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多家保险公司一起买买买的消息成为大头条。此前,阳光保险举牌三家上市公司,前海人寿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安邦接盘远洋地产。12月8日,安邦连续举牌万科、同仁堂和金风科技,中国人寿参股邮储银行、富德生命人寿持股浦发银行达20%等,无一不是大手笔。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七月上旬之后,包括前海人寿、国华人寿、中国人保、阳光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和百年人寿在内的8家险企已经成功举牌20家上市公司。
显然险资举牌已经成为年末行情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这里面,作为权重中权重的万科A的连续涨停,也使得市场对于险资入市的关注度大为提高。如果说,年末行情无法绕开举牌相关题材,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对相关的领域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
首先我们说,险资为什么会大举进入A股?
过去一段时间小编相信读者都听到一个词——资产荒。何为资产荒,简单来说,就是在实体经济下滑的过程中,对于资本来说,可行的投资方向变得越来越少的现状。这种状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能尚且不明朗,我们可以购买银行理财、买保险、存定期、P2P或者投资股市、债市。然而大家不要忘了,这些投资渠道中,绝大部分(存款、保险、P2P等)机构在获取资金后,都需要重新为其制定投资方向。而新的投资方向不仅仅要覆盖承诺给客户的收益,还要有足够的盈余来满足自身的利润。这里面,过去有房地产和矿产等不动产投资,而随着实体经济下滑,实业方面的风险不断的累计放大。很多相关的方向已经被锁死,因此,资产荒对于机构而言,显然更加迫切。
而对比目前已经崩盘的矿产和处于高位的楼市和古董等投资领域,显然A股的估值水平更加合理。这种对比之下的洼地,成为了机构资金大举进入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其次,这次的举牌有点不一样。
说到举牌,大家肯定不陌生,以往的举牌中资本偏好的标的是什么样的呢?一是低估值,或者拥有强大的资产重估价值,二是高股息率,三是大股东比例不高。如万科A等保险资金重兵投入的个股均是如此,目前险资已成第一大股东。事实上,保险公司选择低估值的蓝筹股很容易理解,因为需要保证本金安全;而选择高股息的个股,则是希望能获得稳定的分红回报。而选择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股票,则是希望通过大比例的持股,能够获得董事会的职位或者影响董事会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然而这次的玩法发生变化了。我们也是关注到四个特征:
(1)被举牌标的市值普遍偏小。75%被举牌标的市值在
100亿以下,47%市值在50
亿以下。
(2)被举牌标的股权比较分散。75%的标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30%,42%的标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20%。
(3)同性质企业的举牌数量与其平均
ROE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其中,民企被举牌的数量最多,为
56家,但其平均ROE仅4.25%,地方国企以33家举牌数量排在第二。
(4)从行业分布来看,被举牌公司大多处于传统行业。排在前三位的是地产、商业贸易和化工。
这里面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被关注的三个领域都是拥有巨量不动产的行业,地产不用说了,商业贸易有物流园区,化工有厂房。第二,这些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又非常低,可以说并不符合成长性的要求。甚至4.5%的ROE水平都不足以覆盖险资承诺给客户的收益。第三,这些企业的股权分散,险资很容易能成为大股东。
这三条连起来看就有意思了。我们说目前险资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其收益率需求是非常迫切的。而在实体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相关上市公司也肯定不能独善其身。因此不能完全指望以往通过成长带来的高收益。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险资选择了非成长性的标的。
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要思考——是不是要搞个大新闻?
险资自己进行相关公司的资本运作?或者将上述企业作为壳资源来进行炒作?事实上,考虑到险资的需求和此次的选股特征,这种逻辑是合乎情理的。而在注册制等入市通道逐渐打开的大环境下,险资主导的壳资源爆炒,未尝不会成为下一个市场的风向标。
无论如何吧,年末的举牌大潮已经开启,投资者在弱势的局面中也不放跟随资本而动。小编也是总结了在股息率和大股东持股比例方面拥有优势的公司,大家可以看看,你的个股有没有出现在举牌预期题材中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