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塞外胡胡
那是十年以前腊月的一天,我老公的侄子与柴禾篮子的一位姑娘谈恋爱,姑娘的父母有些绞牙,我和我老公奉了二哥和二嫂的旨意,去柴禾篮子为侄儿的婚事求和,路过苍子梁山。
苍子梁山位于赤峰市以西四十里左右的阴河川,舍利噶河的北岸。连绵阴山簇拥着突兀耸起的高山之冠,面南是西老府乡的桥头镇,背北是赤峰松山区远近闻名的初头朗镇。山南山北都很宽阔,有平阔的原野和古老的河流,村庄树林辉映着美丽富饶的乡村景象。
苍子梁山下有一所社办中学校,他远离村庄,像由来自己开辟的一片乐土,宽宽大大的院子,简朴整洁的校舍,绝然而独立;只要行人想穿越苍子梁,一下子步入凌驾于舍利噶河的大桥头一端,便遥遥望见这所学校。这便是我念初三时的学校,俗名叫做“大酒缸”学校。
大酒缸,是当地一个村庄的名字,这名字很古老,顾名思义,和酒有一定的关系。我一来的时候,迎面扑来的就是一股纯美的酒气,那是原汁原味的土味浓烈的乡情。
那时候,我的学校由于刚刚落成,大大的校园里只有两栋校舍,其余的啥也没有。所以,语文老师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就宣布,让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的新学校。
我进到新学校的第一天,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学校之简陋,那个大大的院子任你跑,毫无阻挡。两排房子里面近乎空空荡荡的,前排房子是教室,课桌是破旧的桌椅,三个学生挤在一张桌子上,后排的男生有的站着 ;后一栋房子是食堂和老师及校务人员的宿舍。食堂里一日三餐都是小米饭,小米是学生自己带来的。学生的宿舍,在学校大院西面,单令的一个院子里面,一栋房子十多间都是破旧的土屋,女生在西部分,男生在东部分。宿舍里都是土坯搭的对抗,一股潮湿的味道。听当地同学讲,原来这是桥头镇的养猪场。
可想而知,学校生活相当艰苦,那时候学校流行一首诗,就是形容当时学校生活的,说是冬天到了,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被窝捂得滚热,头皮冻得冰凉;吃的小米饭,夏天到了,小米生了虫虫,恰好食堂缺油水,所以闭着眼吃饭,营养!
学生生活的艰苦,让我几次想到退学,可是老师和同学们那种奋斗不息的精神,使我留了下来。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任,学生之间也有股子不服输的干劲。记得那时我们的教导主任王少广老师 ,讲课的嗓门特别大,振得门窗嗡嗡响,只要他来给学生上课,大家就精神振奋,认真听讲;于文华老师,六十多岁的小老头,他的语文课有声有色,听得大家入迷;康国信老师的数学课,每堂课都有一个易懂的例子;周文茹老师的化学课,堂堂经典;物理老师大家都叫他于老师,他的课总是给大家留下清晰的印象。
我在那所学校读完了初三,也就是历经整整一年的时间。这是我学生时代最艰苦的日子,也是学到的东西最多的日子。“我的新学校”这篇作文,最初写的确是不情愿的瞎蒙,明明不喜欢,却偏偏说喜欢,明明学校的状况就是空荡,却偏偏拿乌有去填充。可是后来的瞎蒙都变成事实。也就从那时起,我知道人要有梦想,梦想本身就是财富,人要为梦想而奋斗,最终梦想也能变成现实。
那时候,一到周日,我们就到苍子梁山上游荡,站到山上,脚下是青葱的花草,还有林立斑驳的粗石;四周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河东、小河沿、沙胡同、福山庄---。村庄的附近都有一望无尽的田野,水稻是本地区独有的专利,那幽幽的绿色,散发着水气的清香。
舍利噶河宽宽的河道,由西向东,终日汤汤,像一条玉带,使整个阴河川都飘飞如絮。有时候,山上的同学在呐喊,山下的同学便从校园门外一口气跑到桥头,然后又从桥有跑回来,这期间,桥下的流水闪着波光,发出哗哗的响声。
记得秋天的夜晚上自习课,只要敞开教室的门,那潮水一般的蛙声就涌进教室里,那声音从闶阆的原野上传到这里,声音洪亮,震撼人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家就情不自禁默念着这首诗。
苍子梁山下的读书声,清心悦耳,记得曾经有多少脚步,都因为这读书声又情不自禁停下来,倾听山下朗朗的书声。我家离学校很远,记得父亲去看我得时候,每次都站在高高的苍子梁山上遥望山下,他总是说,那地方真好啊,孩子在那里读书,接灵气,一定有所成就。
我真正爱上这座学校,是在冬天过后的那年春天,老师说各班同学在各班门前植树 ,大家努努力,争取都植活了,他象征着我们的成长,也象征着我们的理想像树一样参天耸立。听了老师的话,大家非常受鼓舞,就认真植树。后来一颗颗白杨树都长出新叶,百分之百的成活。
就是因为校舍的门前多了那些白杨树,我们的学校看起来新鲜美丽了。大家议论着,等我们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回到校园来,那时候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心中埋下这个愿望,我走出了那座校园。从此,心中的一个梦就留在苍子梁山下那座简陋的校园里,魂牵梦萦,一去就是二十载。
路过苍子梁,是去柴禾篮子的必经之路。腊月的天气,不是太冷,记得那天的太阳很明朗,汽车上的大年气息很浓。我巴求着眼睛往外望,汽车在苍子梁山上爬行,我的目光盯在学校门前的白杨树上,老远看见,整齐的一排白杨树有盆口粗了 ,冬天的枝条显得格外清晰,也更加挺拔。真和我们当初读过的“白杨礼赞”一样,雪白的干雪白的枝,一律向上,像加过人工似的。二十多年,我不忘母校的情,那一刻,真想跑过去,抱着那棵树,温存二十多年来的思念。
在车上,我的眼睛模糊了,一位大姐问我:“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我说:“那是我的学校,二十多年了!就像母亲一样!”那位大姐笑笑说:“我是老师,我理解你的心情。”
她提了提手中的书包。
汽车很快过去了,苍子梁山的巍峨挡住我遥望的视线。可是我已看清了,我的学校焕然一新,操场、篮球架、绿化小区,井然有序;后排又多了两栋房子,红砖红墙,整洁明亮。我的心里是多高兴啊!从心里由升一种对母校的祝愿!
自打那次相遇,又是几年过去了,侄子和侄媳妇的婚事早已告吹,我没有什么机会再走苍子梁了。可是心中从来没停息过对母校的向往。
去年腊月,我的同学林玉华到我家里来,对我说起母校,她也是一样怀念。感慨之余,我俩就说到一块去了,她说:“年后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回母校看看吧,人已经中年了,梦想没有多少,看一眼自己学校,也感受一下少年的时光。”
而今,时光正一日一日向温暖的河岸靠拢,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一个梦想,像花一样绽放。我期盼着那一刻的到来;我幻想着,站在苍子梁山巅,倾听悦耳的读书声,那是我们曾经蕴含着青春和梦想的诵读,也是永远留在心底的声音!
2015,3,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