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经典——鹏鸣《绝妙诗语》的典型意义与深刻性
(2014-06-19 20:44:36)
标签:
绝妙诗语童年爱情生活意义 |
分类: 文学评赏 |
文/塞外胡胡
诗人鹏鸣,总是用心诉说:
我的小小的心,在母亲的怀里就有一个愿望,拥有自己独立的一片空间。
——这便是诗人的天赋。
拨开朦胧的记忆,诗人出生的地方,便是打在他身上的烙印。最初的相见,不是欣喜,而是伤痛。
这便是诗人的故乡——一个贫困的地方。
那里有低矮的草房,烟熏火燎的窑洞,饥寒交迫的日子。多少无知和愚昧,几乎塞满了岁月的窗口。然而就从那一刻起,他从故乡那清澈的河流中看到她的美;从淳朴的气息中嗅到她的善良;从他那纯净高爽的天空中发现她时时散发着母爱的温柔。这一刻,诗人找到了那份上苍赋予他的灵气。也就从这一刻开始,他开始长途跋涉,踏入千难万险的人生旅途中,一去不回头。
在蹒跚的脚步中,他感觉坎坷的伤痛,他无力挥去这种伤痛,便在绝望中呼喊。当绝望变成绝望的时候,岁月为他插上诗歌的翅膀,奋飞了!于是,他用心灵呼唤:
我爱你,白白的流云是你吗?
我爱你,清清的泉流是你吗?
我爱你,河边的绿草是你吗/
------
站在诗人的角度,我们总是这样感触——
你的美激起我本性的欲望,我的血在沸腾,我的激情在燃烧。我用忧愤来挽起你的低落,我用希望填充你的失望,我用活力来拨动你的消沉;我的爱是我的富有,我用我的生命去爱。这还不够吗!
实际上,这世上有多少幸福,伴随而来的,就有多少忧伤;有多少低落就有多少激扬;有多少温暖就有多少悲凉。我愿意承受所有的不幸,而只为你幸福。所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的诗写尽我的痛苦和哀伤。
我愿我是小小的一个光点,照亮一个游动的世界;我愿我小小的愿望,成就一个游动的世界的愿望。请走进我的心灵,爱我所爱,想我所想;让贫瘠变为富有,让泪水化为河流,让母亲沧桑的脸,露出笑容。
我的梦是美的,那是我寄予眼前世界的愿望,哪怕我的世界不大,但只有你,我便将全部的爱都倾注于你。
也许我上一个轮回的世界是天堂,尽管我来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场失望;但是我已经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历程,哪怕从绝望走向绝望。
我从我的世界看你,你的丑也是你的美,你本来就是美的化身。
------
绿茵茵的草地是你吗?
蓝幽幽的清泉是你吗?
红红的石榴花是你吗?
柔柔的青丝是你吗?
——这便是鹏鸣的《绝妙诗语》。
当我无法用目光去欣赏他的时候,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恰如,我们只有浓缩了自己,从一个窄窄的罅区隧道走进诗人的内心,使自己变成一滴血水融入诗人的心湖,见诗人所见,想诗人所想,悟诗人所悟。那一刻,心湖的世界平静还是激扬,是渴望还是失望,是幸福还是忧伤,这一切完全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而是诗人带给我们的。此时此刻,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被诗人的诗俘虏着,跟随诗人的目光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诗人的故乡,也便是我的故乡。这就是绝妙诗语的魅力。
总之,我不能仅凭目光来欣赏,而是用心灵去感受。
——这便是我眼里的鹏鸣。
当我拿起那本诗集《绝妙诗语》的时候,一字一句解读;那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母亲的热爱,对故乡的眷念,对爱情的执着。
诗人出生在陕西白水焦河湖畔的一个普通农家,小时候全家人住的地方是一个仅用来遮风挡雨的窑洞。那黑黑的土墙,小小的门窗,窄窄的土炕,谁会想到,以后那便是铸就诗人成长的天堂。
当生活无情的向那颗幼小的心灵袭来的时候,他便早早的体察到人间疾苦。于是励志奋起,与苦难搏斗,与困惑厮杀,将一腔愤怒化为动力,流血流汗,以实际行动改变现实。他的这种行动,首先表现在他对身边亲人情感的感知上,他最初感觉到的就是人间苦难。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满怀忧虑,徘徊在日夜不息的焦河湖畔,那幼稚的身影,像一颗临风的小树,日夜不息的思索;他的目光,注视着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触及心灵的一幕幕,令他对未来的幻想,充满力量。他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不屈服的孩子。从此命运之神开始眷顾他,让他长出一双坚硬的翅膀,去实现未来那个远大的抱负。
“娘在我心上”。诗人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娘亲的不容易。
在那样一片土地上,困苦的生活,困苦的家,父亲的烦躁,母亲的无奈,面对嗷嗷待哺的兄弟姐妹,鹏鸣难以推却责任。他从幼年,就担负起家庭责任。围绕着焦河湖的影子,围绕着黄土地的贫瘠,开始了一个少年人的人生里程。他成熟的人生,是从少年开始的,可想而知------
归根到底,他看到一个时代的困惑。那是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困乏的年代,留在一个人心上的伤痛,实际上是整个民族的伤痛。“娘在我心上”是鹏鸣少年的力作,实际上是一首伤通之歌。他在诗中写道:
娘,请辞去面容上的惆怅
故乡,请辞去满目荒凉
祖国,请您安心疗养
------
从这里,我们看到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幼小心灵,没有把目光仅仅放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家身上。而是看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他是一位非常远见的诗人。
他渐渐长大了,炽热的诗情种子在他心里扎根,他的生活是诗,他的诗也是生活。他把足迹留在走出去的路上;在路上,他盯着风雨,坚定而执着。苦难与坚强,铸就一首悲壮的歌:
我是一个颠沛的孤儿
唱着苦难心酸的歌
是泪的音波
绝不会充当那
狂欢的交响乐
我是一个贫血的弃儿
唱着焦渴饥饿的歌
是悲壮的血
绝不会充当那
委婉的悠扬的飘落
------
人生的苦难,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鹏鸣来说,每一次命运的洗礼,都是上帝挥舞着奋进的皮鞭无情的抽打,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怕艰辛,脚踏实地,挖煤、打工、萍踪流浪,而在诗歌的境界中,从来也没中断过欣赏眼前亮丽的风景。虽然苦难使人受尽艰辛,但是苦难环境的风景总是亮丽怡人。鹏明的豁达胸襟由此焕发出时代的光芒。他的诗歌既充满山水的灵气,又不失委婉深情,字里行间还有乡土母爱那朴素的味道:
我愿我是一片
偌大的虹
在雨夜的空蒙
也不忘记生命的诞生
即使
染不出一道光环
也要本能的
把心愿洒满天空
鹏鸣是为地道的农民,他把自己的一腔情爱都倾注到诗歌的表达上,生活是凌飞的翅膀,诗歌是动感的魂灵,他的一切经历,可以说,都浓缩在一首首,精致绝妙的诗行里。每一首,每一个字,都是生命的写照,都体现他追求永恒的决心和毅力。我们读鹏鸣的诗,不但从中领悟诗中的情感、快感、美感,而更重要的是,从中悟出闪光哲理智慧,让我们感知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其中一首《毁灭是一种耻辱》,源自动物世界的一场厮杀,波及人类智慧,诗中写道:
------
诗人啊
你为什么不把自己改变
总在企慕者的埋伏圈里横遭暗算
人兽并生的深山平原
难道摆在面前的惨状不能把一切证言
------
很现实的表白。这种以坦诚的诗句毫无掩饰的告诫,表现了诗人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曾经有过备受欺诈的苦衷。人世间之所以苦难,原因是有那么多邪恶、暴虐、欺诈、迫害。诗歌的训导是委婉的,人要有智慧,更重要的是人性要善良。
由此,我们看出,诗人的心中,首先有一颗善良的种子,他将一切看透了之后,并没有告诉人们去怎样报复,去讨还血债,而是含着心酸指正一切不和谐的动机。
这就是诗人的心。他从最初的承受忍耐,到后来的醒悟,然后是心酸,还有对一切不善良的否认。
鹏鸣老师的作品很多很多,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他的每一首绝妙诗语,都是一个哲理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生活情感,和时代真谛:
灵魂啊,我凭印象给你作诗
整整做了十年
一句也做不出
青丝变白发
就像路旁的枯花
失去潇洒
带我回过头的时候
是就在脚下
绯红绯红的指甲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诗人的生命是情感堆砌的,然而这情感,出自于一腔热爱。如此感染人类的热爱,何不是伟大的热爱!
有一首诗中写道:
------
千万莫要在生死之间
强留那
要带走的
忧愁
免得
一场悲秋
人世间,有一种无奈的惋惜,也许人类捕捉的它太久,总也觉得它若有若无。当我读到这最后诗行的时候,豁然明白:千万莫要在生死之间强留那要带走的忧愁,免得一场悲秋。
人生本身就饱含着浓淡不一的诗语,人性因诗语的歌唱而意义深远。一场悲秋,虽然是一句十分哀怨的诗语,但是它的绝妙无极,有谁不为他的感染力所倾倒!
20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