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笑”

标签:
身影怜爱重点包袱遗憾 |
分类: 感情 |



一
古籍中的笑
闲来翻捡旧书,深感咱炎黄子孙怯于笑、窘于笑、拙于笑。
《西游记》中,神仙永远道貌岸然,皇帝永远不怒而威,唐僧永远一脸阿弥陀佛,孙悟空和猪八戒,倒是人性未泯,可惜一个猴头,一个猪首,纵然心里快乐,面部肌肉也无法绽放出人类特有的笑。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倒是敢说敢笑。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一笑,再笑,并放开喉咙大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情其志可圈可点,无奈竟透出悲音。曹操后来兵败赤壁,落荒而逃,途中,也一笑再笑,结果呢,却分别引出赵云、张飞和关羽的伏兵。
《水浒传》写笑,大多集中在叙事中的“有诗为证”。例如:“堪笑王伦妄自矜”,“自古嗔拳输笑面”,“鸡鸣狗盗君休笑”,等等。在笑的家族,这些都是低层次的,属于冷笑、嘲笑、讥笑一类。
《红楼梦》里谁最会笑?王熙凤。黛玉初进荣国府,尚未见到她的身影,耳膜就领受了她旁若无人的脆笑,继而在片刻之间,又目睹她因怜爱而含泪,复转悲而为喜,这都是使权弄术的笑,见风转舵的笑,两面三刀的笑,令人不寒而栗。
一部《中国成语大辞典》,以“笑”开头的成语,总共收了六个。褒义的,为“笑容可掬”、“笑逐颜开”,嘲讽的,为“笑里藏刀”、“笑面夜叉”,中性的,为“笑比河清”、“笑骂从汝”。再翻《辞海》,笑部重点列出两个词:一、“笑剧:闹剧的另一译名。”二、“笑柄:取笑的资料。”
惟有《聊斋志异》善于表达笑,请看这篇《画壁》:“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嘁,区区一十二个字,把一个含笑的少女写得活灵活现,婉媚万状。
二
传统的包袱
你我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摇篮中摇大。
有时纳闷,先儒怎么会以“不苟言笑”警世?是咱国人不识笑的好处?当然不是。民谚就有“笑一笑,十年少”的说法,寥寥六个字,道尽笑的妙谛;我怀疑别的国家关于笑的格言,是否也能有这般精彩。
可惜,先儒同时又给我们背上很多关于笑的包袱。比如说“人世难逢开口笑”,又说“千金难买一笑”。可见在咱这东方古国,“笑一笑”是多么的不容易。古人不是不想“十年少”,而是平生难得开口笑。难怪写文章,形容一个人碰上了赏心的乐事、快事,至多也只是说“哈哈一笑”、“嘻嘻一笑”、“微微一笑”、“抬头一笑”、“掩口一笑”、“莞尔一笑”、“嫣然一笑”而已而已。白居易(白乐天)作《长恨歌》描绘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我的天,一笑居然令三千佳丽失色,要是杨玉环使起小性子,一笑二笑连着笑,还让其他女人怎么活?!
传说有唐伯虎三笑点秋香,那不过是浪漫文人的一场绮梦,一番精神冲浪。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诗人,人格已开始扭曲。西方世界有以笑为商品,代人大笑成为一种职业。中国虽然也有“卖笑”一说,但那是娼妓的代名词。
三
灵魂的绝笑
苏格拉底因“传播异说”获罪,临终前,他对前来监狱探视的朋友和学生说:“多么不可思议,我的朋友们,这简直就是人们称之为快乐的那种东西!”稍后,他从狱卒手中接过鸠酒,带着宁静而欣慰的神色一饮而尽。
金圣叹因哭庙案遭清廷处斩,狱中寄家书云:“杀头,至痛也,圣叹于无意中得之,不亦快哉!”又临斩前作戏弄刽子手的绝笔;“字付大儿看: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
戊戌政变的殉难者谭嗣同于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渣滓洞的先烈慷慨作歌:“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四
艺术的顿悟
梵高的诡笑,流泻为向日葵和麦浪;毕加索的狂笑,变形为公牛头与和平鸽;齐白石的眯眼细笑,撒下满纸欢蹦乱跳的墨虾;张大千的拂髯长笑,遁入云烟淋漓的彩墨山水。
贝多芬的名字,就象征着电闪雷鸣的豪笑;莫扎特是魔笛的恬笑;梅兰芳是贵妃的媚笑;杨丽萍是孔雀的娇笑。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的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科技的笑;曹雪芹的《红楼梦》是黄昏的笑;鲁迅的杂文是血色的笑。
笑,在本质上是一种禅悟,一种超越。
最开心的笑,应如蓝天般纤尘不染,阳光般透明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