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龙胜宝地好风光(2)

标签:
远方的家唐天骄旅游 |
分类: My_Journey |
好多观众朋友常常给我留言,你们到了地反是怎么发现这些东西好拍,那些东西有意思的呀?你们是自己查资料就能知道那么多吗?当然不是啦。网络发达,但并不代表着无所不知,一个外乡人,无论多么功课完备,也依然比不起本地人对于自己家乡的了解。当然啦,因为熟悉,所以很有可能会忽略,而那些忽略的细节,就是我们这些行走人认为走有意思的啦!这不,不管到了哪里,一起找选题总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不仅是因为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因为我们栏目创办这么久以来,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不愿意因为拍摄重复选题,而然观众们觉得我们在糊弄。那选题从哪里来呢?就从和当地人的交谈,包括去查阅当地的相关新闻和近几年的简报。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故事,一块木牌,70多户村民和一位孤寡老人的故事。
疱田村是个侗族村寨,开了很远的路我们才到达村子,村子里一半是老房子,一半是砖房,我们到了没多久,就有好多的村民出来看看,这是来了什么人物。打听了半天找到了今天拿木牌的人家,赶紧去拜访,正赶上准备给老人家准备午饭。菜一半,肉一半,虽然就是一个菜,内容却看着相当的丰富,如果在管子里端上这么一盘菜来,我估计大半食客都要为这家饭店的实在而鼓掌。跟着掌勺的媳妇去给老人家送饭,多年的病痛已经让他几乎丧失了交流的能力,瘦干干的四肢,让老人显得有点干巴。家里虽然不大,但是大家却帮他打扫的很干净。其实这是个简单的故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全村人合力照顾这位孤寡老人。这其中没有一家不愿意,也没有一天间断。在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们坐在一起的时候,一位笑盈盈的老奶奶对我说:“你别看他不会说话了,腿脚也不利索,但是他人很好的,村子里谁家办喜事,谁家过生日,他都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忙的。村里每户人家的事情他都记得,心地很好的”这个老姐姐一进屋就拍拍老人家,老人家立刻眼泪也不流了,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看素材的时候,朱导说,我哭得稀里哗啦的,后来他们特意慢放了那段素材,从B机位的镜头里看到我的眼里拖带了脸上的粉底,化成了一滴有点泛白的水珠挂在鼻子上。虽然看起来有点像鼻涕,可是这样的情感确实让人难以控制住,平缓的释放感情。
我左边就是那位奶奶
我们的到来并没有给村里带来太大的不同。送饭的姑娘照旧按点做好了饭就送,木牌也顺势挂在了下一户人家的门前,被陌生人到来吸引的人群渐渐散去,他们塞给我们几个蒸了很久的紫心红薯,那位笑盈盈的奶奶还追着我们的车,给我带了一袋子砂糖橘,她说这是自家种的,不怕农药可以放心吃的。我说不拿了,奶奶说家里多得是,可能很久都见不到,就留着路上吃吧。
采访路上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但每一次的开心都不会因为递减。虽然操着不同的口音,带着不一样的目的,可是温暖却没有改变,时时都在路上陪伴着我们。
你问我为什么一开篇就说龙胜是宝地。那是因为这里的大山非常贫瘠。论风景,龙胜除了龙脊梯田,可能再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好景致了。可龙胜有山,这些大山让这里的老百姓愁了一辈子,也让他们乐了一辈子。在采访桂林鸡血玉学会会长唐老先生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从前,人们种田的地都是政府分的,你的田不好,比较贫瘠就稍微多一点,他的田好,比较肥就稍微少一点。可总体来说,田不好的就算地大一点又怎么样呢?干活的力气还不是要下的大一些,还不一定就有好收成。吃了那么多年苦的老农们现在要笑了,因为现在他们这些孬田值钱了,里面都是鸡血玉啊!
多么生动的一席话啊,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大自然也用自己的方式把孕育的宝藏分时的展现了出来,但如果没有唐老先生的发现,也许这些贵重的鸡血玉还在被当做一般的景观石来售卖。关于鸡血玉传奇的故事有许多。这里我只讲一个,节目里并没有叙述有关这位大哥的故事,但是我却要郑重的在这里感谢他。周允德先生在我们到达桂林之后就把自己的座驾借给我们当做拍摄用车了,期间拍摄总共度过了20多天,从没有接过一通催促我们的电话,还把自己的表弟押给我们做司机大哥了,一路上的相处,也让我们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允德大哥喜欢打高尔夫球,平时爱填诗词,你一定以为他从小就是好命人,读的好书,锦衣玉食。其实允德大哥曾经只是一个开拖拉机的司机,第一桶金是因为同乡挖了一块鸡血玉原石,同乡有石头没车,而允德大哥有车没石头。那个时候的桂林还并不盛兴鸡血玉买卖,可听说广东那里这样的石头好卖,同乡就与允德大哥商量,如果卖了值钱,两人就对半分红,权当这一路的车费,如果不值钱,也没办法,权当允德大哥帮忙啦。后来的故事不需我说你们也懂。我想,天佑勤奋善良之人,感谢允德大哥,也感谢无数善良的,奔波在幸福明天路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