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波罗的海六国综述11-波兰维利奇卡盐矿

标签:
旅游摄影波罗的海波兰维利奇卡盐矿地下100米的教堂 |
分类: 欧洲旅游 |
维利奇卡盐矿位于克拉科夫东南15公里处,傍喀尔巴阡山麓。维利奇卡盐矿是波兰人民中的骄傲,千年以来的劳动和艺术的结晶,壮观、神奇和亮眼,非常值得一看。原本对于我来讲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参观盐矿了,而维利奇卡盐矿这个深藏在地下几百米的矿井居然能够被称为人间奇迹,世界文化遗产,确实让我感到有些诧异和好奇。没有亲眼目睹之前,确实让人有些疑惑,但钻进地面那座不起眼的建筑中部的小门,并深入上百米的矿井之后,绝对让我们对它交口称赞!
参观者是一批一批顺序进入盐矿的,每批游人都会由一名讲解员带领,否则在这片矿道纵横的矿井里,肯定会迷路。进入大门后,立即乘坐电梯来到地下64米的第一层矿井,从这里我们将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直步行参观到地下130米的第三层矿井。
大自然对波兰这片土地似乎格外偏爱,在雄伟俊秀、植被茂盛的喀尔巴阡山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矿资源和大量的木材。自11世纪始,盐矿就为波兰经济发展给予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至今人们在地下已开挖了九层盐矿,最浅层在地下64米,最深层在地下327米,矿道累计总长300多公里。
盐矿的第一层,主要展现了当年矿工们在井下使用木质工具进行作业的场面,展示了矿工们用木质的工具如何将盐从深深的矿井中拉上来。看着用来支撑断面的成百上千根足有20多公分粗的木桩,可以想象,当年井外应当有着比现今更为茂密的深林,否则从哪儿去找到如此多的木料来支持盐矿的作业,真是多亏了上天给予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第二层参观断面大约在地下90多米,这里主要展示盐矿的开采断面。此时我们周围、头顶和脚下都是坚硬的盐岩。大理石般坚硬的盐岩,五光十色,千奇百怪,有的如同磐石,有的晶莹剔透,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盐矿的魅力和矿工们的辛劳。
矿壁上斑驳的盐矿五颜六色、形状各异。有的好似雪白的棉团,有的碧翠如玉,有的酷似岩石,有的犹如水晶,但都非常坚硬,用手指根本无法抠下来。这里盛产的盐可直接食用,用舌头舔一舔盐壁,还真够咸的。
艺术天赋极高的矿工们和艺术家们合作,在盐壁上巧妙地利用大小不同的空间,凿出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建筑,雕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把美丽的神话故事呈现在游人面前。在矿井第二层狭长的巷道里闪出两座雕像:左边是耶酥,右边是圣母玛利亚。这是矿工们为企求平安而设的。传说这是个神奇的地方,每当矿井发生坍塌,矿工们就会躲到这里,神明总会保佑他们化险为夷。耶稣圣象脚下的四个石雕,是天然而成,是道道地地的“石笋”,或应当称之为“盐笋”,真可谓鬼斧神工。
金卡公主被视为盐矿的保护神。传说匈牙利的金卡公主被许配给了波兰克拉科夫大公鲍莱斯瓦夫,公主向父王要一座盐矿作嫁妆。当时,盐是欧洲最重要的物资之一,甚至还一度被当作货币流通使用。于是,国王把当时不太看好的维利奇卡的送给了金卡公主。公主摘下订婚戒指扔进维利奇卡矿井,表示这里归己所有。之后,公主派人去维利奇卡开采盐矿,奇迹发生了,维利奇卡不仅掘出丰富的盐,还在新开发的矿井中发现了公主的戒指。下面用盐矿雕刻的塑像就是描绘了这段故事,用盐矿雕琢的金卡公主与鲍莱斯瓦夫大公活灵活现。
第二层还展示了盐矿矿井中的作业场景,有一组矿工们劳作的雕塑,栩栩如生。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矿工们点燃沼气的场景,这是一件必须做且非常危险的工作,每次必须派出有经验的矿工前往排险。在这些新的断面、头顶上还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矿芽”,矿工需要艰难地爬到沼气喷发口,稍不留神就会产生爆炸,据说经常会有人为此而丧命。
虽然生活和工作很艰苦、很危险,但矿工们还是很有情趣,他们以安徒生笔下的七个小矮人为原型,将一个个雕塑矮人分设在矿道明暗角落之中,甚至以一群小矮人塑造了自己工作的场景。
从矿井的第二层到第三层需要完全沿着长长的木质栈道徒步走下去。在忽明忽暗的灯光照射下,脚下的深井如同一张大口,不时可见下面一些闪烁灯光的断面,似乎深不可测。
圣金加公主礼拜堂。突然眼前一亮,一个巨大的厅堂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在矿井110米处、处于第三层上方的一个大教堂,盐矿中最壮观的宗教场所,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始建于1896年,直到1963年才最终竣工,总计挖出了两万多吨食盐。礼拜堂高达12米,长54米,最宽的地方有18米。
这座教堂里的圣坛、神像、壁画、吊灯、天花板和地面,完全都是用矿盐雕刻而成的。主祭坛的正中是在一块白色半透明的盐块上雕刻的金卡公主的全身雕像,周围是与之有关的人物雕塑。教堂的四壁布满大小浮雕壁画,多为宗教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浮雕,就是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
圣母玛利亚的雕像,身高6米,晶莹剔透。
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庞大的梦幻世界,居然仅是3名矿工穷极一生的杰作。1895年至1927年,矿工约瑟夫和马尔科夫斯基雕出了主坛圣象和圣经故事浮雕,他们继任者维罗德克又在矿井中工作到1963年,最后的晚餐就是他雕刻的。除了信仰,很难想象他们还能靠什么支撑着,在那些动荡的年代里,顽强地拼搏在忽明忽暗的灯火之中。
整座维利奇卡盐矿中共有40个教堂,最深的一个在盐矿的7层、地下270米处,至今没有向游人开放。下图中的教堂是在第三层,地下135米处。
在第三层的下方是一个碧翠的、深不可测的暗河,对于游客可谓美轮美奂,而对于工作在如此环境下的矿工来讲,也可谓危险之极。
最后我们来到了地下135米的大厅,可你根本感觉不出来这里是在135米的地下,空气清新。大厅里有商场、休息室、咖啡屋、餐厅、展室,放映室,很豪华,非常现代。站在大厅中央举头向上,似乎头顶之上有一个巨大的穹顶,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到第二层断面的平台和楼梯。
地下135米大厅里展出了很多盐矿标本,晶莹剔透,如同水晶。
地下135米大厅里的这个标志大概是说,该盐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确定的第一批世界遗产中的项目。图左、右两边圆弧上分别用英语和波兰语写到: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圈内分别是与波兰盐矿同期入围的其他国家,如美国、德国、塞内加尔、加拿大、埃塞俄比亚等。
盐矿参观其实有两条线路,游客线和矿工线,两条线路不重叠。大多数人会选择游客线,就是我们参观的路线,因为道路较好走,以参观为主,仅需花费两到三个小时。而矿工线,更多的是以体验为主,穿上旷工服跟着当地导游下矿体验,比较艰苦,时间至少半天。