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远方的家旅游旅行的意义杂谈 |
分类: My_Journey |
定日,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矗立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看完素材,几小时的睡眠。4:30我起床收拾行李,化妆。5:00大家下楼吃早饭,大厅里人并不少,几乎所有来到定日一睹珠峰的人都不会错过加乌拉山口的日出,从那里耀出的霞光将会照亮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珠峰。
因为日出是一刹那的美景,生怕自己过于激动描述不出眼前的景象,可真到了地方,我却发现,打败我的不是激动,而是冷。
加乌拉山口海拔5200多米。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一路爬坡,除了行车的轰鸣,车里十分安静。空调开到30度,身上贴着暖宝,穿着户外羽绒服内胆,依然感觉不到暖和,最多就是不冷,而等到到达加乌拉山口,下车一感受,冰冷干燥的空气像是气态的冰块划过你裸露的每一寸肌肤,吸气的时候似乎要把鼻腔内壁给冰冻住。才站了一分钟,鼻子已经冻的冰凉,双手紧紧攥成拳头缩在袖口里,手指也还是冰凉的,顶多保持不僵硬。后来等不住了,又回到车里,坐了5分钟,觉得腿都凉透了,开着空调也抵御不了凶猛的寒气。那会坐在车上,我想起了电影里郭富城说的一句台词"好冷冻!"他的朋友阿牛说"你们香港人就是麻烦,冷就冷,冻就冻,什么好冷冻!"可是那一刻,我想我们所有人都真的是----好冷冻!
我躲在车里的时候,摄像大哥们要看着架好的机器拍摄下太阳跳出来的过程。他们在摄像机旁踱着步子,两手插在裤兜里取暖。互相说着什么,嘴里飘出一道道哈气。
人越来越多,虽然气温低到恨不得把脸也全挡起来只留三个窟窿眼,人们还是兴奋的跳着,集体望向东方,期盼能有个好天气,看看霞光笼罩里的珠峰。我借着微光,蹦下车,去采访那些跟我一样等待日出的人,蹦不是因为我高兴碰到这么多跟我一起等日出的人。而是因为,虽然我穿了两双袜子,但脚趾好像早就不是我的脚趾。
采访毕,和游人们合影留念,跳着,笑着,聊着,太阳似乎就要蹦到眼前。阿阮示意我可以开始了。我手向东方,顺着那道由桔黄和深紫绘出来的彩虹一般的霞光说了第一段口播。口播结束后,阿阮问我,你是不是太激动了,感觉人特别喘,待会第二段的时候你平复一下。后来我才发现,那不是激动的喘,而是太冷,所以喘不动气。
这让我想起高中时候不想去上学,想用发烧来感动父母为我请假。于是狠下一条心,在寒冬腊月天,拧开了热水器上最凉的一档水,硬着头皮冲了进去。水花打到身上的时候本能的躲开,再硬着头皮进去。还只是1、2分钟的时间,已经呼吸困难,浑身抖动。那个夜晚我记得十分清晰。厚厚的被子捂了一晚上,也没能暖过身体,最难过的是,第二天没能按预期烧起来,连感冒都没有,只能作罢,背起书包继续上学去。
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写在这篇博客里,我估计我妈到现在也不可能知道。
老天爷十分给力,晴朗的天上一丝云也不见,通红的太阳如期而至。而我们冻僵的身体像是得到了长辈的抚慰,一下子解了冻,温暖许多。结束拍摄,我们都留下这美好的一刻。半年多后,组里组织户外生存培训我才知道,失温是造成野外丧生最难以引起注意的可怕原因,因此,在户外活动中要记住"热了就脱,湿了就换,冷了就穿"的经验,拒绝失温。
加乌拉山口的珠峰好像是老朋友在马路对面向你招手,就算路再远,也觉得见面就在不远处。上车赶路,驶上了著名的珠峰"搓衣板",叫他"搓衣板"就是因为路面全是一道一道的小塄。完成日出拍摄心放下了一半,酣然睡去是怎么也睡不去...好好坐着,头还磕了个大包呢。听说,不管是多好的越野车,上了"搓衣板"回去都得大修。即便如此,也还是阻断不了人们对于珠峰的向往!
就到珠峰了,爬上7米的小山坡,看着不远处的珠峰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我说:人的一生,到达这里也许一辈子也就一次。关了机阿阮说,去年我也说出了这样的话,今年,我又来了
余导,强子,冬子,阿阮,我们每个人都在珠峰前留下了照片。那是自然的伟大,是命运的馈赠,22岁的我,人生才刚刚开始,已经在岁月里留下了我和珠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