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焦点集中在“宝万之争“ ,万科股价更是连创新高,目前公司已停牌。宝万之争如何收场是一个问题,目前来看,面对着合法合规的宝能系“入侵”。万科和王石似乎除了通过道义上和情怀上的攻势,确实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手法。
按照万科的说法,宝能系“野蛮人”的做派可能会毁掉万科苦心经营的品牌。然而资本逐利从来是中性的,何来贵贱之分。种种道德评判最多唤起小股东和公众的情绪,绝不是商战的应有方式。在本该理性的战场上引入个人情绪和喜恶,万科已经显露败迹。
就商战本身而言,战机已经被延误多时了。追溯至7月以来,股市大跌后,宝能屡次举牌,不知是判断错误,还是大意失荆州,王石那么看不上宝能,却竟然按兵不动,没有采取措施回购公司股份?是不是当时也挺享受宝能入股对万科股价的快速拉升?现如今,终于想起停牌,增发引进新股东稀释宝能股权,路子是对了,可惜有点晚,投资成本已经如此之高,不知有多少机构会不顾风险仅凭王石个人魅力和江湖道义为万科作战。此役至少暴露出万科对资本市场的不敏感和不擅长,对于排名前30的老牌上市公司,这错误几乎是不可原谅的,不是敌人太狡猾,而是有人太愚蠢。
目前万科方面,能够指望的恐怕也不在正面战场。许多人和王石一样,拿资金来源质疑宝能对万科收购的正当性,因为,宝能用杠杆资金撬动收购,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旗下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
但其实,保险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负债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和企业股权,是合法合规的,并没有当然的超高风险。与信贷资金比,保险资金期限长,更适合地产等长期投资。从监管者的角度看,大量保险资金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必然对市场波动产生影响,诱发保险公司激进的经营模式,从而损害其偿付能力,风险确实存在并需要切实加强监管,同样的,那些将质押股权获得的贷款用于再投资的,也需要监管者关注其资金用途和整体风险。但从被投资企业的角度看,却并不能以此为理由,获得是否接受其投资的选择权。
无论如何吧,不管这次跨年商战如何收场,小编认为,其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如果宝能系的入主万科能够在合法合规的背景下得到监管层的默许,那么将意味着对于手握大量资金的机构而言,A股市场将成为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宝能系所带出的资产整合模式和思考是值得投资者去点赞的。
无论这场战争如何收场,我都认为,这是“资本的胜利”。
而回到眼下,宝万大战因为万科的停牌而被暂时搁置。但是这其中,却仍然隐藏着未来新的投资逻辑。从险资与地产的关联性上看。国际范围内在1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中,有7家是地产企业的大股东,正是说明了保险资金与房地产投资的适宜性。这种适宜性在万科和宝能身上形成了突破,而后则有可能会在整个A股中引发连锁反应。
由此,我们认为当前具有低估值、高分红、高股息的蓝筹地产有可能持续获得险资举牌,一方面满足了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巨额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股票资产大多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险资选择年末再度增持,利于拉高整体股票公允价值,增厚净资产。
龙头地产方面:
投资者可以关注定增过会、估值相对便宜的保利地产、华夏并福。
同时持续关注:
1)转型及国改个股中航地产、空港、广宇、宋都、绿景、华业、财信、电子城等;
2)大北京区域主题北京城建、华夏、京投;
3)转型潜力股荣丰、金宇、大龙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