们新的知识,都会成为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和要求他们安静最好的方法。在这里,我也给二年级的孩子们上了简短的一课,也许我离开以后他们很快会忘记我教授的内容,但是我想这种热情保持下去,未来应该会很好的吧
一水带深情,去过桂林的朋友都知道,桂林的美,美在山水。只有山,太利。只有水,太阴。只有山水结合,才是最美的地方。而很多人都一定在漓江上漂过竹筏,那竹筏是怎么做的?哇哦,还真的不知道。
以前在贵州看独竹漂的时候因为无法接近水面,都是站在竹筏上去采访的,那时候做的竹筏都是几根直直的竹子捆扎在一起,就可以了,所以朱导决定去拍坐竹筏的时候我还想,万一很简单岂不是不好看?后来才发现,咱桂林的竹筏还挺讲究。
削竹皮
竹子要粗细均匀,要挑直径20公分左右的,这样的竹子即便在竹子遍山的灵川找起来也要费一番力气,然后,这里的竹筏可不是扎起来就能用的,因为要在筏子上摆放椅子,并且也因乘坐游客的数量型号也有所不同。竹子从山上运回来以后要经过定长度,削皮子,定弯度,打孔子,固定钢筋,才能捆绑完成。一个普通的筏子需要四五个人一起忙活一整天才算将将做好。我问做筏子的小伙子,最难的是什么。他说是给竹子定型。
在做竹筏的时候,削下来的竹皮并不浪费,长长的竹子会一头被固定起来,另一头压上一个重物,然后在固定的一端通过点燃的竹皮加热来改变竹子的弯度,就是我们小时候课文里学的煣以为轮,用这样加热、冷却的方式,让竹子逐渐玩去定型。第一是为了美观,第二也降低了竹筏漂流水中所遇到的阻力。而这个过程,在我的眼里,除了容易烧到手,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难度。小伙子说了,才不咧。定型一头的时候很方便,但另一头首先要跟另一头弯曲的方向完全一致,而且,竹子都是一节一节的,中间的空气在收到外界加热的时候会膨胀,如果你掌握不好就非常容易爆炸,就是我们常说炮竹声声除旧岁,炮竹二字的原理同上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