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唐布拉——读鹏鸣长篇纪实文学《大美唐布拉》

(2014-06-17 08:00:56)
标签:

房产

情感

文化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西风

 

文/塞外胡胡

跟随笔者足迹——

如梦如幻的唐布拉雪峰隐隐约约浮现在脑海里,尼罗克疆域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峦、平原、草地、峡谷、河流扭动腰肢,一幅幅灵动的画面,便徐徐展开。唐布拉雪山的雪水,奔流而下,汇成一条欢唱激荡的伊利河水,像母亲的乳汁,滋养着沿河流域的草木生息。

唐布拉的大美,是山的美,水的美,是山水情怀向人们赋予百里画廊,千里长卷的钟灵德育之美。

唐布拉山谷像一道弯眉。这一道弯眉也许出落于宇宙的胎生吧,那么自古至今也就刚刚舒展,只是因为时空太过遥远得原因,总是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置身于黎明的幽梦中,乃至她永远散发着母乳的味道,永远萦荡着婴儿在母亲怀里啼笑的声音,永远保存着原生态天真无邪的神态。

雪峰之高,睥睨久远,雪水之流,畅达百川,这股山川血脉自天而降,而后有了生生不息,有了多彩世界,有了万物的滋长。她以灵魂的高尚,拓开了一方疆土的繁荣,使尼罗克多彩世界,在雪峰的抚育下,万物灵犀。

自西汉时期,随着开幕人张骞出使西域,叩开西域的大门,从此中华民族拥有了一片崭新的疆土。从驼铃声声,琵琶丝丝的沙海慢行,到万马奔腾,刀光剑影的征战大军;从和风细雨的友情出使和亲,到万民迁徙的垦荒安家,无不倾注着中华民族对他无疆的大爱。

似乎每一个在这里落下脚步的人都要留下印记,大概人到在这里本来就由升一种自豪感,更也许自古就有“通关文牒”的古旧规矩。哪怕你感到自己很渺小,但只来了,就顶天立地。哪怕你用一只小刀子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都觉得通古博今的伟大,因此成为这块土地上独一无二的品牌代言。“石头篇”使每一位来者,都有一番印证。似乎历史赋予的职责,那么庄严,那么伟岸。

历史印证,在这块宝贵的疆土上,古去的和“伊犁将军”这个名词分不开,从唐代到清代,文官武将,诗人学者,承当罪臣,被发配边疆,例如诗人洪亮吉,被嘉庆皇帝发配到伊犁,写出气势宏伟的《天山歌》,“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至今堪称千古绝唱。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领导人们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为百姓造福。---等等。本来皇帝老子是要磨去他们的棱角,却没想到,独特的地理环境铸就了他们独到的人格魅力,致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建功立业,最后满载而归,名垂青史。

在这里,鹏鸣大师以真实的笔调,朴实的情怀,细腻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形象,再现了历史尘埃。诱发人频频回顾的目光,和久久不能忘怀深思感想。

和新疆的建设有联系的人,似乎都是的名人,名人的名字早已刻在石头上。让我们看看那座活着的石碑,那便是解放军战士陈俊贵,为年轻的战友一辈子守候陵墓,无怨无悔。而历代诸多的人物典籍,寄予读者更多的激动感叹,感叹中华民族有那么多优秀的子孙!

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尽在笔者的叙说,让我们感动,无不泣泪。

遥望终年雪冠的山峰,辽阔的唐布拉草原一派盎然生机,跟随笔者足迹,丰富的民族生活礼俗,犹如生动的画面,一一展开,哈萨克族别开生面的新婚庆典,唱歌跳舞摔跤赛马,惊心动魄,欢声笑语;蒙古包里传出款待远方客人的敬酒歌声,那手捧哈达银碗的蒙古族姑娘,一只一只的唱歌,客人一碗一碗的喝酒,歌甜酒美,不醉不归;草原之夜的哈萨克阿肯的弹唱,令人痴迷神往------

新疆这片占有六分之一国土的地方,有二十四个民族,朵朵奇葩,汇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琴的天堂。

大美唐布拉,有灵动的山水,自然涂彩的画卷;有雪山一样沉积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有富饶的地里风光。即便你沉寂在尼罗克小城寂静的夜晚,也不会彻底静下心来等待离去,你忍不住一颗火热的心诱发激情,来世相约的地方——唐布拉草原!

《大美唐布拉》是文学大师鹏鸣的力作,书中以诚实浪漫的情调讴歌了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各族人民生活,展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新疆与内地之间的血肉情深。

新疆是祖国的领土,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古韵。在这里作者以高尚的人文情怀,向我们展示唐布拉的美,不但山美,水美,人更美。是人人向往的一块神奇的土地!

感谢鹏鸣大师的奉献,让我们从书中学到许多知识,这里面更包括作者本身的宝贵精神,他代表着许许多多为祖国、新疆不惜奉献的人们,与历史同在!

 

2014,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